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20070601ZW126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开阔学生视野,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数学认知结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方法;认知结构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要明确在阶段内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及学习情况等多方面深化教学主题,创设多种不同类型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开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灵活性。
  一、 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学生兴趣
  教师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应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讲解数学知识点时,应和学生一起互动探讨,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感知解答思路。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举例:“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呢?”学生纷纷作答,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结组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答案,在课堂教学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意识。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作为过程中的认知主体,过程中所产生一系列认知活动都以学生的思维运作为基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如在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学习当前知识,如何有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差异情况,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结合,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做出积极评价。如在讲解“轴对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纸片进行对着,然后提出问题:“经过对折的图形能够重合吗?”“这些图形又具有什么共同特点?”进而引入本节的教学内容,“轴对称”的定义。再如在讲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几个问题:1. 四边形的内角和包括哪些角的角度。2. 内角和是如何得出的。3. 11边形又有几个顶点和内角,能否将其转变成多个三角形进行求和。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使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许多数学现象和数学原型都来自生活。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能力。教師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要明确学生在该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完善教学计划,创设多种不同类型的数学情境,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几何图形的学习过程中,涉及点、线、面的内容,就教师就可以举例一些拱桥来讲解半径的问题;用亭子的结构分析多边形等,帮助学生对于立体图形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还如在讲授“统计”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际调查,如家庭成员的喜好等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要局限于教材,初中数学应多结合生活实际来讲解数学知识,化解数学学习的枯燥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 合理发散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数学知识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很多知识都需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数学知识间的互相练习形成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对于初中生来说,打好数学基础,理解和领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数学知识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要重视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又要体现数学知识间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数学知识进行单体的讲解,无法体现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合理发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整体上来了解并掌握知识,运用数学知识间的关联性推动数学学习的有效进步。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部分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容提前向学生展示,想要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就需要将其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对比帮助学生对方程式的概念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使学生实现数学思维和认知能力上的飞跃。
  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创造性地合理利用教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炜.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才智,2016(27):93.
  [2]曾宁.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58-59.
  作者简介:
  易可安,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新桥中学。
其他文献
扬辐糯1号系用30kRγ射线照射 IR_(29)干种子选育而成,它具有高产、优质、早熟、多抗等特性,属早熟中籼糯品种,比目前当地推广品种增产5—10%,为优质糕点的上等原料。
概念名称是本体映射中的一个重要要素。针对目前概念名称相似度计算中存在的概念名称多义性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算法。该算法结合概念注释和义项解释,利用潜语义分析,明确概念在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增加,企业大量的销售资金,尤其是“应收账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风险点。因此煤炭企业销售部门应及时了解客户来款
实践教学能够对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学生对于实践类课程的参与程度、
目的:肝纤维化(liver fibroi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所致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沉积,是肝硬化的早期可逆阶段。有多项研
分别采用304不锈钢和316不锈钢作化学镀镍槽材料,以碳钢为镀件进行化学镀镍周期实验,考察不同材质槽体对化学镀镍溶液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50%硝酸钝化处理后的不锈钢容器内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思维能力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解答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并且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朝着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利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学到真正的数学知识和本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选取19 世纪的纳比派中的绘画大师维亚尔和勃纳尔这两位关注自然和生活环境的画家,以画家的私密生活为切入点,探讨生活与绘画的关系以及两位画家的绘画.对比维亚尔和勃纳尔绘
本刊:吾总,您好,非常高兴采访您。此次KHS科埃斯展示了哪些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吾文捷:食品饮料行业正在经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数字化、自动化和可持续是未来食品行业的
《鸿门宴》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古代记叙散文中的名篇。课文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