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o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庆师范学院163000)
  
  作者简介:项目支持: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课改下《生物学教学论》与基础教育的适应性研究
  【摘要】在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本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索,总结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生物实验、小故事、谜语、现代教育技术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37-02
  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茶,减负增效势在必行,教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历亲受,自感自悟,静思揣摩,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无疑是优化课堂效率、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最有效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指的就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难度适当而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学生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动摇学生己有认知结构中平衡状态,从而激起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一、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
  1.1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让生物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生产实践延伸,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1]将学生的生活资源与书本资源相整合,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例如,将买回来的苹果分成两组,一组单独放置,另一组和猕猴桃放在一起,哪一组的苹果成熟的快一些呢?为什么?在讲述“酶的特性”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雕牌洗衣粉的广告语中为什么强调“只用一点点”就能去除油渍和汗渍?为什么用“温水”效果更好?在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在用盐腌制咸菜时会出现很多水,这些水从哪里来?青菜放置时间长了会发蔫,该怎么办?请你从生活中寻找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植物既能吸水也能失水。
  1.2利用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性、直观性的特点,这种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授课中通过巧妙地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小实验,在一些列的是什么、为什么的启发下,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
  例如,在学习“矿质元素对植物的影响”时,课外小组同学展示并讲解他们用溶液培养法培养玉米幼苗的过程,同学观察并回答每一个试管中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1号试管:含有全部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的玉米幼苗(幼苗正常生长);2号试管:用缺少氮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的玉米幼苗(幼苗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叶脉呈淡棕色);3号试管:用缺少氮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的玉米幼苗,在幼苗出现不正常生长后,又补充了氮元素后培养的玉米幼苗(幼苗又恢复了正常生长);4号试管:用缺少铝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的玉米幼苗(幼苗正常生长)。在观察完一系列的实验现象后教师设疑:氮元素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其他的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1.3 通过小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颇具好奇心。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新颖、醒目的生物学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
  例如,在学习“免疫”时,教师讲解关于名医华佗的小故事:相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在吴国建业行医时,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大哭,走近一看才发现,病人背部生了个疥疮,疮口不断流出脓水,病人全身发热,生命垂危。华佗让大家将泪水收集,用其清洗患者的疮口,并将泪液和几位中药混在一起,贴敷在病人的患处。过了一段时间,这位生命垂危的 竟奇迹般的恢复了健康。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动物在身体受伤时会不断用沾满唾液的舌头舔舐伤口,不久伤口就愈合了。那么,人的泪液和动物的唾液中含有什么特殊的物质呢?
  1.4 利用谜语、俗语和诗词创设问题情境。
  中国有许多俗语和谜语及诗词歌赋都是和生物知识密切相关的,它们背后隐藏着正确的或错误的生物知识,在生物教学中,有时巧用一句俗语,就会增加几分诙谐,学生倍感轻松;妙用一句诗词,课堂就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趣味无穷,充满人文气息。
  例如:在学习果实的结构时和大家一起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并就这个谜语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里的“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代表花生果实的哪部分结构吗?教师教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利用俗语创设问题情境:“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天生会打洞”这其中蕴含什么样的科学道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请同学欣赏诗词并分析,诗人咏诗时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那么在什么环境条件下才能听到蛙的鸣叫?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植物的向光性。从“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诗句中,可看出柳树可以采用哪种方式进行繁殖?
  1.5利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改要求教学内容要与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课题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科学知识对解决当前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应用价值。挖掘社会热点。当前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亲子鉴定、转基因食品、骨髓移植、生物芯片、克隆技术、“非典”等,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将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例如在学习“病毒”知识时,教师用“H1NI病毒”这一热点话题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就非常感兴趣:“H1NI病毒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的?为什么H1NI病毒难以控制?什么药物可以治疗H1NI病毒?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如何预防?又如,在讲光合作用的内容时,通过当前全世界关注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如生态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等。
  1.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创设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静的东西动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课程中,把青蛙的发育图片放映出来让学生进行对比,提出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让学生进行总结。又如:减数分裂、细胞内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及分泌的全过程、基因工程、人鼠细胞融合过程等等,这些抽象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和flash动画模拟展示出来,变抽象内容为形象具体的画面,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在展示人鼠细胞融合过程设疑:“为什么用显示不同颜色的荧光素标记与人鼠细胞膜上的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人鼠细胞在零度的条件下会发生融合吗?为什么?”
  1.7利用学生的错误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及思维能力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进而产生一些错误甚至荒谬的信息。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经过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教师以这些观点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中通过学生自判、互判或教师点判等方法,培养学生反思和批评的思维意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两栖动物的呼吸器官时,师问:“青蛙主要靠什么器官呼吸?”生答:“用腮呼吸”(学生哄堂大笑)。此时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回答创设新的问题:“青蛙是变态发育,蝌蚪和青蛙的呼吸器官相同吗?哪个用腮呼吸?哪个用肺呼吸?”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来创设问题情境,除了可以纠错外,还可以深入引导学生探究。
  1.8通过生物学史来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中,安排了近20个的生物科学史,如胰岛素的发现、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青霉素、朊病毒的发现等。这些史料闪烁着科学家智慧的光芒,以这些史实作为问题情境进行创设, 既能够提高其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激活思维,用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献身科学的热情。例如,进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教学时,先介绍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史,然后设置问题情景:“通过光镜时代科学家的实验,可推测细胞膜是由哪两种组分构成的?”“科学家利用怎样的实验来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镶嵌性”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教师补充得出相关实验结论。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能够对自己的推论作出评价,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都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自探究,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怎样提问,怎样思考,充分发挥他们大胆质疑、发现、争论、乐问、敢问的精神,最终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新课改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93-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许多老师逐渐从台上走下来,把课堂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过去一直提倡的讨论、质疑等活动,也有了一定的内容和时间。在课堂上,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多了,开放性的问题多了,发表不同意见的声音多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多了,活动的空间大了,思维更活跃了,教师语气柔和了,表情生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80-01  导入:  师:请同学们往前看,看看黑板两边这样的场景你们见过吗?  生:见过  师:这是怎样的场景呢?  生:圣诞节  师:那你们过圣诞节吗?  生:是的  师:那我要请同学们讲一讲你是怎么过圣诞节的,是怎么来庆祝这个节日的呢?  生:唱歌 跳舞 表演节目 送礼物……  师:我听到同学们说了这么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实验教学、联系实际、创设情景、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等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挥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自学能力;兴趣培养;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96-01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
期刊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061100)  【摘要】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效果。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转型时期,如何做好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我国的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管理进行研究,以期提出有创新性的建议,促进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独立学院的竞争力与凝聚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管理; 兼职教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山东中医药大学250355)          作者简介:贾国燕(1977-),女,山东聊城人,法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摘要】当前,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诸多具体问题,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为了提升思政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高校应积极探索改进路径,从组织、制度、实施、考评、保障等多个层面构建指导—监督—服务
期刊
(江苏 扬州225000)    作者简介:仇善梁,1983-12,江苏射阳人,讲师,在职硕士,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图书信息中心/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担任信息化教学建设工作,从事Web应用开发研究。  本论文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编号2010055)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编号A/2010/09/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A/2010/09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94-01  1均衡是基础,个性发展是强心剂  2001年版新课标与2011版课标同时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这一内
期刊
【摘要】五年制高职物理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五年制理科专业的基础课,是对高中物理知识的补习,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安排物理课学时较少,另外,对高职院校的传统物理课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再加上学生具有起点低、学习自觉性不高、厌学情绪较大特点,应掌握的物理知识没有掌握,影响了专业课学习。这些原因使高职物理课程教学出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物理课程改
期刊
(山东省潍坊学院 261061)  【摘要】本文围绕大学教育的几个问题进行了一点探讨,如大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大学教育的内容安排,大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等。  【关键词】大学教育;定位;内容;安排;合作    Study About College Education  Wang Cheng-duan,Liu Yong-hua,Chen Shuang ,Yang Ying-jie,Zhou Ji
期刊
(江西南昌南昌大学教育学院330031)  【摘要】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出心理韧性作为灾后心理重建新领域的建议,期望通过对心理韧性的开发培养来挖掘人们自身潜力,形成积极品质,塑造积极人格,引导人们进行积极归因,进而提升社会适应度。   【关键词】心理韧性;积极心理学;灾后心理重建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27-01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