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云传记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作家,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我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踏着他们散落在生活里的足迹,便能找到他们创作心理的脉搏。
  我问过黄庆云的生活。她给我讲述了一部历史:一个动荡的时代,一个动荡的家庭。祖父本是一位到南洋做工的贫苦农民,结果暴富而归,便在广州置买家业,成了大户。可是他不到40岁就下了黄泉,接着家道中落,连房子也只好变卖。黄庆云说,她是亲眼看着那个偌大的家庭像一座冰山一样瓦解的,正如巴金在《家》里描写的那样。这个变故,自然是时代的原因:帝国主义资本挤垮了华侨实业,以及民族解放思想和共产主义意识对人们的影响。而她,则在“既不算寂寞,也不算幸福”中送走了童年。一个参加革命的姑姑惨遭杀害后,全家只好出走香港。这对只有六岁的黄庆云来说,说不上留恋,只有蒙眬的恐惧和迷惑。在人的一生中,童年虽短,却是宝贵的,记忆犹新的。“我似乎没有合乎规格的童年。我的父母成天都为生存而忙碌,从来没有关注我的童年。我很小就学认字,是外祖母教的。大约四岁左右,就认识几百字了。父母的谈话我不懂。当他们注意到我的存在时,便让我读那令人厌烦的四书五经。但也有一本叫我感兴趣的书,那是《史记》,我把它当作传奇来读……”
  童年,是一幅纯洁、明艳的画,永远镶嵌在她的记忆里。在她的身边,那些小伙伴多是穷苦的孩子。住在她家楼下的孩子是打绳的。他们一天到晚手执打绳工具,从这边到那边为妈妈打绳,背后还背着比自己小四五岁的小弟弟。那个跟妈妈到三楼的男孩子,小小的便干起大人的活儿了,她那时就想:“若没有他, 我们家就吃不上饭,喝不上茶……”还有许多孩子,都有大人一般灵巧的手,有的包陈皮梅,有的装酸柠檬……这是他们的童年,和她不一样。可也有一样的时候:虽然他们的家庭彼此没有来往,但童年的黄庆云与那些穷孩子却共有一个大沙堆,那便是共同的乐园了。他们有时一起抓石子,有时捡贝壳,有时“煮小饭”——就算是过家家了。这些小伙伴给她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打石的孩子。那时香港到处开山,爆破之后,一些女人和孩子再用锤子将石头敲碎。他们的十个指头都用破布包着,可是锤子常常砸破自己的手指,弄得满手都是血。“有一个藤厂的学徒,住在我家对面。”黄庆云回忆说,“他的工作是洗藤条、破藤条,而他常被师傅用藤条抽打得鲜血淋漓。他挨打的时候,哭得叫人揪心;师傅不在的时候,他唱歌唱得令人兴奋。他真是一个奇怪的人……”她还有一些同学,有的是织毛衣的、绣枕头的、织灯笼的,还有的是做小媳妇的。黄庆云在他们眼泪里浸泡着,于是那块纯洁的心田,便生出对罪恶的控诉,对弱者的同情;人类最善良的感情——人道主义,就在这时慢慢滋生。
  “在我很小的时候,好像从每个小伙伴的背后,看到他们都拖着一条尾巴——他们的家庭和他们所处的社会。这些都化成信息,投进我不大开窍的脑子里,而后来,又是一呼即出的人物。”黄庆云的总结,是她童年生活的主要方面,自然是她日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基础。
  黄庆云的父亲曾留学日本,读专科学校,回国后当过绘图员、测量员、教员,还做过小生意,经常失业,可他是个逆来顺受的好好先生。妈妈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也当过教师、小职员、店员。可是这么一对,性格截然不同,一个慢,一个急,一个柔,一个刚。父亲是个乐天派,天塌下来当被盖;妈妈却忧柴忧米, 事事操心。妈妈只让她和姐姐努力读书,怕“玩物丧志”,连玩具也不给,小狗、小猫、小鸟更不许养。没有玩的,姊妹俩便以看别人劳动为乐:看菜农挑水浇地,竟要等到人家把池塘的水挑干才走,可池塘是永远挑不干的;在街上看小店里包粽子,也是要看到不包完不离开。对于幼小的黄庆云来说,世界是新奇的,充满了幻想和色彩。
  五岁那年,黄庆云有个故事,那完全属于她的独创。她从小胆子就大,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一天她走过钻石电影制片厂,人家正教学员练习表演 “偷视”,她也站在那里看热闹。有人也招呼她试试表演,她竟得了100分。人家问她要不要学电影,她一口答应了。可是那时她连个名字还没有,只有个乳名“妹 妹”,于是人家便给她起了个名字“黄梅”,并且,几个月后这个名字竟在电影学习班的证书上出现了。在学习班里,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哭泣”二字;这时,一个青年学员走到表演台上,手里拿着一件血迹斑斑的灰色长衫,边哭边诉——他哥哥在沙基游行示威时,被帝国主义枪杀了。他伤心的哭声,感染了所有的学员,黄庆云也第一次跟大家一起,流着泪,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几十年后,她不止一次描写沙基惨案,成了她作品中的重要故事。以后,她在《爱河潮》里拍过一个镜头,在儿童故事片《小循环》里,也拍了几个镜头。爸爸妈妈知道后,她的艺术生涯也便结束了。但这一段有趣的生活虽然很短,却是她写作生涯里很长的一章。
  黄庆云有个姐姐,可以说是她唯一朝夕相伴的“朋友”。亲姊妹间的最大乐趣就是互相讲故事,总题目是《两姊妹》。内容是姊妹俩如何帮助穷困的家庭做事,主人公就是她们自己。她回忆说:“我们把看到的一切劳动——种菜、烧火、上山砍柴、打石子、包粽子,都编进故事。有时姊姊讲,有时我讲,讲完一段 又一段,没完没了。凡是我们在一起,就秘密地抢着讲,晚上下了蚊帐不睡觉,窃窃私语,甚至上厕所也一起去——为了讲故事。到了我们能用字写的时候,就用算术本子那小格子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来;到了对画画有兴趣的时候,又把那故事一套一套地画成连环画;在没人看见的时候,我们还演出……”这些最简单的故事,是她们生活的复述、童心的创造,是黄庆云文学之路的起点。
  大自然是性灵和诗的源泉,人类从那里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有一年,爸爸在新界租了一个小园子,不仅种些青菜,还养些羊、鸡、鹅和鸽子,还有条看门的小狗。这地方可真是黄庆云梦想的天堂:田野、山丘、 蓝天、日月星辰……她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羊由她看管,鸡鹅鸽子小狗也都是她的部下。像小马那么高大的母羊带了一只羊羔,小羊吃母羊的奶,她也学着小羊去 吮母羊的奶。她带着小羊去爬树,教小猪沿木杆,让小狗听她讲故事。于是,那《两姊妹》的故事更丰富了:她从飞着的浮云,想象到更多的事物;晚上,睡在床上,听窗外的风声,河上的水声,野兽和飞鸟的叫声,那草棚外的世界,便走进了她的心。那时,她还没有上学,妈妈只是教她一些唐诗及浅显的课文,而大自然才是她最亲最爱的老师。在这里,她写下平生第一首诗:
  红红旭日东方升,照过小园缘材庭;
  花露已干人亦醒,羊儿觅乳一声声。
  
  [名家档案]
  黄庆云,女,作家。广州人。193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194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文学硕士学位。曾任《新儿童》主编。1941 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20世纪40年代任香港《新儿童》杂志总编辑,曾设专栏与小读者笔谈,因而有“云姊姊”之称。此外,曾以诗配画的形式在街头推广儿童文学,为街上儿童讲故事。解放后,回国内继续创作儿童文学。建国后,历任广东文理学院、广西大学副教授,《少先队员》主编,1959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主编过《少男少女》杂志。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广州笔会中心副会长。著有诗集《花儿杂杂开》,童话集《金色的童年》《奇异的红星》,中篇传记文学《刑场上的婚礼》。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加里·布莱克伍德(Gary Blackwood)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与青少年文学的创作。他从小就喜欢向杂志社投稿,16岁时他的稿件第一次得到了编辑的赏识。 19岁时他发表了第一篇作品,21岁即出版了第一本书,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出版了21本不同类型的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曾经多次被各大学排成戏剧在各地上演,其中《偷莎士比亚的贼》一书获得的好评与肯定最多。加里现在多家大学及写作
期刊
[根雕发展史]  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究竟起源于何时,无确切的文字记载,但古人很早就利用树根的自然形态制作各种艺术品,出土的汉代画像和壁画中,就有用树根制作的几、架等根艺品。1982年,考古工作者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发掘出一件战国时期的根雕《辟邪》,这件根雕构思合理,造型生动,富有动势和神韵,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根雕艺术就有相当高的水平。  随着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根艺创作在
期刊
  
期刊
1.国务院办公厅l月8日发出“限塑令”,规定从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学校就此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请你也参与这一活动。  【活动一:搜集资料】某小组从网上搜索到这样一幅漫画,请你说出这幅漫画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主旨。  【活动二:开展调查】“限塑令”生效首日,他们对某超市使用塑料购物袋及无纺布袋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如下,请读表后答题。    (
期刊
【真题回放】  林语堂说:“我爱春天,但她太年轻。我爱夏天,但她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作者通过这种形象的说法,表明了他那个年龄段的人对生活的看法,那么,作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你有着怎样的人生感悟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的季节我作主》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写作点拨】  开卷
期刊
岁月流淌中,总有一些经典让我们无法忘怀,经典的魅力,如同陈年老酒,历久弥香。她们所蕴藏的精神财富,为世人所公认和熟知,她们所闪耀的智慧光芒,至今仍指引着人类社会前行。阅读经典,可以学习表达、训练语感,可以知书明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可以提升人文修养、回归精神家园。  (含英)    30年前,当《根》风靡美国的时候,它是被列在“非小说类畅销书”中的。1977年4月,美国国家书籍奖金委员会把历史特
期刊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很多同学对作文的感觉和看法,每当提到作文,很多同学的感觉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特别是考场作文,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作文更成为失分的“急先锋”。这,让很多同学很无奈——  那,我们到底应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是很多同学永久的期待。为了解决同学们的这个难题,我特地请了我们学校几个在今年的中考作文中获得高分的考生,让他们来谈一谈写作文的心得和
期刊
①第一次国际奥委会会议  1894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国际体育会议,宣布成立国际奥委会。当时有12个成员国的79名代表参加,选举希腊诗人维凯拉斯为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同时还选举了14名委员。这就是国际奥委会历史上的第一次会议。右图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1896~1925年)顾拜旦。图为国际奥委会部分委员的合影。  ②第一个马拉松赛冠军  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上
期刊
忆秦娥  黄 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辜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赏析]  这首词写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  首句写出了独处孤旅,又在秋风叶落之时萦绕于游子心中的渴求温暖的呼唤,为古今诗词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定下了萧杀的基调。接着便展开具体描绘。“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秋天,本来就容易引起离人的愁绪,更何况此时此刻已不是黄叶
期刊
片名: Kung Fu Panda  译名:功夫熊猫  导演:马克·奥斯本   约翰·斯蒂文森  编剧:乔纳森·艾伯尔 格伦·伯杰  音乐:汉斯·齐默 约翰·鲍威尔  类型:动画/动作/喜剧/家庭    [情节简介]  在宁静祥和的和平谷里,生活着一群悠闲可爱的动物。其中,胖胖的熊猫阿波(杰克·布莱克配音)作为面馆里的服务生,一向以好吃懒做而闻名,但他也是天底下最热血的中国功夫迷。不过,善良诚实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