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gfdjligjregjmr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文章通过对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心态的影响因素和择业心理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体育专业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 大学生 择业心理
  [作者简介]袁丽(1975- ), 女, 陕西韩城人,长安大学体育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研究与体育教学工作。(陕西 西安 710064)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8-0084-02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由来已久,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更低、择业范围小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严峻事实。大学生就业困难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择业心态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研究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并对其不良择业心理予以改善和指导,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和体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成全民健身计划和保障全民体质的提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择业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1.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影响择业范围。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无论在择业心态、择业动机、择业价值取向和择业心理的影响因素上都有其专业的特殊性。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社会体育发展不平衡。尤其在经济水平欠发达地区,社会体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社会体育专业不同于其他热门专业,能够快速得到经济效益。因此,社会体育并未在整个社会中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领域。对于社会体育毕业生而言,整个社会还没有给予他们开辟出一片成熟的职业空间。因此,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就业定位如何,往往成为他们能否及早顺利签约的关键,毕业生就业有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2.择业心理障碍问题加剧。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大规模扩招使得高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滞后发展的高教资源导致高校毕业生质量不及以往,数量剧增和质量下滑的双重因素使大学生就业遭遇“寒流”。同时,在实际就业过程中还存在着对大学生性别、专业、户口和学历等方面的歧视,这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导致一些大学毕业生产生了就业心理障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如果自我定位不当、认识存在偏差,没有把社会的需要同自身的实际情况统一起来综合考虑,面对就业时就容易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极易遭受挫折,精神多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而且不能及时正确地总结造成失败的综合因素,最终引发消极情绪。加上社会的复杂多变性,使毕业生认为进入社会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些人际关系会影响他们今后的社会生活,以致他们缺乏勇气去直面社会。
  3.自身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差距影响择业。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于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随之发生变化。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变化速度往往跟不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速度,特别是社会需要实践能力高的一些专业,仍然不能打破固守封闭式的办学理念,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没有充分与社会接触,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学校难以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型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就业困难,同时也浪费了教育资源。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公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这些能力除基本理论知识之外,大多要靠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有效开展来获取。目前,部分高校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与社会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一定的脱节,学生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素质,职业能力不足,致使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客观需求不对口,毕业生学非所用,难以就业。
  4.就业指导工作滞后。在西方国家,就业指导被视为高校的主要职责,因此设置了专门化的就业指导机构,及早指导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成效明显。如美国高校着力培养大学生“早规划、不急于求成”的就业观念,使学生在大二就做好职业规划。在俄罗斯,高校开设了多种实践教学,并且都是重要的必修课。日本高校还普及“职场体验”制度,定期让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提前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发达国家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求职留出了大段“提前量”,也自始至终做着专项指导,让学生从心态、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上全方位“打造”自己。我国高校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无论在择业心态、择业动机、择业价值取向和择业心理的影响因素上都有其专业的特殊性。目前,许多普通高校都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加上社会体育专业并非学校重点专业,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全面。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长期系统的规划,仅仅为“就业指导”而就业指导,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帮学生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指导方式主观随意,指导队伍非专业,还存在观念陈旧等问题,没有把就业指导当成一门学科来研究,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在学生面临择业压力的最后一学期进行简单、初级的指导工作,没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不利于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形成。
  二、对策研究
  1.转变就业观念,建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职业对个体的意义已经远不是仅仅满足生存的需要,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己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要创新就业思维,转变一次性就业观念,树立多次择业思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十分激烈,由于多种原因,大学生第一次就业是暂时的,要想找到理想的单位和岗位,必须不断进取,进行多次选择。毕业生必须转变“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树立一专多能的思想。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较差,但发展空间大,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2.结合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校应当通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使教学尽可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结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高校应重视扩招后的学生实习问题,努力让全体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有实践机会。社会体育专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新兴的专业,课程结构的设置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加快调整的步伐。首先,课程设置要坚持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宽的结合,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引入课堂教学计划,使学生获取的知识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以至于一进入工作就能快速适应新岗位。其次,要克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轨,以减少人才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应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要自主组织实践小组进入社区或健身俱乐部进行实习,以锻炼实践工作能力。同时,要在实践中学会社会工作所需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本专业的社会服务意识。高校要抓住政策支持的机遇,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以此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和心理素质。
  3.提供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加强职业生涯的全程化建设。大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观的形成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和积累。目前,在众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高校就业指导已发展成为以生涯规划与择业指导为核心的全方位职业生涯指导,并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程。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变“突击式”为“全程化”,应该从新生入学起,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分段实施。一年级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提高指导的针对性;二年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三年级侧重于就业政策的指导和求职技巧的训练,使学生熟悉相关政策,掌握各种考试及实践技能考核方法;四年级着重于招聘模拟训练和角色转变上,为学生适应社会环境,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要从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出发,引导大学生用“全面发展”的视角形成健全的自我价值定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要帮助学生确立在大学期间的发展目标、发展前景和发展道路,理性地根据本专业及市场要求,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就业方向,拓展职业素质。要帮助学生了解求职面试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了解需求信息,掌握就业政策,通过教学实践与用人单位直接接触,使毕业生自身的能力能够在求职中得以充分发挥,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4.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避免由于择业动机冲突引发的心理失衡对每一位毕业生都至关重要。学校应坚持把就业指导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相结合。近年来,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职业观教育,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所增强,但是他们的求职心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表现为择业心态的失衡及心理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日益严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心理辅导部门应该联合起来,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入手,分三步引导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择业:一是自己对未来职业的定位问题。大学毕业生要以客观的心态全方位地分析自己的综合实力,同时了解现实社会的需求,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积极获取充足的择业信息,结合自身专业特长,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二是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和适应社会。从心理学方面分析,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就意味着个体社会角色的变换,从一名大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社会角色的不同决定了社会分工的差异,这就使大学生面临社会适应的问题,出现心理应激现象。择业心态是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只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就会顺利地实现角色的转换,并很快地转入职业活动中。三是顺利实现择业目标。择业目标的最终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现实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择业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调节自我情绪,调适择业受挫后的心理,以良好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择业目标,是成功择业的基础。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财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肩负着全民体质健康指导的重任。全民健身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工作,需要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人员配合完成。我国社会体育人才并非过剩,而是有很大的需求潜力。正确分析目前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影响因素构成,把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可以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建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同时,高校应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调整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良好就业做出全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谭祝平.湖南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与举措[J].怀化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5).
其他文献
本文所介绍的英汉蒙DOS操作系统是一个具有处理英文,汉文和蒙文混合文字信息能力的系统,它是在CC-DOS2.1的基础上开发而成的,为了使该系统与CC-DOS保持完全兼容,本系统保留了
为了获得两类光合作用系统Fenna-Matthews-Olson(FMO)和Phycoerythrin545(PE545)在能量传输过程中的动力学演化,首先通过对Ohmic、Debye和Adolphs and Renger(AR)谱密度进行参量化
[摘要]文章分析了五年制高职测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倡导“生产育人,人人能成才”、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探索并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和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等推进五年制高职测绘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措施,并认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促进人才质量的显著提高、促进团队教师成长、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专业社会知名度、提升实训基地设备建设的品位。  
近年来,温州市职业中专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尊重学生个性和特长为出发点,准确定位学校品牌优势,不断超越自我,努力使学校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受到了社会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古代美学的研究通常沿着两条路径进行,它们分别以"美"和"艺术"为核心,并于中国古代典籍中寻找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阐发。由于美学之为"美学"的根本因素并非"
<正> 采用杂交瘤技术,以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为抗原,用直接将病毒注入脾脏和随后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制度性命题。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尚存在地位不高、吸引力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自社会层面、教育层面
“三三六”模式及其待商榷的问题  “三三六”模式是山东杜郎口中学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独具特色的自主学习模式,“三三六”具体指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特点;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它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因此也被称为“10 35”模式(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研究和讨论了噪声对生产现场环境的影响,阐述了噪声对工人健康、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现状.在对某齿轮生产车间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生产车间的噪声情况,并结合车间实际情况,从声源传播途径控制和接受点采取防护两方面提出了控制噪声的具体实施措施.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英国教育社会学家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越来越受到中国教育学者的关注。通过分析近年来研究符码理论的文献,发现中国学者对符码理论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