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课堂的坚守与超越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tc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94-01
  1均衡是基础,个性发展是强心剂
  2001年版新课标与2011版课标同时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先面向全体学生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然后再归纳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①长×2+宽×2;②(长+宽)×2; 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边长×4;这样的教学符合三年级全体学生目前已掌握的知识学习水平,促进全体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而在接下来进行的一道拓展试题的讲解:“三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时,我引导学生拼成的这个大长方形 的周长是由哪几条边围成的,并用红粉笔描画出来。至此,我并没有要求学生统一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而是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此时学生们的个体差异便尽显其中:
  ①八条边一条一条依次累加:2+2+2+2+2+2+2+2=16(厘米)
  ②运用乘法意义:8×2=16(厘米)
  ③长方形计算公式:2×3=6(厘米) 6×2+2×2=16(厘米)
  ④长方形计算公式:2×3=6(厘米) (6+2)×2=16(厘米)
  ⑤一个正方形的周长:2×4=8(厘米)
  三个正方形的周长:8×3=24(厘米)
  减掉中间4条重叠的边:24-2×4=16(厘米)
  结合以上实例,我得以总结教师的教学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又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实效是主脉,形式过场是辅助剂
  纵观我们的课堂,老师们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便会费尽心思地设计一些活动方案,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为此,热闹沸腾的数学课堂便涌现而出。但这热闹的背后却引起我的思考:孩子们在这欢乐的课堂里是真的能学有所长?还是背道而驰呢?介于这两者,不知笔者能否用“形散而神不散”概括为此种课堂氛围的最高境界呢?
  2.1快乐并专注着:许多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往往会设计一些诸如: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等教学活动,而《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这两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我觉得活动开始之际,老师们是否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进行操作,这样不就可以减少许多的盲目性吗?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动手在操作板上围一围,并讨论每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们带着问题,边操作、边讨论得出①2,5,6; ②4,5,2 ③5,5,5这三组可以围成三角形;④6,4,2 ⑤4,6,10这两组不能围成三角形。
  紧接着我让学生继续观察合作讨论:可以围成三角形的这三组,三条边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不能围成的这两组,三条边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就这样,学生们带着我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边操作、边讨论合作最终得出:“当三角形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可以围成三角形;否则就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结论。
  以上实践证明,当学生们在问题的带领下进行实践讨论,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更好地避免一系列形式化的教学现象的产生。
  2.2深入且读懂着。某位教育名师说道:“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对此,我深信不疑。
  曾记得在一次执教《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我特准备了好多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特性,本以为学生会因此而乐此不彼,没想学生只拿着手中的材料随意摸索两下便安静了下来。为了探个究竟,我便深入课堂,走到一个学生身旁,微笑地询问。最终才弄明白,原来孩子们在科技课上已经探讨过了,难怪会对此不感兴趣。
  以上这一事例让我懂得,一位只会“传授知识”的老师称不上优秀的老师,只有达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基本目标整体实现的老师,才称得上“优秀老师”这一荣誉。
  3方法是主食,死记硬背是点心剂
  3.1妙用“拟人”—启发。2011版《课标》指出:“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进行《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教学时,对600-247=?这一例题,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个位上的“0-7”不够减,怎么办?
  学生:向十位的“0”借。
  师:可十位“0”这位小朋友现在身上没有钱,咋办?
  生:那就向百位“6”这位小朋友借。
  师:十位上的“0”找百位“6”这位朋友借来的这个“1”到十位表示多少钱?
  生:表示“10”元。
  师:现在十位拥有了这“10”元,就可以借给谁了?
  生:借给个位上的“0”;
  师:10-3=?
  生:7
  板书:7
  师:十位借来的这“10”元被个位的“0”元借走了1元,它只剩下几元呢?
  生:“9”元
  板书:5
  师:6退1剩下多少:
  生:5
  师:5-2=?
  生:3
  板书:3 6 0 0
  - 2 4 7
  3 5 3
  3.2巧用“假设”—创新: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及梯形四者之间的关系,我把长方形假设成安溪,再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就是泉州,平行四边形是福建;梯形是香港,最后再把这四种图形都属于(中国)四边形。从而引出长方形(安溪)属于正方形(泉州)、正方形(泉州)又属于平行四边形(福建)、平行四边形(福建)又属于四边形(中国)。而梯形(香港)也属于四边形(中国);并且梯形(香港)与平行四边形(福建)合起来都是属于四边形(中国),但两者又各自管辖,互不关联。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此方法进行教学的内容很多,我相信只要大家用心钻研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一定可以创造出一幅幅别具一格的精彩课堂。
  4运用是终点 理论传输是奠基石
  《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练习和记忆”。
  第四届“智慧 互动 成长”江苏省吴贤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整个过程,对课标的这一观点真是尽显其中。例如当他与学生共同探索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之后,吴老师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哪里有折线统计图的影子?”学生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来:气象局报道每天的雨水统计情况;我爸手机的上网流量统计图;我家超市每天的销售统计情况等等。吴老师继续追问:“这些统计图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学生们就很快地利用本节课掌握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进行解答:“折线统计图比文字记载更快速,观察更直观;折线统计图能一眼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我相信在场有心的听课老师都能发现,类似以上这样的片段,在吴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随处可见,对此我就不再展开叙述了。
  总之,正如新课标所指:“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当我们把课标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才能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并得以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92-02  高中历史新课改在 “教学目标”中指出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替代了过去教学大纲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代传统的思想教育,更具有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涵再认识  情感态度与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95-01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课改脚步不断深入,传统 “固若金汤”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竞争评价机制在农村教育中已不攻自破。然而,农村教育不容乐观,然而农村小学师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养、实践能力等都急速下滑。我认为以下几个原因值得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反思。  1农村小学学校创新型、
期刊
【摘要】文章表现了两种文化精神或人格的对立、冲突:一种是偏向道家的那种与世推移、乐观旷达、全身避害的文化行为方式;一种是偏向儒家的坚守信念、高洁正直、至死不渝的人生理想。而这两种看似矛盾冲突的思想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却得到了有机的融合。  【关键词】屈原;渔父;生死抉择;性格;处事态度;冲突;融合;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K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9
期刊
【摘要】作为班主任除了对班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  【关键词】学校安全;班级安全;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安全自救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91-01  学校安全无小事,班级安全是关键。只要学生、教师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93-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许多老师逐渐从台上走下来,把课堂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过去一直提倡的讨论、质疑等活动,也有了一定的内容和时间。在课堂上,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多了,开放性的问题多了,发表不同意见的声音多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多了,活动的空间大了,思维更活跃了,教师语气柔和了,表情生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80-01  导入:  师:请同学们往前看,看看黑板两边这样的场景你们见过吗?  生:见过  师:这是怎样的场景呢?  生:圣诞节  师:那你们过圣诞节吗?  生:是的  师:那我要请同学们讲一讲你是怎么过圣诞节的,是怎么来庆祝这个节日的呢?  生:唱歌 跳舞 表演节目 送礼物……  师:我听到同学们说了这么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实验教学、联系实际、创设情景、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等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挥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物理教学;自学能力;兴趣培养;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96-01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
期刊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061100)  【摘要】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效果。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转型时期,如何做好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我国的独立学院兼职教师管理进行研究,以期提出有创新性的建议,促进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独立学院的竞争力与凝聚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管理; 兼职教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山东中医药大学250355)          作者简介:贾国燕(1977-),女,山东聊城人,法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摘要】当前,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诸多具体问题,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为了提升思政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高校应积极探索改进路径,从组织、制度、实施、考评、保障等多个层面构建指导—监督—服务
期刊
(江苏 扬州225000)    作者简介:仇善梁,1983-12,江苏射阳人,讲师,在职硕士,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图书信息中心/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担任信息化教学建设工作,从事Web应用开发研究。  本论文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编号2010055)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编号A/2010/09/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A/2010/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