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学云+水利云”的线上地质实践教学

来源 :中国地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apri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外地质实习是高校土木、水利及地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基于所开发的地学云、水利云两大平台,探索性地开展了线上地质实践教学研究,并在地质实习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通过学生们真实的反馈表明,本次教学实践不但达到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在价值塑造、创新思维和主动探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次教学实践不但克服了疫情给地质实践教学带来的困难,而且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其他文献
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已在第四次修改的《专利法》中正式确定下来,成为我国专利法规定的许可方式之一.专利开放许可旨在打破供需双方专利信息不对称、交易效率低的局面,但制度的引入必定要结合专利许可实施的现状予以落实.专利开放许可在系统对接、实施细则等具体操作层面上尚未确立,如开放许可的交易机制、专利许可费的收取标准等,新修改的《专利法》未予以明确规定.本文以大数据技术为切入点,从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数据监管等角度观察专利开放许可过程中可能涉及数据应用的环节,为专利许可方和被许可方搭建信息畅通、技术对接的开放许可平台,
通过专利检索,截至2020年4月,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专利申请文献高达7000余件,本文通过针对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领域国内外专利文献数据分析,结合其他非专利文献,从专利视角对该领域专利布局、技术构成、技术活跃度、竞争对手识别等方面进行多维分析,探讨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领域创新者开阔视野、提供研发思路,避免重复研发.
新时代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地球物理方向)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改革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建设的理念,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成都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近8年的建设,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与培养模式,有力促进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我国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科学的发展以及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重要使命.公众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本文主要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党的科学普及活动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得出有利于我们理解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科普政策的思想渊源的相关结论.这对于我们提高新时代科普使命责任感、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问题,以全校通识教育课程“地球科学概论”为试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2019—2021年两年半的时间里,面向8000余名非地学专业大一新生,以“六创优”为抓手,全力打造地球科学“金课”.学校组建了以一、二、三级教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金师”教书育人的作用,遵循寓教于乐与严格考核的教学模式,开启堂课和网课及慕课,将“宇宙尺度”“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元素融于地球科学知识体系中,鼓励学生结合个人专业“跨界”思
推进我国高校工程地质专业迈向“世界一流”离不开对标国际这一关键环节与有效举措.对标国际即瞄准学科内的标杆院校与机构,认真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办学、治学经验与专业教学模式,同时立足自身优势,服务自身发展,坚守自身特色,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本文阐述了“双一流”建设中我国高校工程地质专业教育对标国际的迫切需求,从专业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和教学等环节,对国内外行业标准融合、国外典型工程案例库建设、教材内容和语言、双语及全英文教学、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工程地质专业教育对标国际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与
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着重讨论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实验教学等方面的立体化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过程.在确立立体化的教学目标中,强调确立课程培养目标的依据,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培养标准.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进而提出了教学内容、方法、实验等方面的针对性改革.在“水力学”教学内容改革中,开展针对专业需求的内容改革、符合认知过程的发展史内容改革以及针对素质教育的思政教学改革等,同时在实验改革中,提出
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福州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步成型.“结晶学与矿物学”作为地质类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兴趣建立的关键课程,其课程建设既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更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引导.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从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的特色入手,制定并完善了完整的课程思政版教学大纲及教案,充分运用“挖掘、实践、拓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法,确定了明晰的思政元素切入点、合理的融入内容及相关的思考讨论问题,构建了该课程完整的专业课程思政教
本文基于新时代对工科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数学类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对工科“数学物理方程”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梳理石油工程类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尝试多学科交叉融合途径和多元化教学模式突破,强化学生数理逻辑、数学建模和科学计算能力,帮助和提高工科学生学习数学类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学通识教育势在必行,构建通识性生态学知识教育体系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结合学校中长期建设战略规划需要,率先在全校本科生推行“生态学概论”通识必修课,旨在培养未来社会优秀的决策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致力于宜居地球管理和服务美丽中国建设,这一里程碑式的行动必将掀起当代中国大学生生态素质教育的新浪潮.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设“生态学概论”通识教育课程的时代背景、课程体系构建及面临的问题与思考等.“生态学概论”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