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学习焦虑的本质与表现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揭示数学学习认知焦虑的本质及表现,有助于提供一些干预数学学习认知焦虑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数学学习;焦虑;本质;表现
  
  当今社会对有各种数学能力的数学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数学学习焦虑者会成为逃避数学者,会对学习者数学能力的发展和高水平综合素质的形成造成影响,高中学习既要面对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又要适应学习内容对思维发展水平的新要求,还要承受高考的压力,产生学习焦虑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数学是高考的核心科目之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
  一、焦虑的本质
  最早提出焦虑理论的人是克尔凯哥尔,他认为焦虑是人面临自由选择时所必然存在的心理体验。儿童一旦形成了自我意识,就会有独立的倾向和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意愿,焦虑也随之出现。弗洛伊德先后提出过两种焦虑理论。他的早期理论认为,焦虑是由被压抑的利比多(Libido)转化而来的,本我是焦虑的根源。后来他在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分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期焦虑理论。这时他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认为焦虑是危险的信号,是自我的功能。与相对应弗洛伊德把焦虑也分为三种: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雅各布森批判地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说,认为个体的自主性受到损害是焦虑的原因,外部环境也是导致焦虑的因素。从她的焦虑理论之中可得到如下启示:第一,焦虑是由于自我不能采用自己喜爱的行为方式而产生的。第二,外部环境也是导致焦虑产生的因素。罗洛·梅将焦虑解释为因个人基本存在感所依赖的价值观受威胁而引发的恐惧。凯伦·霍妮批判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认为社会矛盾倾向是个体内心冲突的文化基础,也是个体产生焦虑的社会文化基础。提出:焦虑是一种存在于富有敌意的世界里,一个人所经历到的孤独感和无助感。焦虑是个体通过认知评价,预料到内外模糊的危险刺激对自我、对自尊产生威胁,而自感没能力应付时产生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这些众说纷纭的解释主要是由于不同学者的哲学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而造成的。综合分析不同的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理解焦虑:
  1.焦虑是一种程度较高的苦恼和受挫的个人感觉和体验,是对自己生活、工作中的莫名而不是具体的特定的事件或对象感到不安。这一点有别于恐惧与害怕。因为恐惧总是指向特定的已知对象。
  2.焦虑是一种紧张的期待反应,具有动机的意义。恐惧是对已面临危险的一种紧张反应,而焦虑是对还没有发生的危险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反应,只要危险情绪继续存在,焦虑便不会消失,个体就需积极活动去改变(即降低或避免)这种状态。因此,焦虑就成为个体行为的驱动源泉之一。
  3.焦虑体验是通过自尊与能力的矛盾的认知评价获取的。个体预料到模糊的、不确定的内外刺激对其自尊产生威胁,而自感没有能力来应付便构成焦虑情绪体验。判断内外刺激是否威胁到自尊,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对付威胁则是由个体自我认知评价来确定的。
  4.处于焦虑状态的人有外在的行为变化和躯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外在的行为变化因个体的个性特点而异。比如不断地抽烟、踱步、说话颤抖、脾气暴躁等等。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包括自主神经的、生化的、心电的和脑电的各种变化。个体体验到这些变化从而强化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焦虑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认知评价预料到内外模糊的危险刺激对自我、对自尊产生威胁,而自感没有能力应付时产生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它有生理、情绪、行为三方面的表现,可形成積极或消极的后果。
  二、焦虑的表现
  焦虑的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细致描述:生理变化、情绪表现、行为反应。
  1.生理变化:焦虑时,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占优势,有机体会产生一些相应的生理变化,如瞳孔放大、唾液分泌减少等。在血液循环系统方面,表现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引起呼吸急促;在消化系统方面,表现出胃肠蠕动减慢、唾液与胃液分泌减少,个体变得唇焦口干,甚至吞咽困难;在内分泌系统方面,甲状腺分泌增加大量的甲状腺素,肾上腺也分泌出大量的肾上腺素注入到血管,从而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变得更加活跃。个体也随之获得了更大的力量以对付危险的情境。
  2.情绪表现:当一个人处于焦虑状态时,首先感到的是挥不走的恐惧、忧虑。这类人常常是烦乱不安、心事重重,无法放松自己,并情不自禁地感到须保卫自己,同时又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无能、无助。这种焦虑感有时还会增加,甚至会变为恐怖感或惊慌感。被焦虑所控制的人感到自己无法忍受它,并且相信自己将会因此而崩溃。这种令人不快的情绪体验达到顶峰后又会慢慢地减弱,所以有时又会让人感到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去害怕担心,甚至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笑。有过焦虑体验的人,可能会多一层焦虑,那就是害怕自己再会焦虑。
  3.行为反应:焦虑时,个体的肌肉系统处于一种紧张的反应状态,以便随时可以采取行动去对付危险。但由于不知威胁来自何处,何时会来,所以,焦虑时他只能做些无目的、无效的动作。如坐立不安、辗转反侧、举止僵硬、紧张、说话变调、发颤、甚至会全身发抖等等,以此来释放焦虑产生的能量。焦虑感强的人对外面的刺激特别敏感,甚至连一点点声音刺激也会引起惊跳反应。每一个新的刺激都会引起他的注意,但他又将注意力集中在另一个刺激上。因此,焦虑感强的人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
  
  【参考文献】
  [1](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高觉敷译[M].商务印书馆.1987,(12):67.
  [2](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高觉敷译[M].商务印书馆.1987,(12):68.
  [3]张松.罗洛·梅存在心理治疗的基本思想[J].心理学探新.1991,(2).
  [4]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45).
  [5]武成莉.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华南师大硕士论文.2004.
  [6]蔡飞.沙利文的焦虑理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5,(3).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有着一定的转变。历史作为初中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主要学科,对学生们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深刻的作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重视的是朝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冲击,正影响着科教电影事业的发展,并将使它产生巨大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一新的趋势?对我们来说,不仅要注意到科学技术的每一重大成就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摘要:数学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素质,体现出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的特色呢?  关键词:数学语言;简约性;启发性;趣
为了了解局部巩膜外加压手术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 ,我们采用角膜地形图仪对 34例施行了局部巩膜外加压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角膜屈光状态测量分析 ,
统计资料表明,从事理工科学的人员,其智商普遍高于从事人文科学的人员。于是出现了一个仿佛很不“公平”的现象:一旦自然科学家过问或介入人文科学(包括艺术),往往能够产生许
对于高中应届毕业生来说,没有么能比高考更让他们寝食难安。而在大考前的上海,日本的一部一通片《掼篮高手》显然牵扯了学生1太多的精力。他们竟然可以把高考;纲放在一边,全神贯
我省耕地缺钾严重。当今施肥有两个特点,一是有机肥的施用量普遍减少,因为绿肥面积大大减少,同时很少有人积制土杂肥,有的地方甚至光磁化肥而大种“卫生田”。二是大量施用
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电影节将在1989年9月举行。北京是主会场,在深圳举办闭幕式。广电部已成立了中国电影节组委会和办公室,陈昊苏同志兼组委会主任。中国电影
1 于本正导演选中我来扮演翠喜,对我是一次很大的考验和挑战。我有顾虑、有压力,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和认真的考虑,我终于接受了扮演这个角色的任务。面对着现实,我很清楚自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讲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化学史;化学教育    在课程改革和学科交叉的今天,化学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点的讲解,更重视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通过科学体系的发展过程,因而化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学教学与化学史的结合,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