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AI自发激活了数量感,并会挑选“最喜欢”的数字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3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和部分动物都具有一种数量感知能力,不需要刻意数数,就能凭借视觉对数量多少得出一个基本判断,甚至直接抽象出具体数量。比如一张图片中有四个苹果和四只狗,人类在观察图片并识别苹果和狗的过程中,大脑自然而然就能形成 “两类物体都有四个” 这样的抽象概念。
  虽然这种数感能力的准确率会随着数量级的上升而下降——我们很难凭感觉判断图片中有100只狗,还是98只——但是在一张有98只狗和50个苹果的图片中,我们依然可以对谁多谁少有一个大致准确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似乎源自于大脑中的视觉感知区域,其中的神经元在受到视觉刺激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激活一部分数感机制。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发明的人工智能(AI),尤其是所谓的模拟大脑工作机制的神经网络,是否也具备这种能力呢?换言之,一个受到视觉训练的神经网络,是否可以形成类似的数感机制?
  近日,来自德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他们在训练图像分类AI系统时发现,一些神经元的激活模式与猴脑神经元处理数量信息时的激活模式非常相似,而且它们甚至还发展出了对特定数字的偏好,足以说明神经网络可以从图像中抽象出数量信息。
  也就是说,在没有进行专门数数训练的情况下,神经网络仅凭视觉信息,就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出”了如何从中获得数量信息,产生了类似于人类和动物的数量感知能力。
  证实数感能力的存在,或许可以证明我们对生物智能的复制在某些方面是富有成效的。该研究成果发表于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
看一眼就知道有几十只狗

人与计算机的不同“脑回路”


  刚刚提到,现有神经网络结构是尝试模拟人脑运作机制的产物,但计算机和人类的“脑回路”截然不同。
  我们都知道,相比买菜找零都要算上几秒钟的人类,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可以说是碾压般的存在,每秒钟可以完成上亿次的运算,还能保证相当高的精确度。当然,这也是我们发明它的目的。
  不过,人类的强大之处在于,可以通过直觉感知场景中物体的数量,还具有很强的抗干扰和类比能力,计算机却必须收到确切的计算指令,比如给出图片中狗的数量,才能开始执行任务。
  这种对于数量的感知能力也被称为“数量感”,指的是快速理解、估计和产生数量,并对数量进行表征以及理解数量间关系的能力。
  研究显示,人类和动物的大脑中存在特殊神经元,能够对数量和数值产生反应。因此通过视觉刺激,我们可以对物体特征进行抽象并表征其数量信息,甚至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和形状的影响。
  遵循这一思路,德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将目光转换到神经网络上,看看是否可以从中挖掘出类似的神经元触发机制。
训练识别物体的HCNN 模型(英文图示)

无师自通的分类模型


  他们选择了受生物特性启发而成的分层卷积神经网络(HCNN)作为实验对象。该模型广泛使用于计算机视觉应用中,由多个前馈层和视网膜拓扑结构层组成,层中的每个网络单元都可以模拟不同類型的视觉神经元。
  整个模型包含两套网络:一个是特征提取网络,可以将自然图像转化成(特征的)高级表示;另一个是图像分类网络,负责归纳和总结特征,将图像按可能性分成不同类别。这两个网络包含了卷积层和池化层。
  模型构建完成后,研究人员使用了知名的ImageNet数据集进行图像分类训练,其中约有120万张图像。训练过程与数量感知毫无关系,HCNN只是学习普通的图像分类任务,其分类准确率约为49.9%。
  随后,为了搞清楚神经元的激活方式,并且判断是否存在数感机制,他们移除了图像分类网络,仅保留了特征提取网络,而且模型的输入图片也从 ImageNet 变成了特制图片。
  研究团队开发了三组用来刺激神经元的图像集,每一组都包含30张黑色图片,上面分别有1-30个白点。第一组的每张图片由大小不一的圆点组成。第二组每张图片上所有圆点的总面积相同,因此随着白点数量的增加,每个点的大小都会缩小。而第三组则包含了多种形状,比如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等。
数字
不同神经元有自己“喜欢”和“不感兴趣”的数字

  之所以选择这些图片,是因为它们几乎没有类别可言,不适合进行图像分类。可是如果将它们放入到HCNN分类模型中,得到反馈结果,研究人员就可以更好地查看神经元的激活方式是否与数感机制相关。
  通过双向方差分析(ANOVA),他们可以筛选出那些对数量敏感的网络单元,同时避免对神经元的刺激和交互过程造成较大影响。最终,在超过3.7万个神经元中,有3601个神经元(约 9.6%)出现了数字选择性,即出现了对某个数字的偏好,对相应的视觉刺激(图片)产生了反应。
  具体来说,一个神经元只会对一个数字的刺激展现出最大的“反应”,就好像是它“最喜欢的数字”一样。它的“反应”还会随着数字的不断变化而逐渐衰退,两个数字相差越大,“反应”的衰减就越明显。
  举个例子,一个“最喜欢”数字四的神经元,就会对一张包含四个白点的图像展现出最激烈的“反应”。如果给它看包含12个白点的图片,它就会展现出不那么激烈的“反应”。如果再增加到30个白点,它甚至都不会有什么“反应”。
  将所有数据以曲线的形式表达出来后,研究人员发现,神经网络中神经元的激活模式与猴脑神经元的激活模式高度相似,就连两种神经元的喜好分布规律都非常相近:更多的神经元偏好小数字,其次是最大的数字,最后才是中间的数字,其中对0~5之间数字产生“反应”的神经元甚至超过六成。
  这意味着,一套经过视觉训练的图像分类神经网络,在没有接受任何计数训练和计算指令的情况下无师自通,其中的神经元对不同数字发展出了不同的敏感度,运作机制跟人类和动物大脑的数感机制十分相似。
  该实验结果证明,数感能力天然存在于视觉系统的运作机制当中,伴随着获取视觉信息和视觉刺激,数量感就会以副产品的形式自然而然地出现。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婴幼儿和野生动物都会展现出数感。不过虽然数感能力可能是天生的,但它也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不断加强的,两者并不冲突。
  另一方面,这项研究也证明了我们对神经网络的运作机制并非完全了解,仍然有尚未发现的特征提取模式,比如提取不存在于图像分类训练中的高级数字特征,却与人脑的数感机制类似,说明我们创造的神经网络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像人脑。
  下一步,研究团队打算尝试更多类似的研究,试图挖掘出更多未知的神经网络运作机制,比如它会如何对待按数量多少顺序排列的物体,能否建立起与人脑类似的时间感知机制。这也是人类在计数过程中所使用的能力:理解 “每个数字都是前面数字 1”这样的抽象概念,而不是单纯地将每个数字视为独立个体。(摘自美《深科技》)(编辑/华生)
其他文献
2020年第一季度已过大半,新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范围与力度日益明显,全球市场也开始感受到影响。  最新宏观经济数字显示,日本的经济开始紧缩,欧洲第一工业国德国的经济基本停滞,英国银行业巨头汇丰银行全球利润骤跌33%,日前宣布全球业务预备裁员3.5万人,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计今年全球航运业经济损失将高达293亿美元……疫情所带来的全球需求下滑,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在6大“重灾
本书的研究开始于1999年,是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当代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个子课题。主编汪开国,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全国党校系统中共党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全书分为8章,共26万字,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有诸多创新点,令人耳目一新,适合社会学者、各级领导干部和一般读者阅读。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深刻的思考,深入浅出地叙述了深圳社会各个阶层的经济、社会关系发生的变化,社会分层和流
善吃者又会写者,如远者苏东坡、近人梁实秋,前者把一方东坡肉吃成了千年盛誉,后者居雅舍谈吃惊服着四海众生。但,能以一怀别样性情,自说为“怪兽,老饕和馋猫”的,也许只有蔡珠儿了。不知道是由于长于文章的因缘,让她的厨房有着香格里拉的吉祥灵气;还是因为喜好吃食,使她的料理洋溢温馨花气的文字魅力。能够带着几分文字的诙谐,写着平日所吃的食物,写得滋味自具,也写得圈点可评,让人读到一缕清新花气和一丝自然神气,也
北磁极(North Magnetic Pole)近年正从加拿大移向西伯利亚,其快速的移動需要不断更新导航系统,包括智能电话中的地图功能。欧洲科学家认为,他们现在可以自信地去解释,为什么北磁极会“漂移”。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团队说,这个现象是因为地球外核边缘,两个磁性“斑点”之间的双互竞争所致。  行星内部熔融材料流动的变化,改变了上述负磁通量区域的强度。菲尔·利弗莫尔博士解释说:“这种流动方式的变化
银杏树起源于中国,是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今天,在全世界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园绿地都可以看到它们美丽的身影。但野生的银杏树却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银杏树伟岸挺拔,每年4月开花,果子则在10月份成熟。  每到秋季,银杏树的叶子由绿变成金黄,成为城市和公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令人赏心悦目。  与其它树木不同的是,银杏树还是著名的长寿之王。  在正常情况下,一颗银杏树可以活到1000年以上。因此,也就不
如果记忆仅仅像录像带,那么想象一个新环境将会变得很困难  “时间”是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我们都知道时光流逝是什么感觉。现在发生的事很快就变成了过去;今天转眼就变成了昨天。如果生活在温带气候,每年你都还能看到季节更替。随着我们长大成人,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时光飞逝。  神经科学家一直无法确定大脑中哪个部位负责感知时间流逝,但人类特别擅长感知时间。如果有人说将在五分钟内到达,我们大概能估计什么时候他
漓江出版社早在2004年就策划出版一本《周汝昌传》,并由周汝昌亲自点名,请和自己有多年交往的另一位红学家梁归智来撰写自己的一生。梁归智在阅读了大量周汝昌的著作和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资料的同时,又对周汝昌的亲朋好友进行了采访,历时近三年最终完成了这部传记。  周汝昌先生在电视上给我们留下的形象总是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谈论红学,一片痴迷。而在周先生的身后,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红学泰斗周汝昌传》以
女性认为最适合订婚的日子是情人节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平安夜一天的求婚数量占了全年近1/3在英国,夏天是最受欢迎的结婚时间——这意味着婚礼的花费也是最贵的  我们在生活中做出的一些最重大的决定,是以家庭中心的——从结婚到为人父母,甚至到最适合离婚的时间。  在这些决定中,季节发挥的作用大得惊人。季节变化能影响我们的健康、心理和对未来的预期。假日行事历也决定了什时候适合,什么时候不适合做重大决定。  
不知怎么得来的印象,王蒙的歌唱得很好,读完《苏联祭》,更印证了这种印象,他是唱着“卡秋莎”、“列宁山”、“纺织姑娘”等等苏联歌曲,度过了他那迷恋苏联的青年时代。  正如作者在该书前言中所写,如果说他的青年时代有四个关键词,它们是:革命、爱情、文学与苏联。如果说需要合并一下这四个词,他愿意将革命与苏联合并,爱情与文学合并。或者将它们都合并在一起吧,对于他来说,青春就是革命,就是爱情,就是文学,也就是
引种是扩大当地或本国种猪遗传背景的便捷手段,若是闭关锁国自己繁育,则严重限制了种猪资源库。  “种猪芯片论”出圈,源于刘永好的一次记者见面会发言。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呼吁推动种猪国产化。他说,中国的原种猪很多是靠进口,这种格局必须要改变,所以必须要有自己的种猪。  在养猪从业者的眼中,种猪就是“猪的芯片”。刘永好表示,猪的芯片现在必须要冲上去。  中国有数千年养猪史,如今的中国是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