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建系策略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r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知识模块,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核心内容之一。空间向量是求解立体几何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空间向量解答立体几何问题,主要突破“四关”:第一关,建系;第二关,求点的坐标;第三关,求法向量;第四关,应用公式。然而如何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求出点的坐标是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所在。下面以典型的几何体:棱柱、棱锥、多面体为载体,以典型的问题情境设计:求线面角、求二面角、探索性问题、翻折问题为背景,剖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常用途径。
  途径一、利用共顶点的互相垂直的三条棱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分析:(1)几何体中有三条直线两两垂直,直接建系。(2)空间向量非常适合于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只需要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坐标运算把“是否存在”的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的问题。
  总结:建系的关键是找到垂直关系。判断线线垂直的常用结论:正方形、矩形、直角梯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垂直;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勾股定理逆定理;线面垂直性质定理等。
  途径三、利用面面垂直关系,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
  总结:先由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到线面垂直,再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系时让一些点、线段尽量与坐标轴重合。在利用法向量解决线面角及二面角大小时,一定要注意正确运用公式,并判断所求二面角是钝角还是锐角。
  立体几何解答题通常分步设问,既考查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也考查运算求解能力。问题情境千變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考查归结为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以及角度、距离的求解。空间向量工具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尚方宝剑”,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定海神针”,三种建系途径若能熟练掌握,定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速度。
  (责任编辑 王福华)
其他文献
教育领域的种族差异是美国当代社会种族不平等的重要助推器,20世纪80年代开始,"扮作白人"的相关理论,围绕着当代美国黑白人学生之间的学业成就的差异进行了创新性的解释:他们
摘要:舞台美术设计中对色彩进行合理设计和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舞台演出效果,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所以为了突显舞美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价值,还需要设计人员能够对色彩运用的原则加以明确,并依照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色彩运用方案,促进舞台演出更具美感和意境。本文就舞美设计中的色彩运用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舞台美术设计;色彩;运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
期刊
在圆锥曲线中常常涉及与动点、动直线%动弦、动角以及轨迹有关的最值问题,这些最值问题覆盖面广、解题灵活,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此类问题经常出现。它往往与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
大众媒体是全球教育治理中的一个关键行为体。大众媒体在全球教育治理中主要发挥着以下五种作用和功能:全球教育议程设置,指通过对特定教育议题的关注和报道引起全球公众和教
摘要:本文以席曼诺夫斯基《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为研究对象,从曲式结构、赋格结构、音乐材料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说明席曼诺夫斯基是如何复兴赋格这一古老的复调音乐体裁。  关键词:席曼诺夫斯基;《第二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赋格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8-0053-02  1 作品简介  席曼诺夫斯基的《第二弦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人权、公平等理念为核心价值取向,积极参与全球儿童教育发展,致力于维护儿童生存与发展的权力。新经济背景下,儿童学习面临全球性危机,儿童基金会教育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