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能力是学生的生存能力,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学习能力发展过程伴随着人的发展始终,学习能力是衡量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没有生存能力的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贯穿教学的始终,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提高个人社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了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培养,学习能力培养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也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目标。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培养具备学习能力的学习型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针和现实选择。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扩招,许多高职院校学生要和普通本科、211重点院校的大学生同台竞技,去争饭碗、找工作,这样在就业时,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就显得差一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更要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按照社会的发展做好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培养,才能立足社会、赢得社会。
二、学习能力的内涵与结构
(一)学习能力的概念
从字面上来理解,学习能力就是关于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把学生能顺利有效地完成学习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策略因素,称作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大学生学习能力的一般构成
一般认为,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心理学中通常根据能力发挥作用的领域,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一般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三、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
(一)迁移学习能力较差
迁移学习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是学生在学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心理现象,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无不存在着迁移现象。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受学习方法、知识储存量等因素的限制,学习知识以后,只是单一的存在大脑,不能有意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专业学习和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利用“比较”、“类化”等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及相互转化。
(二)许多学生创新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往往在教学中都是教师讲授多,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记笔记、做作业,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不会或很少去查资料、不会抽象概括和总结。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照部就搬,千篇一律,没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较差。
(三)缺乏观察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导致许多学生不会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认识事物。这就使得他们全面认识个人、集体、社会中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
(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急需加强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能够适应各行各业生产和管理需要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学生应当具备专业岗位所需的各项实践技能。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较差,就连最简单的请假条都是语句不通外加几个错别字,这样的人才将来毕业以后怎样去干好工作,成了人们担心的社会问题。
四、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策略及途径
(一)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只有自主学习,才能有所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传统课堂学习学生的被动接受性,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教师要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读书、记笔记、写体会、查参考书等学习方法,使学生能运用学习之中,积极主动去学习。
(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进入大学校园以后,需要学习的课程和专业知识越来越多,靠原来单一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应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善于聆听,运用探寻与质疑的技巧,从而改变陈旧的学习陋习与惯性,提到学习效率。
(三)制定学习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制定学习目标,进行职业规划,针对个人特点,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显得格外重要。大学生们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原则以及职业成功的标准,掌握职业生涯设计方法,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合理规划职业人生,列出具体措施和日程,通过具有前瞻性的职业生涯设计,减少在人生路上的徘徊犹豫,避免浪费时光,为主动迎接未来职业发展的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四)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网络教育的首要课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大学生通过信息的整理、加工、合成等加大信息量的储备,为学习更好的服务。
(五)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军训、社会实践、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以适应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言根,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李洪玉,何一粟.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了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培养,学习能力培养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也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目标。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培养具备学习能力的学习型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针和现实选择。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扩招,许多高职院校学生要和普通本科、211重点院校的大学生同台竞技,去争饭碗、找工作,这样在就业时,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就显得差一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更要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按照社会的发展做好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加强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培养,才能立足社会、赢得社会。
二、学习能力的内涵与结构
(一)学习能力的概念
从字面上来理解,学习能力就是关于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把学生能顺利有效地完成学习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策略因素,称作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大学生学习能力的一般构成
一般认为,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心理学中通常根据能力发挥作用的领域,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一般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三、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
(一)迁移学习能力较差
迁移学习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是学生在学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心理现象,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无不存在着迁移现象。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受学习方法、知识储存量等因素的限制,学习知识以后,只是单一的存在大脑,不能有意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专业学习和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利用“比较”、“类化”等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及相互转化。
(二)许多学生创新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往往在教学中都是教师讲授多,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记笔记、做作业,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不会或很少去查资料、不会抽象概括和总结。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照部就搬,千篇一律,没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较差。
(三)缺乏观察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导致许多学生不会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认识事物。这就使得他们全面认识个人、集体、社会中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
(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急需加强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能够适应各行各业生产和管理需要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学生应当具备专业岗位所需的各项实践技能。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较差,就连最简单的请假条都是语句不通外加几个错别字,这样的人才将来毕业以后怎样去干好工作,成了人们担心的社会问题。
四、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策略及途径
(一)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只有自主学习,才能有所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传统课堂学习学生的被动接受性,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教师要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读书、记笔记、写体会、查参考书等学习方法,使学生能运用学习之中,积极主动去学习。
(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进入大学校园以后,需要学习的课程和专业知识越来越多,靠原来单一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应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善于聆听,运用探寻与质疑的技巧,从而改变陈旧的学习陋习与惯性,提到学习效率。
(三)制定学习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制定学习目标,进行职业规划,针对个人特点,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显得格外重要。大学生们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原则以及职业成功的标准,掌握职业生涯设计方法,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合理规划职业人生,列出具体措施和日程,通过具有前瞻性的职业生涯设计,减少在人生路上的徘徊犹豫,避免浪费时光,为主动迎接未来职业发展的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四)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网络教育的首要课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大学生通过信息的整理、加工、合成等加大信息量的储备,为学习更好的服务。
(五)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军训、社会实践、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树立创新教育理念,以适应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言根,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李洪玉,何一粟.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