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主妇苏敏:56岁独自上路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woy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已经任劳任怨半辈子的家庭主妇,突然有一天想为自己率性地活一回。说到做到,她开着一辆简单的床车出发了……数月后,她的抖音号已获赞126万,收获粉丝30多万,全国人民也因此认识了这位56岁出走的主妇,苏敏!
  压抑之下,选择床车自驾游
  苏敏出生于1965年,河南郑州人;参加过高考,落榜后在化肥厂上了10年班,期间结婚生子;后来企业倒闭,她当过泥瓦工去垒墙、做搬运工、清洁工,送报工,一路走来从没让自己一日闲过。
  苏敏的家庭生活不太和谐,和丈夫大多时候属于凑合着过。30多年来,夫妻俩工资各管各,生活开支AA制。所有家务都由苏敏承担,丈夫爱挑刺,两人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这种家庭氛围让苏敏长期感到压抑。
  年轻时,为了女儿有个完整的家,苏敏一直忍。孩子长大后,怕影响孩子找对象她又忍了下来。女儿结婚后生下一对双胞胎。为照顾外孙,苏敏忙得不可开交,更想不起自己了。但人不是机器,不能无限承压,苏敏出现了抑郁倾向,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2020年9月,双胞胎进了幼儿园,苏敏决定为自己找个出口。
  一天,苏敏郑重地对女儿女婿说:“我想自驾出游。”小两口吃惊地望着苏敏,觉得母亲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当晚,苏敏对女儿女婿详细述说自己多年来的压抑,并且向他们展现自己对自驾游做的功课。女儿像重新认识母亲一样,在对自驾游有了深度的了解后,就坚定支持母亲的想法。
  出游前,苏敏做足准备,请师傅在小车顶上安装了有伸缩梯子的帐篷床,后备厢备齐各重生活必需品。农历八月初八,苏敏一个人开着床车出发了,首站成都,参加同学聚会。通过第一个收费站时,苏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心与自由。途中休息时,她把为什么自驾游以及途中拍摄的短视频传到网上,很快受到了许多网民的关注。听她的诉说,体会到其多年来窒息隐忍的家庭生活,网友们建议苏敏离婚。苏敏叹息说:“离婚这件事想过很久,但行不通,虽然我出来旅游了,其实一无所有,家里房产是老公的名字,车子是女儿名字贷款买的,离婚会给女儿添麻烦。”为逃离压抑苦闷的家庭生活,她觉得唯一的办法是暂时出走,放空自己。她说已经56岁了,只要还能开着小车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就足够幸福。
  一路快乐,且行且赏且分享
  蘇敏从郑州出发,经过6小时的行程,来到西安热闹的回民街,边逛边品尝了鲜榨石榴汁、酥饼……小吃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因成都同学聚会在等待,她短暂停留后继续向成都行驶。
  连续驾驶7个小时,在《蓝莲花》歌声的伴随下,苏敏顺利抵达成都,当天和同学们在成都欢聚,喝茶打牌聊天。次日,她又和同学们一起打卡芙蓉园……10月26日,苏敏和同学坐高铁到了重庆,品小吃、看美景、坐轻轨……心情好到爆,不少网友留言:“阿姨的气色好了许多。”她不禁感慨:“心情真是不一样,以前的生活简直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
  离开成都,她一路南下前往云南。一路上,饿了就做自己喜欢吃的菜,困了就歇歇;夜晚,就上车顶的帐篷睡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着新鲜空气;清晨,睡到自然醒。苏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她来到了宜宾忘忧谷看云海、竹林、瀑布……一路上,苏敏用二手“狗七”记录下沿途的点点滴滴,休息时,就剪辑视频上传到抖音与微信朋友圈,用这种方式记录并分享她旅途的快乐。关注她的网友与日俱增。
  11月1日,苏敏和“驴友”到达云南昭通大包山,站在山顶只见飞云、玻璃栈桥……旅途中,她和伙伴们且行且赏,在紫溪山顶采蘑菇,在玉溪的抚仙湖边漫步戏水,在大理洱海边听潮,在丽江木王府感受古建筑之美……苏敏把拍下的视频传到网上,引起许多媒体关注的。
  旅途愉快,但有时也受惊。一天,在崎岖的山路连续开了8小时的车,当晚下着小雨,她停在冷清的停车场露营,半夜,忽然被“咔嚓”响声惊醒,觉得有人在爬梯子,当时,她害怕得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屏息凝神坐在帐篷里一动不敢动,手心直冒冷汗。半个小时一直没动静,她探头发现原来是自己入睡前没把梯子扣牢,导致梯子下滑发出的声音。
  11月26日,经过55天的长途跋涉,苏敏结识了许多新伙伴,收获了友谊,开阔了眼界,忘掉了诸多烦恼,缓解了抑郁情绪,还萌生了许多新的想法和目标。
  苏敏一路走一路分享自己的见闻,在视频平台拥有了几十万粉丝,接受了许多媒体的采访。12月21日,她在接受白岩松老师的采访中说,她的抑郁症状已好转,拥有了自由快乐的生活,接下去她的目标是走遍全中国;最大的心愿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房车。
  继续南下,与许多美好相遇
  12月底,苏敏游过西双版纳,接着到了哈呢元阳梯田。夕阳下,梯田美得像神话。苏敏说,大自然是心灵最好的洗涤剂。旅行的意义不在终点,而是在于沿途的风景与遇到的人们。
  2021年1月11日,苏敏出游已经三个多月了,游历了二十多个城市,行程七千多公里,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驴友”,每次露营“驴友”都让她的小车停最安全的地方,路途中也让她行驶在车队中间,她感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心情也越来越好。
  之后,苏敏继续向南,到琼州海峡经轮渡进海南,寻找冬日暖阳。在海花岛,她踩着松软的沙粒,摩挲脚边的细浪,这个冬天全是阳光。在三亚,她遇到了热情的粉丝,陪同她到崖州中心渔港码头买海鲜吃海鲜。苏敏觉得走到哪里都有亲人的感觉,还收到了一份新年礼物——王饱饱2021。她在营地边品尝边夸赞它的好口味,不觉竟成了“代言人”。在旅途中,苏敏推广全球骑士卡、酒店等,自然而然地接到了广告,做起了直播带货。网友们都为她感到高兴。
  2月4日中午,“驴友”给苏敏送来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和一大盘香喷喷的焖面。苏敏说,一路上,她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旅途生活处处与美好相遇。
  2月6日,苏敏在滕海游玩,穿上黑色泳装去学冲浪,坐卧在冲浪垫上勇敢迎接直面打来的海浪,苏敏活像一条大海里的游鱼,自由而欢快,虽咽下了几口苦涩的海水,但感觉好玩且刺激。
  2021年2月11日,苏敏和“驴友”谈笑风生,在营地包饺子过春节。她说,出来四个多月去了四十多个城市,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还在镜头前乐和着说:“想出来还出不来的姐妹们要加把劲,走出自我,笑着过好每一天。”
  2021年3月,苏敏继续出发,去内蒙看草原,去新疆品美食……她已把过往当成历练,很感恩很知足,继续把旅途的美景与快乐带给大家。
  责编/昕莉
其他文献
建议:陪产假让父亲更多地“在场”  “三孩”政策出炉后,关于“产假”到底应该多长的问题引发社会热议。对此,有专家建议延长“带薪父亲陪产假”到至少1个月,同时父亲陪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也应由生育保险支付。不少人认为此举有利于减少职场性别歧视,还能增进夫妻感情、培养亲子关系。  从家庭层面来说,生孩子不仅是女性的事情,照顾产妇和孩子本身就是父亲的责任和义务。让男方拥有较长时间的陪产假期,使其有充足时间融
期刊
问题一:  给同学取外号、椅子上泼水、剪头发等行为算校园欺凌吗?  章群教授:  属于校园欺凌。2021年6月1日生效的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校园欺凌明确定义为“学生欺凌”,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判断是否属于学生欺凌的一个比较模糊或者疑难的问题就在于区分学生欺凌与打闹嬉戏
期刊
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本期我们推出两个巾帼故事,一个是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江姐”,她是四川女性永远的骄傲;另一个是一群无名英雄,是冲出重围落难乡野也不愿连累乡亲的红西路军女战士和不顾身家性命,勇敢出手相救的百姓兒女。她们都是英雄,为历史所铭记,为祖国人民永远称颂!
期刊
初识《分忧》是在十年前,退休后觉得自己还能继续发挥余热,便主动到火车头老年体协当志愿者,担任《铁路老年体育》期刊的编辑。虽说退休前在一家央企负责宣传工作,对报刊编辑也不算陌生,但要真正完全由自己动手编辑一份刊物,还多少有些棘手。  火车头老年体育协会下面有三十多家分会,每年要组织各种会议和比赛交流活动,这些都是刊物集中报道的重点。有一年刚好要在贵州黔西南兴义市举办“持杖健走”比赛,我与老年体协领导
期刊
出生于1923年的岳母,闲暇时经常跟我们讲那些过去的事,而讲得最多、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84年前,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她曾经偶遇几个红西路军女伤员并勇救她们的故事……  1936年11月11日,来自鄂豫皖及川南等地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两万余名将士,在徐向前等指挥下由宁夏一路向河西走廊腹地开进。  1937年1月,一个傍晚,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岳母去自家后院抱些柴草回来围炕。当她来到草垛旁时忽然发现三位受伤
期刊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这是1978年电影《江姐》的插曲《红梅赞》。它就像一粒种子,早已经长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中,而江姐的故事也像这旋律般永远流传。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出生贫苦的江竹筠10岁就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  1939年,江
期刊
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两次奔赴5个省将16位烈士母亲认作自己的母亲。22年间,每一位母亲都是他的牵挂。不管多忙,他都要抽出时间,不管距离有多远,他都要亲力亲为,去看望“妈妈”们。2018年他又将健在的13位“母亲”接到天津,予以集中照顾。  先后认下16位  烈士母亲为“母”  时间追溯至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肆虐祖国大地。夏天的一个晚上,天津西青区的王贵武正在陪着妈妈看电视,当看到
期刊
2021年2月26日,正月十五“元宵节”,24岁的张佳港一大早和外婆视频通话:“外婆,今天没办法回来陪你吃元宵了,你不许贪吃哦,吃多了不消化。”  85岁的老外婆唐才英像个小孩子,噘着嘴嘟囔:“就知道监督我,你得把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  搁下电话,唐才英佝偻着近乎90度的身子,翻出一张照片:她穿着洁白的婚纱,笑容慈祥,旁边的张佳港一身消防制服,帅气十足。  唐才英怎么也想不到,2021年春天,这
期刊
30年前,她是一名被丢弃在路边的女婴,被“疯娘”养大成人。当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她将“疯娘”留在身边照料。孰料,养父却提出解除收养关系,并代为表达了妻子的“意愿”。经过法庭上的较量,养女与“疯娘”的关系将何去何从?  没有你哪有我:“疯娘”的养女孝心满满  家住江苏省镇江市的吴怡,12岁时才知道自己的身世。那是2000年1月,小学六年级寒假的第一天,妈妈吴文煜带着吴怡到市区的城中村。一路上,吴文煜反
期刊
江小姜从民政局走出来的时候,外面正在下雨。  淅淅沥沥的雨下得没完没了,打得路旁的梧桐树都蔫头耷脑。江小姜刚要去拿放在门口便民箱里的最后一把伞,不想被斜刺里伸出的手抢先抓住。江小姜拿了个空,回头一看,就看到顾明生的贴身秘书正冲着她一笑,说:“江小姐,抱歉。”  “你们两个开车来的,还要跟我抢伞?!”  江小姜瞪他,他耸耸肩,无奈道:“总裁的命令。”  “他要你这样你就做,他要你去跳广场舞你跳不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