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XY,t(10;13)(q11.2;q12)伴不育一例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g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男,30岁,因其妻反复流产就诊。患者结婚6年,其妻均于怀孕3个月内无诱因自然流产4次。夫妇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否认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妻子各项检查正常。患者精液常规检查提示弱精。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人群RHDl227A等位基因频率。方法对890403名汉族无偿献血者,通过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D抗原,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检测RHDl227A等位基因以及个体RHD基因数目或合子型,遗传统计方法分析基因频率。结果Rh(D)表型检测,2385人为Rh阴性,108人为D抗原弱阳性表型(包括弱D型和部分D型),其余887910人为Rh阳性。Rh阴性个体中,检测到516人携带
孕妇 24岁,G1P0,因孕21+6周时产前筛查21三体风险值1/27,特行羊水穿刺做产前诊断,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Y,i(X)(q10)(图1).孕妇于2013年4月15日被召回做进一步检查,B超显示孕28+4周时胎儿实际大小为25周.胎心143次/分,胎动可见,四腔心切面室间隔根部连续中断约0.45,三血管切面上腔静脉宽约0.35,主动脉宽约0.70,肺动脉未显示,主、肺动脉共管开
期刊
目的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选取先天性唇腭裂畸形患者22例(单纯性唇裂患者8例,单纯性腭裂患者4例,单纯性唇腭裂患者7例,唇腭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例),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发现异常.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ScanTM HD芯片的标准操作流程对
先证者(Ⅱ3)男,44岁。手指僵直不能握拳,于2013年初前来咨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身高及发育正常;有胆囊切除术史;行手足X线检查,示双侧2~5指近侧指骨间关节粘连(图1).双侧3~5趾远侧趾骨间关节粘连,距骨足舟骨骨性结合(图2);手、足功能检查:各指、趾骨无缺失,无感觉障碍。粘连关节不能屈伸,其它关节活动正常。听力检查显示轻度感音性耳聋。无面容异常,无远视。
目的 评价VKORC1、CYP2C9、GGCX、PROC、EPHX1及CYP4F2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88例服用华法林抗凝且国际标准化比值均稳定达标的中国汉族患者,抗凝指证包括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及肺血栓栓塞症,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上述6种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记录患者平均每日华法林稳定剂量、人口学信息及合并用药情况等;分析VKORC1、CYP2C9、GGCX、
目的 确认常规HLA分型中检测到的17个罕见HLA等位基因,并推断其能关联的HLA单倍型.方法 采用双链直接测序和Luminex DNA杂交流式分型技术进行初次HLA分型和复核实验,采用单链测序进行罕见HLA等位基因确认实验.根据中国汉族人群HLA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资料,推断罕见HLA等位基因可能关联的HLA单倍型.结果 17个罕见HLA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准确,推断可能关联的单倍型有18个,其
例1 男,3,1岁,结婚7年,未育。身高158cm,体重51kg,精子活动力低下。抗精子抗体、抗心磷脂抗体、解脲支原体DNA、沙叭农原体DNA、淋球菌DNA等检奁均为阴性。表型、智力均正常,父母为非近亲结婚。无毒物农药接触史。
目的 对1例临床疑似肯尼迪病的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雄激素受体基因(androgenreceptor,AR)变异分析以明确病因,并阐明其临床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及其家系共7名成员的AR基因第1外显子cAG重复序列进行基因检测,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分析临床表型。结果先证者进行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震颤、萎缩,伴乳房女性化、性功能减退、肌酶增高;肌电图显示感觉、运动神经均
先证者女,25岁。月经规律,结婚2年,2次妊娠均于40天左右自然流产。查体:妇科检查正常,优生四项检查及内分泌检查无异常。夫妻非近亲结婚,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显带分析,
目的 初步探索HLA—DRB1基因多态性对河南汉族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URSA)患者免疫治疗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对河南汉族300例URSA患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各组患者的HLA—DRB1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并比较各组之间的频率。结果在接受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