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x2009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泳不仅是一种体育技能和健身手段,同时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倍受广大家长们的重视。游泳运动不仅有着其他运动项目共有的地方:比如强身健体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培养顽强拼搏、勇于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还有着游泳运动独特的地方,经常参加游泳运动能有效地促进身体全面、匀称、协调的发展;肌肉发达富有弹性,肌肤光洁,精神振奋,心肺功能明显提高。无论从人体健康、生产劳动以及军事训练等多个方面,游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小学时期学生的独立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的独特性,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一、注意“安全第一”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安全性都应该是首位的,但是游泳项目更加特殊,由于游泳运动从事的环境是水中,并且小学生自理能力、应变能力都较弱;并且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对于独生子女的家长来说,这些独生子女在家中视为掌上明珠。由于游泳教学和陆上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有明显的差别,人在水中运动时所产生的身体悬浮、失重感觉,身体位置由直立变为平卧运动时无固定支撑和呼吸的不随意性,水温的变化,以及发生溺水未能及时发现将出现严重后果等特点,导致学生在心理、生理上的不适应,给游泳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开展游泳教学时要尽量全面地做好安全准备工作。1.上课前教师应清点人数。在下水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如组织小学生慢跑,带领小学生做徒手运动,充分活动小学生的各个关节,可以利用准备活动练习游泳的基本动作,下水前用冷水擦身,以便适应游泳池里的水的温度。游泳池的水温应在22℃~26℃之间,必须有游泳教练或者家长、游泳救生员的保护,同时小学生在水中的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发现孩子感觉不舒服,就马上带孩子上岸,以免发生意外事故。2.学生离开上课场地(如,去卫生间),必须报告教师,教师要不断地清点人数,注意每一个上课的学生状况。3.迟到的学生到达上课场地后必须向教师报告,教师同意后方可下水。4.不要让小学生在游泳池奔跑,尤其是脚底湿滑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小学生跌倒出现伤害事故;不允许小学生出现跳水,不允许在水中嬉笑打闹,不允许推拉他人。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严厉地提出批评。同时,小学生游泳前不宜吃硬食物,因为人到水中,水对人体会产生压力,如果食物还未进孩子的胃里,就被水压出来倒溢进气管,造成窒息。建议在游泳前半小时可以给孩子吃点食物,做到不饿、不饱胀;孩子在大汗淋漓时不宜马上进入水池,应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待毛孔收缩后再入水池中。
  二、解决“怕水”问题
  少儿怕水是一种心理现象,有客观原因。一是儿童生性胆小,身体矮小,由于水的浮力作用,人站入水中,被水托起。身体自然而然会失去平衡,站立不稳,产生“怕水”心理;二是人们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往往不让孩子靠近水域,甚至吓唬孩子“游泳会淹死、水里有鬼”等,造成心理障碍,以致怕水;三是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不小心呛水难受在所难免,更何况进入某种深度的水域,造成心理紧张,怕水;四是身边有关游泳事故,耳闻目睹,产生恐惧心理,新闻媒体关于下水游泳溺水身亡的报道等,从客观上对少儿造成心理压力,产生“怕水”心理。针对以上少儿“怕水”现象,教学时可采取如下几种办法,解除少儿“怕水”心理。(1)水中睁眼练习:双手扶池沿或水道线,吸足气,睁眼将头没入水中,利用视角观看周围环境,认识水域从心理上得到“安全感”;(2)水下吐水练习:双手扶池沿或水道线,吸足气,将脸没入水中,吐气,出水再吸气,反复练习,这样就可克服由于呼吸紧张,造成呛水而“怕水”。(3)体验“浮力”练习:吸足气,双手松开上举,将身体自然沿池壁沉入水中,继而双脚踩水上升,直至露出水面,双手复又扶住池沿。进行多次重复练习,达到解除沉入水底的“怕水”心理。
  三、学会正确呼吸
  学会呼吸是学会游泳的关键。游泳的呼吸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呼吸不一样。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口鼻都可以完成呼吸动作。而游泳的呼吸是以口为主呼气,吸气时必须是口吸气(主要是用口吸气)。教学时可采取如下几种办法:①趴在池边,②人在池中,③身体直立在水中,④身体俯卧在水中。
  呼吸是由三个声音组成的从时间上讲,即:“嘟、啪、啊”。“嘟”长,“啪”“啊”短。“嘟”是在水中,”啪”是在嘴出水的一瞬间,“啊”是在水面上快速完成的动作。吐气(呼气)要充分,吐得干净才吸得进气,吐不干净也就吸不进气。气要吸到肺里而不是存在口腔里。低头呼气(吐气),抬头吸气,如果这个动作不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老被呛到,就学不会游泳。不会呼吸就不能说是会游泳。所以学会呼吸是学会游泳的关键。不会呼吸=不会游泳。教学时可采取如下几种办法:①趴在池边,低头“嘟”,抬头“啪”,吸气“啊”②人在池中,扶持边角顺池壁向下,水没到发际时吐气,身体逐渐升起,嘴出水面时结束吐气,迅速吸气。③身体俯卧在水中身体浮于水面,练习呼气。
  四、浅与深相结合教学
  这一阶段学生主要使学生减轻对深水的恐惧,直到对深水区的适应,由于对小学生采用浅、深水交替教学,浅水与深水的浮力、阻力、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小学生不断地以其新异的刺激,使他保持较高的神经兴奋性,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一阶段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突破呼吸关和动作技术产生质变的关键,抓住时机进行浅水、深水合理交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一阶段学生采用浅水:脱浮板游泳,深水区教学,学生浮板蹬腿,配合游的距离不断加长,踩水技术也由带漂转变到脱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及技能达到的阶段,了解学生各个阶段的游泳技术水平,合理进行浅、深水交替的时间分配。
  总之,游泳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教学计划,充分研究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当学生出现抵制心理时,教师不要强制完成,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工作,当出现紧急状况时,教师应积极、有序地安排救治,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
  【作者单位: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花溪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纵观学生写字,缺胳膊少腿,东倒西歪,要么上下左右不匀称,同音字随便用更是常见。究其根源,在于学生没有真正了解汉字的特征,没有掌握书写的规律,没有形成稳健的书写技能。针对这些不足,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细微,把书写指导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一、教师细心指导,规范写字技巧  写字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写字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在写字当中感受美。在写字教学上,我不仅抓好写字课堂教学
蒲县刁口水库是一座通过拦蓄本流域径流,调蓄中部引黄工程的小(1)型水库,建成后可提供生活、工业供水、农业灌溉和抗旱应急用水。为加快工程建设,本文对工程的挡水坝段、泄洪排
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我园长期以来以生态为园本特色,在不断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掘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环境和生态资源,让幼儿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人手,感悟绿色生命,体验绿色生活,守护绿色环境。《指南》颁布后,我园重新审视、总结了以往经验,剥茧抽丝,根据《指南》精神及课程游戏化要求,开展主题背景下的园本生态课程目标、内容、实施途径、评价方
感悟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创设情境中,使其凭借对语言、语境的感受,去感知、历练、实践,对情感、行为、事物参省体察,从而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这是一种知觉顿悟式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潜在智慧,是富有个性的解读。  《新华词典》解释:“灵魂,喻指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精神因素。”之所以称感悟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是因为不突显感悟教学,学生就难以自主阅读,实现个性化的
小学科学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告知学生部分较为基础的科学知识以及常识,同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能够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教授小学生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的兴趣。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1.互动性较差  教师按照传统方式教学,往往是单方面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既不与学生进行交流,也不允许学生私下之间相互交流,一味强调课堂纪
在我们现行的科学教材中学生实验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有探究实验、验证实验等。但是有的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足够顺畅。同时通过实验所展示的结果并不那么直观,往往为了告知相关知识点而牵强附会。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课程安排的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创新,让实验的结果更为直观,一目了然,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被动接受结果到主动掌握知识。  小学科学
我国对小学科学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学校及教育部门已经普遍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在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则在对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当前,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对科学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科学教育必须从小抓起,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