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大冶市教育局以创建教育强市为目标,不断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目前,全市教育系统人才总量明显增长,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冶市教育局以创建教育强市为目标,不断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目前,全市教育系统人才总量明显增长,教师素质明显提升,初步建立了一支师德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人才队伍.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只是迫于升学的压力不得不刻苦学习,沉溺于题海,苦不堪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教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几年来,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
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受到极大的冲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倡导的目标,同时也是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在新课标条件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呢? 一、重视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是高中数学教师值得思索的问题.下面根据自己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备课时教师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
如何搞好高考数学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师生负担,使学生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是每个师生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众多中学教师及有关人员多年探讨的问题.每到高考前的总复习都是“一本资料治天下”,教师讲是“满堂灌”,学生练是“题海战”,师生共处于“题海中”.师生每天是盲目地讲题、做题,搞得疲倦不堪,高考成绩很不理想.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改革、尝试,我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高考复习方法.可概括为:学习考纲 看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科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头脑里充满了问题,才能够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使他们将学习的过程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本文主要对初中科学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育;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
学校的迅速发展和教师的顺利成长离不开一名好校长的正确决策和引导。然而,什么样的校长才真正是教师心目中的好校长呢?笔者认为,教师心目中的好校长既不是惯用高压政策的威严形象,也不是处处都表现出随和人缘的老好人。在教师的心目中,一名好校长既要在教师群中拥有一定的威信度,又要在教师群中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也就是说,他不但能够领导广大教师队伍,而且还能被广大教师在内心深处所拥戴。 这样的好校长需要具有以下三
一、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 1.树立学习信心是一种学习方法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应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坚定信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班级的开始使学生树立信心,其实已经教
摘要:本文就目前中学生诚信缺失严重的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几条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措施,希望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生;诚信教育;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29 一、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诚信理念 实际上,当前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中学生诚信缺失可能产生的极大危害,因此也开始开展“诚信大讲堂”一类的活动,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已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学科载体,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之前的实践中已经努力践行课改新要求,积极运用新教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摘要:新课改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要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32 学生的未来就是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