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精神控制,我的养老我做主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198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子丧偶的女人李菲,因为“你老了得靠我们”这句话,而被自己的亲人精神控制。李菲的钱被他们无底限盘剥,而陷入养老恐惧的她虽然不满,却无力反抗。那么,她能逃出这种精神桎梏吗?
  1
  曾是公务员的李菲,因为健康原因没有生育,与丈夫丁克半生。在50岁之前,她对养老问题向来乐观。自己与丈夫恩爱相伴,可以携手到老,另外,她的哥哥和姐姐都有子女,她和老公因为收入高,经济上宽裕,对侄子和外甥向来出手大方,而哥姐也常说,以后等你老了,孩子们可以搭把手,你不用担心。
  变故是在李菲50岁那年,丈夫突发心梗去世。由于事发突然,她沉浸在痛苦中,久久缓不过劲来。姐姐和嫂子都过来陪伴她,安慰她,慢慢地,李菲调整过来,恢复正常生活,但是,日子却变了味。
  姐姐和嫂子开始频频找理由,让李菲为他们花钱。外甥和侄子在上大学,侄子谈了女朋友,花销猛然增大,嫂子发了通牢骚后,就把增加的部分转嫁到李菲身上。李菲赞助了一笔恋爱基金,很快被用光。之后,侄子就直接找她要钱,给女友买礼物,陪女友看演唱会,名目繁多。侄子谈恋爱,外甥也没闲着,他看上了摩托车,逼着父母出钱。于是姐姐找到李菲,还说她存钱没用,不如现在趁着大家有需要,积德行善,留下好人缘,等老了好依靠小辈。就连李菲的父母也持这种观点。渐渐地,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李菲的钱就是大家的,而李菲也习惯了这种付出。
  几年后,外甥大学毕业,姐姐姐夫要给儿子买房,说不想贷款,让李菲拿出30万元,以便全款买房。李菲有些犹豫,姐姐生气了,“你养老要靠我们的,可现你竟然不帮忙。”李菲很委屈,认为买房贷款是普遍做法,她愿意每月帮忙还贷,但姐姐仍发了火:“你自己看着办,将来你有求着我们那一天。”
  李菲心虚起来,她想起看到的各种新闻,独居老人被保姆虐待的,养老院里不受待见的,死后尸体发臭才被发现的……看得她触目惊心,便后悔没有痛快答应姐姐的要求,得罪了她,导致前功尽弃。于是,第二天,她带着讨好而歉意的语气,给姐姐打了电话,彻底妥协。
  转眼几年过去,李菲退了休。一人在家,她又没有什么爱好,百无聊赖之余,更觉凄凉无助。她甚至怕黑,晚上总是把所有房间的灯打开,要么就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卧室门反锁上。哥姐知道后,说一个人住三室两厅的房子,当然镇不住,就极力劝她,把这个房子卖掉,买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余下的钱可以给家人花上。因为现在哥嫂面临给侄子买房的问题,房价更高,需要更多的钱,李菲是最大的指望。
  2
  李菲再次陷入纠结中。这些年,她心中明镜似的,知道哥姐掐住了自己的软肋,她也和朋友诉苦,可诉完苦,她还是照样掏钱。但现在卖房是件大事,房子和小区环境都很好,她不想离开,但自己又不争气,老是害怕,哥嫂又要用钱,怎么办呢?
  那天,李菲神情落寞地走在街头,遇到多年前同事海霞。当年,海霞与老公离婚,和儿子相依为命,李菲给过她不少帮助,后来海霞调到别的单位,就疏于了来往。意外相逢,李菲大为感慨,当年是海霞落魄凄凉,现在调了个,轮到了自己。两人聊了起来。原来海霞依然是单身,而且儿子长大后,前夫来摘果子,把儿子带去了加拿大,从此断了来往。大家都说她养了个白眼狼,但是她调整心态,退休的她,过得滋润精彩。
  李菲很惊讶,她竟然一点也不担心将来的养老问题,于是就讲了自己对养老的困惑和恐惧,尤其讲了家人对她的剥削。
  海霞详细地了解情况后,跟她探讨很久,最后劝她说:“先别想那么多,你忙起来,把自己的日子过好,然后再考虑养老问题,说不定,你的想法就变了呢!”
  于是,在海霞热情相邀下,李菲参加了老年大学,报了海霞所在的班,摄影和模特。
  模特队的同学,都是爱美的女人,虽然大家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但个个打扮得精致得体,走起路来婀娜多姿,李菲看得眼花缭乱,感受到了新奇和有趣。而摄影班的同学,又是另外一种风格。几乎人人都是驴友,虽然摄影水平参差不齐,但学习和交流的热情却是极为高涨,朋友圈里更是琳琅满目。很快,她就体会到了忙碌起来是什么意思。
  比如摄影班,学习几堂课后,大家就会兴致盎然地去实践一番。确定好地点后,出发前一天,大家会在微信群里,热闹地讨论各自带什么好吃的。李菲是给大家准备自己的拿手菜,红烧鸡爪。第二天她就忙着采购、卤煮,新鲜出炉后,不忘拍照片发到群里,嘚瑟一下,收获大波点赞。旅行的日子自是不说,就是回来也是余兴未了,整理照片,发朋友圈,互相点评,如此一个活动,就要热热闹闹几天。
  慢慢地,和大家成为朋友后,李菲的家成为聚会中心。隔几天就会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第一次,李菲觉得自己的家不空荡了,甚至有点小了,她还把三个卧室中的两个,改造成了健身房和绘画室,购置大量器材和绘画用品……果真,日子忙碌起来,就忘记了害怕,甚至养老的担忧,也大为减轻。
  3
  哥姐不知道李菲的变化,仍在催她以大换小,李菲第一次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打算卖房了,想趁着身体健康,好好享受生活。姐姐听后又老生常谈:“你老了要靠我们的,现在能帮大家就帮一下,怎么这么自私?”见无法说动李菲,她们怒气冲冲离去,找父母告状。
  很快,李菲母亲要她买几样昂贵的保健品。李菲知道是姐姐和嫂子撺掇的,只好忍气吞声地买了,送上门去,爸妈还给她脸色看。但不管怎么说,这次她自己做了主,保住了房子。
  不料,哥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李菲有一笔保险,是多年前做保险业务员的嫂子推荐她买的,马上要到期,能拿到20萬元左右,他们又盯上了这笔钱。嫂子先叫哥哥来游说,之后又派上父母,软硬兼施。而这笔钱李菲有自己的计划,她想买辆车。
  本来,她并不想考驾照,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也开不了几年。可是,当她看到摄影班的姐妹们,大多数都会开车,尤其有个六十多岁的姐姐,居然开着房车长途跋涉去旅行,她便下定决心,自己也要考驾照,买辆车。但现在,驾照还没考上,难道买车的钱就要交出去吗?
  李菲和大家说了自己的烦恼,海霞说你可以先买车啊,我们帮你开着,你也可以多熟悉车,对考驾照有好处。李菲一想,对啊,钱花掉了,他们生气也没办法,也就不惦记了。于是李菲用这笔钱买了一辆十几万的起亚K5凯酷,加上税、保险等,20万基本上就花完了。
  当哥嫂发现李菲奢侈地买了车子,而不是给他们儿子买房子时,非常生气但其实也没有别的办法。
  终于,李菲拿上驾照,可以自己开车了。第一次,她感觉到,有能力把控自己的生活。
  那次,在父母家中,哥哥又提到她买车的事情,骂她不知好歹,只顾自己享受,不帮扶家人。李菲没有吵闹,冷静地看着他们的嘴脸。当哥哥再次脱口而出那句:“等你老了……”李菲立刻接上话茬:“等我老了,放心,我不靠你们。”她这话出口,家人静默了一阵,之后又纷纷危言耸听起来,李菲笑了笑,推门而去
  现在的李菲,认为她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包括养老。她想通了,谁是怎么个死法,没有定数,为了不确定的事情,受人要挟,才是愚蠢。对未来,适当做些准备就好,重要的是现在。
  编后: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鳏寡孤独陷入养老焦虑中。这种焦虑有着非常现实的基础,但是,也要有意识地给自己减压。社会每天都在进步,养老问题是举国上下都关注的大问题,在全国人民的智慧努力下,这些问题必将得到解决。否则,总是无限地焦虑,便容易被他人或亲戚精神控制,遭遇各类盘剥。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就是不依靠儿女,只要子女能搭把手,遇事拿个主意,也是老人晚年的底气和心理支撑。而对于没有外来支持力量的老人,如何找到自信和勇气,面对老年生活,本文女主的心因路程,或许能给人一些思考。
  责编/昕莉
其他文献
出生于1923年的岳母,闲暇时经常跟我们讲那些过去的事,而讲得最多、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84年前,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她曾经偶遇几个红西路军女伤员并勇救她们的故事……  1936年11月11日,来自鄂豫皖及川南等地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两万余名将士,在徐向前等指挥下由宁夏一路向河西走廊腹地开进。  1937年1月,一个傍晚,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岳母去自家后院抱些柴草回来围炕。当她来到草垛旁时忽然发现三位受伤
期刊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这是1978年电影《江姐》的插曲《红梅赞》。它就像一粒种子,早已经长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中,而江姐的故事也像这旋律般永远流传。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出生贫苦的江竹筠10岁就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  1939年,江
期刊
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两次奔赴5个省将16位烈士母亲认作自己的母亲。22年间,每一位母亲都是他的牵挂。不管多忙,他都要抽出时间,不管距离有多远,他都要亲力亲为,去看望“妈妈”们。2018年他又将健在的13位“母亲”接到天津,予以集中照顾。  先后认下16位  烈士母亲为“母”  时间追溯至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肆虐祖国大地。夏天的一个晚上,天津西青区的王贵武正在陪着妈妈看电视,当看到
期刊
2021年2月26日,正月十五“元宵节”,24岁的张佳港一大早和外婆视频通话:“外婆,今天没办法回来陪你吃元宵了,你不许贪吃哦,吃多了不消化。”  85岁的老外婆唐才英像个小孩子,噘着嘴嘟囔:“就知道监督我,你得把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  搁下电话,唐才英佝偻着近乎90度的身子,翻出一张照片:她穿着洁白的婚纱,笑容慈祥,旁边的张佳港一身消防制服,帅气十足。  唐才英怎么也想不到,2021年春天,这
期刊
30年前,她是一名被丢弃在路边的女婴,被“疯娘”养大成人。当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她将“疯娘”留在身边照料。孰料,养父却提出解除收养关系,并代为表达了妻子的“意愿”。经过法庭上的较量,养女与“疯娘”的关系将何去何从?  没有你哪有我:“疯娘”的养女孝心满满  家住江苏省镇江市的吴怡,12岁时才知道自己的身世。那是2000年1月,小学六年级寒假的第一天,妈妈吴文煜带着吴怡到市区的城中村。一路上,吴文煜反
期刊
江小姜从民政局走出来的时候,外面正在下雨。  淅淅沥沥的雨下得没完没了,打得路旁的梧桐树都蔫头耷脑。江小姜刚要去拿放在门口便民箱里的最后一把伞,不想被斜刺里伸出的手抢先抓住。江小姜拿了个空,回头一看,就看到顾明生的贴身秘书正冲着她一笑,说:“江小姐,抱歉。”  “你们两个开车来的,还要跟我抢伞?!”  江小姜瞪他,他耸耸肩,无奈道:“总裁的命令。”  “他要你这样你就做,他要你去跳广场舞你跳不跳?
期刊
一位已经任劳任怨半辈子的家庭主妇,突然有一天想为自己率性地活一回。说到做到,她开着一辆简单的床车出发了……数月后,她的抖音号已获赞126万,收获粉丝30多万,全国人民也因此认识了这位56岁出走的主妇,苏敏!  压抑之下,选择床车自驾游  苏敏出生于1965年,河南郑州人;参加过高考,落榜后在化肥厂上了10年班,期间结婚生子;后来企业倒闭,她当过泥瓦工去垒墙、做搬运工、清洁工,送报工,一路走来从没让
期刊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人民又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接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来自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三青沟村的陈建清心潮
期刊
一位叫钱晓峰的爸爸,从女儿出生3个月起,一门心思地做了6年全职奶爸。6年间,他为女儿亲手量身定做了四百多套公主裙和童装。  全职硕士奶爸不丢面子  2001年9月,钱晓峰大学毕业后,与相恋6年的女友小夏依依惜别,踏上了去法国的求学之路。2009年10月,32岁的他学业归来,与小夏团聚。  次年6月,钱晓峰和小夏幸福地走进了婚姻殿堂。一天,小夏跟钱晓峰谈到带孩子的话题。小夏说:“我不赞成爷爷奶奶或外
期刊
她是个在大山深处长大的女孩,自幼崇拜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人——“飞人”博尔特,发誓要做中国的“女博尔特”。两个姐姐听了都笑她是做梦。18岁那年,她曾孤身跑到广东打工,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令家人震惊的是,后来通过努力,小丫头竟打破女子60米全国纪录,获得过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100米及200米冠军,还荣获广西劳动模范称号。如今,她正在备战2021年7月的东京奥运会,就连《朝日新闻》都说,韦永丽将是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