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历史里关注普通人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51775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师习惯带领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审视其对历史的深远影响,却很少从微观的视角聚焦这场变革中的普通人。而历史是由人实践创造的,普通人也是历史的主角。历史舞台上人的存在形态包括个体的人和群体的人。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中,个体人的出现体现在新机器的发明者身上。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在政府专利保护制度的激励下,一系列发明出现了,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工业化时代来临。发明家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成功源于抓住了社会需要的机遇,当然也与他们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少年,要勤于思考,多想多问,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但是课本对发明家们的简略介绍,没有办法让同学们从有温度的故事中感受真实,增长知识。这就需要教师选取典型人物的故事,填补课本上的“略”,带领同学们走进英国工匠,感悟他们的可贵品质。
  1765年(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可以带动8个纱锭,1770年获得专利,1784年珍妮机可以带动80个纱锭。
  1762年(仪表修理工)瓦特开始了对蒸汽机的实验。1776年,第一批新型蒸汽机制造成功。1781年瓦特公司扩展了蒸汽机的应用,之后的6年里,瓦特又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使它能适用于各种机械的运动。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受到广泛欢迎。
  1810年(煤矿工人)斯蒂芬森开始着手制造蒸汽机车。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被称为“旅行者号”。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拖着三十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
  伟大的发明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与发明家们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精益求精的个人品质密不可分。这恰恰体现了当下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专心专注、追求至精至善的工匠精神。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世界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群体人的出现体现在对工人生存状况的描述方面。如何让同学们对当时恶劣的工作环境、悲惨的工人处境感同身受呢?教师播放了卓别林导演的《摩登时代》视频片段。电影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工人们在节奏异常紧张的流水线上疯狂工作。资本家为了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甚至发明了吃饭机器。毫无停歇的机械化的工作让主人公陷入了疯狂,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衣服纽扣上拧紧螺母。通过电影片段,同学们认清了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择手段地压榨工人,导致工人成为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机器的奴隶。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研读”,并辅以拓展材料进行分析。
  各行各业的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7天,每天工作12—16小时。女工和童工是廉价的劳动力,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利润。1838年在英国棉纺织业中,妇女和童工占整个劳动力的2/3,童工的年龄一般7至14岁。
  一家人居住一室的房间,没有床,没有家具,吃发霉的面包,穿破旧的衣裳。工人居住区没有污水处理设备,满地粪便,臭气熏天,病毒流行。
  通过分析材料,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工人阶级遭受的苦难:超长的工时、廉价的工资、绝望的贫穷。正如英国伟大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個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然而它并没有创造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社会底层的工人成为资本家为追求利润而牺牲的活的工具。巨大的贫富差距、深重的人文灾难,英国工人阶级开始了激烈的政治与经济斗争,社会动荡不安。
  历史带给同学们怎样的反思?同学们感受到国家要实现对普通民众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使每一个人都能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的幸福和价值。加强人文关怀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有效途径。历史教师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其他文献
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讯的主题就是通讯的“灵魂”,一篇好的通讯稿件,必须有一个好的主题。因为,主题决定着通讯的社会价值,支配着通讯写作的全过程。所以,提炼主题在
期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替加环素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甘酰胺四环素。抗菌谱广泛,能够广泛覆盖G+球菌、G-杆菌、厌氧菌。分布范围广泛,超过血浆的分布容积,可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中。替加环素代谢过程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当前,我校正在掀起一股向昌乐二中学习的热潮——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既要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
期刊
近年来,管理层收购(MBO)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悄然兴起。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缺乏应有的法律支持,管理层收购在具体运行中可能会遭遇来自《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
自2017年9月起,全国所有地区的七年级新生开始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撰的新版初中历史教材。这套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所谓的“多元”,指各民族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所谓“一体”,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
在政治课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对于当前的高中学生来说,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養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当前高中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
初中时事政治教育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时事政治教学在实践中并不理想,如何提高时事政治教育水平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及感悟,对初中政治中的时事政治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够在相关教学中有所助益。  一、时政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之下,时事政治教育成为政治教学的内容。为此,国家不但在宏观层面上出台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