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feng615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核心概念,联系与建构,思维与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20)11-0060-06
   概念是由具象到抽象的桥梁。新一轮课程改革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利用核心概念进行历史教学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路径。
   一
  什么是核心概念呢?刘炳瑛从哲学角度指出,核心概念是“从感性认识所提供的关于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具体形象中,抽象概括出共同的本质而形成的认识”。①林恩·埃里克森从教学论角度,认为核心概念是基于事实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深层次的、可迁移的概念。②费德恩认为,核心概念居于某个知识领域的中心,具有持久性和广阔的解释空间,且是学生在忘记具体知识内容后仍然能继续使用的知识,他主张应该将核心概念清晰地呈现给学生。③由此,核心概念强调了对概念和原理的学习超越对事实的记忆,它能够显示学科的逻辑结构,具有知识的组织性和前沿性。④
   什么是历史学科核心概念呢?朱汉国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认为,核心概念是“在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史实本质性的认识”。综合学界对核心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历史学科核心概念应体现出历史的深层次结构,关注历史学科的本质与价值,具有历史思维的可迁移性。简言之,就是对历史史实的抽象概括,内涵历史价值和思维方式的历史认识。因此,历史核心概念所构建的概念网络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正如“渔夫能捕到哪种类型的鱼,取决于它所采用的渔网,历史研究者所编制的概念网络,决定了他所捕捉到的资料和事实”。⑤
   基于核心概念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概念知识,聚合历史现象,挖掘历史内涵,揭示本质,凸显历史价值。因此,历史核心概念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形成历史学科基本结构,展开历史思维,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而进行的深度教学。而在教学实际中,常出现缺失复杂的历史现象及其联系,导致学生停留于概念符号的理解上;未能形成丰富、开放、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和深刻揭示核心概念内涵,导致学生难以发掘诸多历史现象与核心概念的内在联系;未能充分展开核心概念形成进程中的历史学科思维方式,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关注历史的存在,进而导致思维呆滞与视野狭窄;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内涵和事实意义的理解浅薄化,不能深刻觉察历史的价值,导致不能充分涵养学生的人格。因此,不充分开展核心概念教学,就难以发展学生的知识世界和意义世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就会落空。本文围绕希腊民主制度复习教学,探讨基于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
  二
   (一)建构核心概念结构图示,强化知识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历史核心概念处于知识的中心地位,能将孤立、散乱、碎片的知识与结论聚合起来。核心概念图示能结构化地呈现出知识联系的宽度与深度,思维的视角与方式,发掘出历史的意义联系,使知识形成联系紧密的整体。余文森教授认为,“从知识本身的角度而言,整体意味着‘联系’”,“从学生学习角度而言,整体意味着‘组织’”,“从课程的角度而言,整体意味着‘统整’”。①因此,通过多元联系且组织结构严密的核心概念图示展开教学,是实现由知识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正如陈理宣所言:“教育形式的知识是经过分化、重组、整合、改造和转换,从而形成的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和知识形式(包含表达形式和组合形式)。”②
   年鉴学派强调,“用多元的时间、空间、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及事件诸领域的事实来说明社会历史的结构”。③建构核心概念图示,就需在主流价值立意下,突破教材结构与体例,把核心概念相关内涵与外延的子概念及历史现象形成隶属关系,通过层级性关联,以思维图示形式呈现出来。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历史的纵向变构建时间性为主的联系结构,也可以历史的横向发展构建空间性为主的联系结构,构建的时空范围也可大可小。如构建雅典民主制度概念图示,就需要发掘出民主制度的传统(历史文化)及其影响民主制度形成与运行的其他因素,发掘出贵族权力变化、民主制度表现形式、国家机关权力来源、制度运行及特點等内在形式和公民信仰、公民说、公民观剧与戏剧表、公民生活及服饰等外在表现,同时也关注到民主制度的重大缺陷等(图1)。
   费德恩认为:“教师决定哪些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及如何更好的组织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至关重要。”④而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图1学习,利于将“城邦至上”“程序至上”等特征与民主制度的多元现象建立内在联系,能够比较容易地把握和解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属性。以此,学生可改造和丰富原有知识的认知结构,深化知识理解,促进学习迁移。例如:
   材料1:公元前514年,两位雅典贵族刺杀僭主希庇阿斯失败,使得僭主统治更加残暴。僭主制被推翻后,公元前6世纪末和公元5世纪前期,雅典两次在广场上树立起刺杀僭主者雕像,公元前5世纪中期创制了一年一度祭祀刺杀僭主者仪式,公元前5世纪后期又立法赋予刺杀僭主者家族的长男在公共食堂免费就餐的特权等。
  ——陈超:《雅典民主政治话语构建
  与贵族意识形态关系探讨》
   将该现象与雅典民主关联,可判断在民主制度化的推动下,城邦将刺杀僭主者塑造为城邦精神和民主制度的维护者,以此强化公民的民主意识。雅典从历史文化角度将维系民主制度根植于公民思想的深处,以此雅典才维系了持久的民主,并在伯里克利时期形成民主的“黄金时期”。可见雅典民主政治在古代历史上确实发展到空前绝后的地步。①
   材料2:正式的雅典富裕公民捐献制度出现于克利斯提尼后,分为节日捐献和战船捐献。节日捐献中最重要的是合唱捐献,捐献者负责为节日中的戏剧比赛招募和训练合唱队,并为合唱队提供装备。捐献数目从几百到几千德拉克玛不等(战船捐助一般花费4000—6000德拉克玛),比赛获胜捐献者得到的奖励是一顶常青藤花冠或一个青铜三角鼎。为这样的奖品去竞争让波斯国王觉得不可思议。在公元前5世纪,富人对捐献的抱怨很少,且常常表现为自愿性。   ——崔丽娜:《古典时代雅典的捐献与政治》
   为什么雅典富裕公民热衷于节日捐献呢?随着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精英试图获得荣誉和更多的政治话语权,就需要得到民众支持,而合唱比赛能很快决出胜负为捐献者赢得荣誉。如历史记载:“尼西阿斯既没有伯利克里那样天赋的美德和有力的辩才,也不会像克里昂那样用各种花言巧语讨人民欢心;但是,他有大量财富,于是就利用资助合唱队、竞技表等形式提高名望,赢得人民的拥戴。”②为城邦捐献是公民的义务,符合城邦至上的原则。富裕公民通过捐献赢得支持,体现了他们服从于城邦民主政治,也使城邦民主政治得以正常运转。
   以上两例表明,雅典建立民主制度后,竭力维护民主制度,因为没有义务的民主是空中楼阁。这样才能挖掘出雅典民主的内涵,看到动态的历史,而不只是停留在对雅典民主的表面向往上。这样学生才能涵养民主观念,才能受到价值教育。所以,关注事物的联系性和整体性,才会真正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此外,还要通过揭示诸多现象,延展学生的认识。事实上,核心概念图示中的每一点都构成了一个概念,这些概念构成的概念群落形成了雅典民主制度这一核心概念,讲清楚群落中的每一点会深化学生对核心观念的认识。
   (二)基于时空观念素养视角解析核心概念
   历史核心概念是人们对发生在特定时间、具体空间中的历史现象的概括与总结,具有历时性、共时性和立体性特征,并内涵着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从时间发展角度和空间联系角度解析核心概念界定的历史现象属性与多元联系,有利于理解核心概念,增强其变式与运用能力,涵育时空观念素养。
   历史时间是历史空间不同变化状态之间的关系,历史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向度。③学生在认识历史时空变化中,往往因空间表现的相似而对知识的理解与判断表现出含混不清的特点,这就需要界定核心概念的历时性关系,以此理解历史的具象性与特殊性。如雅典法庭的变,就需要呈现出梭伦到伯利克里时期法庭的地位、职能、权力来源、权力运行及大小、与执政官关系等阶段变化情况,并构建结构图示(图2)。这样学生才能清晰地界定出法庭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将阶段现象与雅典民主制度构建起内在联系。只有让学生看到民主制度的变,才会看到这种制度的发展与成熟和民主制度对城邦兴衰的影响。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变,可提供如下材料。
   材料3:国外学者几乎一致认为梭伦改革建立的是上诉法庭,主要是针对执政官的司法判决而设立的再审法庭。梭伦改革前,城邦的司法权几乎全部垄断在贵族集团手中。一般的民事案件主要由执政官裁决,而他们的判决具有终审性质。改革后执政官依然有权审理案件,尽管在少数案件中他们的裁决仍被视作最终判决,但对于大多数由他们审理判罚的案件,涉案公民有权提请上诉。上诉法庭对案件进行重审,有权否决执政官的决定,重作判决。
  ——阴元涛:《试论雅典公民法庭的
  发展与变》
   梭伦虽根据财产多寡赋予不同等级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资格,但出席公民大会和成为法庭成员是公民的权利。因此,公民借助上诉权对执政官的判决进行再审,一定程度制约了执政官的权力,是雅典民主制度发展的重要体现。到伯里克利时期,陪審法庭与公民大会的关系是什么状况呢?
   材料4:在民主政体成熟时期的雅典,每个案件陪审法庭的规模不同,但均可看作全体民众的代表,陪审法庭的判决不可上诉或修改。多数案件的审判分为两个阶段。预审阶段由涉案双方向执政官提交各自的证据,执政官决定是否将案件提交陪审法庭审理;执政官主持审判,当事人轮流陈述并做简短答辩后,陪审员无须仔细考虑和讨论便可投票裁决。此外,陪审法庭还握有官员入职审查权和官员卸任账目审计权,检举告发诸将军的言行权等。
  ——阴元涛:《试论雅典公民法庭的
  发展与变》
   伯里克利时期,陪审法庭通过审理大部分案件,使执政官丧失了独立审判案件的权力;通过司法审查各类公职人员的行为,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权力。因此,陪审法庭对公民大会决议和公职人员都有很强的控制力,而陪审员的权力来自于城邦公民。法庭职能变表明,雅典民主政治已经从纯粹的人民主权,变成了一种以法庭为核心的法治型民主政治。①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的相互“制约”,使得雅典民主制度更加具有稳定性。
   此外,还需通过对不同时期相似概念属性的界定,以理解历史内涵的联系与差异。如雅典反对僭主政治,参与城邦政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中,要求反对专制统治,扩大民主权利和民主范围。虽两个时期都在追求民主政治,不断扩大民主范围,制度建设上也体现出分权与制约,但其本质不同。雅典民主建立在城邦公民直接参政的基础上,通过公民内部的协调机制应对来自公民集团外部的威胁;近代西方民主是在相对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文化多元的国家推行代议制,民众通过选举政治代言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解析,学生认识到雅典民主制度生长在雅典的土壤上,要受它生长土壤的历史惯性影响,并对它的历史产生具体影响。以此,从内涵看出文明的特征,而不是只看表层的民主现象,这样才能深刻地看到古代民主的独特性和当时历史发展的面貌,理解雅典公民需要承担义务和对国家治理产生深刻影响等诸多问题。
   从根本上讲,历史空间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作为空间点组成的人与人的关系总和。②历史时间的变化形成了历史空间的变化。在历史时空中揭示出看似没有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是把握历史事物价值和思维方式的路径。这样认识历史,“具有更宏阔的历史大视野,十分‘贴近’历史的真实,具有极强的理论整合能力和解释功能,因而能更好地满足现时代的要求”。③核心概念图示构建起时空的立体结构,有助于理解历史各方面的联系。如政治空间的变,雅典卫城建筑由早期的神庙为主转为露天剧场、竞技场、议事厅等公共建筑为主。④公共建筑就是为城邦民主提供适宜的政治空间,充分发挥公民民主意识的积极作用。又如文化空间的状况,希腊体育赛事中的跑步、投掷、跳远、摔跤、拳击等项目都是裸体竞技,比赛的参加者、观看者只限于未成年和成年的男性。为什么希腊诸多体育赛事是裸体竞技呢?这就与希腊崇拜神灵与英雄的传统、自由平等的观念、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希腊哲学发展等因素有着内在联系。①所以,雅典建构了多重复合空间来为民主制度服务,以此让学生发掘出空间的独特意义。    (三)基于问题探究深化理解核心概念及其思维过程
   建构核心概念图示回答了核心概念“是什么”的问题,解析核心概念回答了核心概念与子概念及现象的联系的问题,但核心概念“为什么是这样”“还能怎么样”。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概念的背景和引入它的理由,知道它建立、发展理论或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核心概念的教学尤应如此”。②重视学习核心概念的思维过程,形成构建方法,是促进学生理解与生成核心概念的关键。因此,突出历史的中心点、流变点、矛盾点、新颖点,利用中心问题、生成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深度问题展开学习探究是核心概念教学的载体。
   如围绕普通公民与贵族关系变化,可提问:雅典三次改革围绕什么焦点在博弈?如何让民主制度发光?学生可利用已有知识建构出发展逻辑:梭伦改革打破贵族专权,注重中庸性,强化民主;克利斯提尼改革设立十将军委员会,通过平衡与发展,达到开放增权的目的;伯利克利改革利用经济补偿,通过机构制约,扩大民主范围。整个逻辑线索是公民扩权,贵族削权,改革的价值取向是注重稳定与民主的关系。这样设问深化了学生的历史认识,把握了复杂多样改革现象下的内在价值,揭示出雅典民主制度繁荣背后的政治智慧。
   又如,梭伦改革后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程序上台的僭主,即便他们重视公民权益且政绩斐然,但最终都受到流放等惩罚,民主总是重新成为雅典主导的政治方式。民主为什么是雅典政治的主导?可引导学生从氏族遗风、经济发展(富裕公民较多)、阶级关系(公民对奴隶的剥削)、制度保障(削弱贵族和保障公民权益)、政治运行、对外关系(战争与掠夺)和人文精神等角度构建思维模型。这样分析,利于丰富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在知识迁移运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深化核心概念构建的路径。
   (四)基于历史境遇加强对核心概念的变式运用
   石中英指出:“任何知识都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空间、理论范式、价值体系、语言符号等文化因素之中的。离开了这种特定的境域,既不存在任何知识,也不存在任何认识主体和认识行为。”③知识在境遇中产生,只有在其产生的相似结构与境遇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发掘出价值。核心概念是“一种概念性的工具,用于强化思维,连接不同的知识片段,使学生具备应用和迁移的能力”。④由此,深化学生的理解力、解析力和生成力,就需要把核心概念置于真实具体的境遇中,强化变式理解和迁移运用,这样的学习才能使概念活化,并形成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个性心理品质。
   核心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将核心概念附着于生活境遇,能有效打通生活、知识、核心概念与思维的联系。如公元前5世纪,普律尼科司創作了关于时事的悲剧《米利都的陷落》,讲述波斯人将米利都城邦夷为平地的灾难,雅典公民大会以该剧让他们想起了同胞令人心痛的灾祸,重罚作者一千德拉马克,并禁止此后任何人再这出戏。⑤从公民大会的态度可以看出,雅典城邦注重戏剧的政治影响,注重公民对城邦态度的回应和公民精神的塑造,任何个人情感的自由表达都必须服从于城邦利益,否则都会遭到制止。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城邦民主制度的认识,真切地把握雅典民主的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恰适的家国情怀。
   历史的不可逆性决定了“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①通过在复杂历史境遇中对话,在知识的变式与运用中真切体会知识、现象与核心概念的关系,利于激发学生形成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和批判性思维。如雅典随时建造新船以弥补战斗中的损失,也保障300余艘船随时处于作战状态。但是,伯里克利也知道,只要雅典保持一支强大的海军,势必会与斯巴达及盟邦发生冲突,但他每次在公民大会上讲,其主旨除了海军,还是海军。②为什么伯里克利要保持海军?为什么他在公民大会上讲的主旨也是海军?雅典保持强大的海军,“对许多公民来说,这意味着工作和饭碗。帝国的存在或雅典的海上霸权事关许多雅典人的切身利益”。③公民的主权不可动摇,公民的意志不能违抗,伯里克利准确地把握住了公民的情绪,通过重视海军来迎合公民。伯里克利虽有卓越的领导才能,但受到公民利益与情绪的左右。实际上,就是雅典城邦需要海外利益,保证雅典公民的海外商业贸易和海外扩张。可见,雅典民主制度始终是围绕城邦利益的,也是维护雅典公民利益的。正如何顺果所言,“城邦是解读希腊文明全部问题的钥匙”。④由此也可联想雅典的邦情,理解城邦衰落的必然性。
   总之,在核心概念教学中运用这些策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利于学生充分聚焦教学目标,发挥概念聚合知识的功能;有利于学生整体建构历史知识,发掘历史的内涵与意义;有利于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相关内容,发展迁移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开放性思维看待历史现象,以深度性思维分析历史价值,生成历史学科的独有特征与思维方式。围绕核心概念教学是教学“简约化”的有效手段,利用核心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现象是教学“丰满化”的重要路径,这重视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发挥了核心概念整合学科内容的桥梁作用。所以,围绕历史核心概念教学能有效避免知识浅表化、结构松散化、思维模式化、视野狭窄化、史论分离化。正是如此,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才会凸显核心概念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韩海林,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级教师。
  【实习编辑:金达】
其他文献
人事部来了新领导,是个台湾人,她敬业勤恳,待人礼貌,然而一段时间后,大家的士气却越来越低落。作为她的直接下属,杨小姐心里着急,她看到这位上级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态度上也是无可挑剔,只是她把重心放错了,她不去想怎么更好地管理团队和分配任务,而是总喜欢把事情复杂化,并且要自己把握所有细节,任何事情都提出很多要求。员工的自主权大打折扣,下面的员工做了很久终得不到认可,于是大家都很烦躁,而她自己也不明就
[关键词]商鞅,立木取信,成阳,栎阳,都城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5—0066—02  人教版七年级《大变革的时代》导入框中说:“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显然,教材的编者认为当时秦都位于咸阳,所以商鞅立木取信自然是在咸阳城南门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史记·商君列传》中相关内容是:“令既具
【关键词】演史学素养,视域,个性化课堂教学,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演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23-0012-05  发展学生的史学素养,是中学历史课程最主要的教化功能。追求个性化,即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效益(学习目标达成率高),深具灵气(教学思想深邃)和形式新颖(教学过程别出心裁)等,是中学历史教师的最大追求。将发展学生史学素养与追求个性化教学融为
到1894年,中国工人大约有9万人之数。对于中国工人阶级,我们过去着重指出他们受苦之深以及种种突出的优点。例如身受压迫,分布比较集中,最有觉悟并富于斗争精神等等。  在多年宣传之后,已为人所熟知。强调这一方面,反映了工人阶级一般的阶级本质,并且曾经是历史本身的需要。但在被强调的一面之外总还有没有被强调的一面。因此,在另一种历史环境下努力把问题讲得全面一点,应当是可取的。第一,同西方工人相比,中国工
关键词 高阶思维,区域开发,秦淮文化,历史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育人越来越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在课程实施上,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①由此可见,高中历史课程关注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注重学生思
关键词 宏观与微观,历史解释,北民南迁,“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19-0058-0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和纲领性文件,其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5个方面,其中关于历史解释是这样定位的:“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
单脚站立晾衣服:每晾一件衣服时,单腿站立,抬起另一条腿保持平衡。使劲伸展手臂,将衣服送到高处。你还可以将腿抬到水平位置增加难度,左右腿轮流做。  做饭时,用脚趾碰臀部:焖饭、煮汤或微波爐启动后,常常有长短不一的几分钟空闲时间。这时,你不妨活动活动大腿肌肉。一条腿站立,另一条腿向后弯,双手轻轻钩住脚脖子再慢慢抓住脚趾,让脚趾碰到臀部,左右脚交叉做,各做5次。  这两招是典型的“牵引伸展型”运动,对消
我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回家很少用钥匙开门,因为父母总会在家,及时为我开门。  每天下班,我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门口,看到熟悉的老旧铁门,伸手摁向同样老旧的门铃。门内必定会响起急促的脚步声,然后老铁门“咣”一声开了,母亲或是父亲的笑脸便会出现在门后。心情便会随之开朗起来。  父母亲常为谁来开门争执。门铃“叮咚”一响,父母像赛跑一样过来开门,母亲的脚步是细密而急促的,父亲的脚步则稍稍有点迟缓。父亲总
熟悉的笔迹让新房里的她几乎晕厥,花笺上印着:“我要亲自为你盘起长发”,这是当年他的承诺。今生,他似乎只能这样来兑现承诺。  她认识他,是偶然,也是必然。她去做头发,他在她大学附近的发屋当发型师。  他的手飞上飞下,像在云端,像在花丛,如蝶,如风,她来,总点“指尖芭蕾”。他若忙着,她便等待,看着他,看着对面的桂花树,她的鼻翼和眼眸里,一阵芬芳,一片金灿灿。    枇杷熟了  一回,一回,一季,一季,
关键词 史料教学,史料植入,史实辨析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3-0064-04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历史课程的目标诉求。在课堂上适时、适度、适切地“植入”史料,让史料“辨析”与历史演绎过程——教师讲授环节——学生思维逻辑——课堂运行流程彼此相容、有机贯通,是一个亟待探讨的实践课题。本文试图结合部颁初中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