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走向世界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名: Kung Fu Panda
  译名:功夫熊猫
  导演:马克·奥斯本
   约翰·斯蒂文森
  编剧:乔纳森·艾伯尔 格伦·伯杰
  音乐:汉斯·齐默 约翰·鲍威尔
  类型:动画/动作/喜剧/家庭
  
  [情节简介]
  在宁静祥和的和平谷里,生活着一群悠闲可爱的动物。其中,胖胖的熊猫阿波(杰克·布莱克配音)作为面馆里的服务生,一向以好吃懒做而闻名,但他也是天底下最热血的中国功夫迷。不过,善良诚实的他倒也常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一只凶猛邪恶的雪豹泰龙(伊恩·麦克肖恩配音)的闯入,使得和平谷里的人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为了尽早铲除恶豹,和平谷的居民们准备召集各路好汉,以比武大会的形式推选出最强悍之人前去迎敌。熊猫阿波爱凑热闹的毛病,竟让包括浣熊师父(达斯汀·霍夫曼配音)、猴子大师(成龙配音)、毒蛇大师(刘玉玲配音)、丹顶鹤大师(戴维·克罗斯配音)、老虎大师(安吉莉娜·朱莉配音)、螳螂大师(塞斯·罗根配音)等几位身怀绝技的高手,认定熊猫阿波是上天安排的拯救和平谷之人。
  于是,慵懒贪吃的日子被整日习武练功的苦差所取代。胖熊猫最终功成名就,打败强敌……
  
  [影片酷评]
  一只会功夫的熊猫在中国受到热烈欢迎的同时,影片中的中国元素也成为了观众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透过功夫熊猫选择这样一个时间投放市场这一事实,至少我们可以看到象征好莱坞梦工厂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同时,在经历了这次的汶川大地震之后,国外对中国文化的接纳程度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首先,有一个你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功夫是中国的国粹,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能够把两个如此鲜明的中国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本身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认同与接受。实际上外国人正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正在平和宽容地接纳不同于西方传统的中国文化。
  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外国人对中国有序、有力、有效的救灾行动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此同时,外国人对中国人在汶川地震前后所表现出的这样一种勇敢、坚强、友善、乐观、幽默所折服。可以说,这次地震中国感动了整个世界。无独有偶的是,我们的国宝熊猫也正好生活在地震中心,今天的熊猫似乎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国宝了,他们更能代表有着坚强的信念、幽默乐观的精神、坚强不屈的意志的中国人民,不是吗?
  《功夫熊猫》是一部倡导善必胜恶、勇敢、自信等普世价值观的“励志”片,毫无疑问,这些都是被所有人类所尊崇的最基本的人类情感。笔者所理解的《功夫熊猫》的核心价值其实就是两个最励志最常见的主题:“勇气”与“责任”。今天的我们,在经历了这样一场灾难之后,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勇气”与“责任”。因此,笔者认为,不仅仅是制作本身体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与认同,包括今天他们选择这样一个时机投放于中国市场,同样体现了这样的价值与意义。或许,这正是在接受与认同之后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他们也将以这样的方式把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民的乐观与坚强的精神传达给整个世界。
  艺术,虽然有着地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在互联网与通讯工具让传播变得异常便捷的今天,艺术题材可以是别国的,制作团队可以是多国的,但艺术品终将是奉献给全人类。今天,从功夫熊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国外对中国文化接纳程度正在悄然发生着一种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同时也说明坚强、勇敢的中国正在被世界所瞩目……
  (三峡在线)
  
  [阿波的自我介绍]
  姓名:阿波
  学名:熊猫
  性别:男
  婚姻状况:单身,偶和翠花只是朋友!
  年龄:偶像一般都不愿透露年龄和三围的,请原谅。
  英文名儿:Po (偶的俄罗斯粉丝还给偶起了个俄罗斯名叫“泡夫斯基”,日本粉丝叫偶“波霸小五郎”,偶自己比较喜欢一些粉丝给偶起的外号“独孤求包”,很cool!)
  联系方式:中国四川省和平村老平鸭子面馆二楼(瞅见那座跟鸭蛋似的山没?就在山底下的小树林儿旁,进了村大门儿后,向左拐三次,再向右拐四次,左手边第五间房子的旁边的胡同儿里面第二间小楼,绕到后面,再拐个弯儿,就到了!来找俺要签名的话就直接放在邻居猪二娘那儿就行了,记得留下足够邮资,如果要送礼的话,请让前院猪姥姥喊一嗓子,偶会派助手下来取。无事请勿打扰,来信请直接发到偶的官方网站:www.heroPo.com或偶的国际后援会: www.lovePo4ever.com)
  身高:偶师傅(浣熊)的三倍
  体重:这不能透露!好吧,只能说是师傅的十倍,不过后来他有长胖,谁叫他老抢偶的包子吃!
  外形特征:全村最高者,肚子像西瓜,毛发黑白相间,为显示健美身材只穿一个满是补丁的大裤衩,头上有一撮竖起来的小毛儿。
  最满意的身体部位:耳朵和脚!因为它们是偶全身最“袖珍”的地方,别看偶的脚小,但却能撑住整个庞大的身躯,甚至在偶踢腿的时候,一只脚也可以撑得稳当!偶的耳朵原本没这么小,让工作人员在海报上PS了一下,感觉更加美观,不像偶师傅,煽风耳!
  职业:原先是父亲的面馆打工仔;现在是众人崇拜的偶像加“懒人帮”帮主!平时主要是广告代言一些商品,比如各种牌子的速冻包子啥的。
  特长:吃饭睡觉、做美梦、煮面……当然还有天下无敌的懒惰神功!
  爱好:除吃饭睡觉外,还有与武术相关的一切,包括收集偶像“五大武林高手”的玩具。
  最憎恨的事情:爬山。
  口头禅:我饿了!
  座右铭:跑不如走,走不如爬,爬不如滚。
  理想中的对象类型:美丽善良又会做饭!
  助手兼经济人兼司机兼保姆:懒猫(有代言事宜请联系她,电话:16666666)
其他文献
临江仙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元好问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赏析]  由词题可知,这首词描绘的是作者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的情景。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辅之之故”而至济南。第二年丙申(1236)三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
期刊
[作者简介]  加里·布莱克伍德(Gary Blackwood)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与青少年文学的创作。他从小就喜欢向杂志社投稿,16岁时他的稿件第一次得到了编辑的赏识。 19岁时他发表了第一篇作品,21岁即出版了第一本书,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出版了21本不同类型的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曾经多次被各大学排成戏剧在各地上演,其中《偷莎士比亚的贼》一书获得的好评与肯定最多。加里现在多家大学及写作
期刊
[根雕发展史]  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究竟起源于何时,无确切的文字记载,但古人很早就利用树根的自然形态制作各种艺术品,出土的汉代画像和壁画中,就有用树根制作的几、架等根艺品。1982年,考古工作者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发掘出一件战国时期的根雕《辟邪》,这件根雕构思合理,造型生动,富有动势和神韵,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根雕艺术就有相当高的水平。  随着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根艺创作在
期刊
  
期刊
1.国务院办公厅l月8日发出“限塑令”,规定从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学校就此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请你也参与这一活动。  【活动一:搜集资料】某小组从网上搜索到这样一幅漫画,请你说出这幅漫画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主旨。  【活动二:开展调查】“限塑令”生效首日,他们对某超市使用塑料购物袋及无纺布袋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如下,请读表后答题。    (
期刊
【真题回放】  林语堂说:“我爱春天,但她太年轻。我爱夏天,但她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作者通过这种形象的说法,表明了他那个年龄段的人对生活的看法,那么,作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你有着怎样的人生感悟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的季节我作主》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写作点拨】  开卷
期刊
岁月流淌中,总有一些经典让我们无法忘怀,经典的魅力,如同陈年老酒,历久弥香。她们所蕴藏的精神财富,为世人所公认和熟知,她们所闪耀的智慧光芒,至今仍指引着人类社会前行。阅读经典,可以学习表达、训练语感,可以知书明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可以提升人文修养、回归精神家园。  (含英)    30年前,当《根》风靡美国的时候,它是被列在“非小说类畅销书”中的。1977年4月,美国国家书籍奖金委员会把历史特
期刊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很多同学对作文的感觉和看法,每当提到作文,很多同学的感觉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特别是考场作文,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作文更成为失分的“急先锋”。这,让很多同学很无奈——  那,我们到底应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是很多同学永久的期待。为了解决同学们的这个难题,我特地请了我们学校几个在今年的中考作文中获得高分的考生,让他们来谈一谈写作文的心得和
期刊
①第一次国际奥委会会议  1894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国际体育会议,宣布成立国际奥委会。当时有12个成员国的79名代表参加,选举希腊诗人维凯拉斯为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同时还选举了14名委员。这就是国际奥委会历史上的第一次会议。右图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1896~1925年)顾拜旦。图为国际奥委会部分委员的合影。  ②第一个马拉松赛冠军  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上
期刊
忆秦娥  黄 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辜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赏析]  这首词写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  首句写出了独处孤旅,又在秋风叶落之时萦绕于游子心中的渴求温暖的呼唤,为古今诗词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定下了萧杀的基调。接着便展开具体描绘。“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秋天,本来就容易引起离人的愁绪,更何况此时此刻已不是黄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