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拉丁美洲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_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丁美洲,是充满热情、活力与希望的土地。巴西、智利、墨西哥等拉美各国近年来努力破除自身桎梏积弊,积极寻求改革创新发展,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苦心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民族富强之路,取得的成就不容低估。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曾以深邃的战略眼光预言,“人们常讲21世纪是太平洋时代,那时也会出现一个拉美时代”,今天的拉美国家,已经成为全球新兴市场和国际经济浪潮中最具活力的区域。
  过去十年,中拉经贸关系长期保持活跃,西方学界也一直注重观察和研究中国对拉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起到的关键推动作用。去年和今年,习近平总书记两度出访拉美地区,战略性地提出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打造中拉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中拉经贸关系进入了全新历史时期。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拉美的关注和研究尚显薄弱,尤其缺乏对拉美发展得失、中拉合作前景的深入战略分析。不少人对拉美形成了深受殖民传统影响,政治体制动荡不安,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社会治安状况混乱的片面印象,一些研究与论述也将拉美简单地定义为“中等收入陷阱”的代名词。我们迫切需要对拉美各国发展现状的全面分析判断,迫切需要对中拉关系风险机遇的准确战略评估,迫切需要对拉美历史与现实、经验与教训的深入理论思考。
  “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同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中国与拉美,在历史传统、社会结构、现实国情上不乏相似之处。通过对拉美发展模式和成就得失的分析,对于处在民族伟大复兴关键节点上的中国来说,无疑能增强前瞻和预判能力,特别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所面临的阻碍、挑战和机遇,将更多一份理性、从容与自觉。
  不仅如此,拉丁美洲、尤其是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在美国的传统地缘政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视其为“家门口”、“自留地”,视其为事关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的核心利益。作为世界秩序的现实主导者,美国和西方世界势必要对中拉关系的发展演变作出战略研判、应对和制衡,这将如何影响亚太和国际战略格局,如何影响中国整体外交和安全状况,如何影响中拉经贸关系和更深层次战略合作的开展与深化?需要我们及时进行理论和战略层面的思考研判。基于此,我们遴选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新近研究成果,组织了本期“深读拉丁美洲”专题策划,希望对我国国际战略、外交政策的丰富与完善有所助益,在此向广大读者和研究者郑重推荐。
  ——《学术前沿》编者
  目前中国和拉美都处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期。拉美国家正致力于通过更加有效地运用公共政策工具,加速结构改革,最终实现社会公平的宏伟目标;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一种新常态,经济增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换挡”为中速增长,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通过深化改革继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因为如此,双方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对方的理解与支持。
  ——胡必亮
  经过1993~2002年的全面改革,巴西经济实现了初步转型,但尚未建立起一种适应于国内外环境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内需拉动,投资和净出口这两大因素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巴西而言,加速建立起一种适合于自身特点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其经济较高的、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苏振兴
  2013年是墨西哥的立法改革年,新政府克服种种阻力,使国会通过了若干方面的改革法案。新政府应认识到摆在面前的深层难题,要超越各种利益集团,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要继续协调好各党派之间的关系,团结各方力量支持改革;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努力摆脱经济结构的依附性。
  ——韩 琦
  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命运共同体”逐步形成。诚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拉美地区在经济、社会、外交等领域具有许多共性,拉美国家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教训及经验值得我国重视。但这不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发展就会出现“拉美化”“拉美病”或“拉美现象”。
  ——范和生
其他文献
【摘要】 自奥巴马政府推行亚太“再平衡”和“重返”东南亚战略以来,越南与美国的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既有中国因素的影响,也有越美之间共同的或各自的利益考量。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是从保持其长远利益出发的,而越南的主旨则在于从大国之间寻找平衡并从中获取自身的利益。由于越美双方的战略需求差异,两国之间的全面伙伴关系不大可能形成同盟关系。越美关系的发展对中美、中越关系的影响有限。努力经营中美越“三赢”的
摘要 探讨中国模式,关系到对中国和平崛起可能性的评估,这就是为什么应该掌握欧美知识界如何论证中国模式的普遍性。英美专家们对于中国模式“普遍性”的评价大致可归纳为三种观点:中国模式有效、中国模式有前景、中国模式是威胁。英美专家所界定的中国模式聚焦于经济转型及政府作用,深受其价值体系指引。在这样的西方中心论下,中国模式的潜在普遍性就成为一种威胁,随之则将影响人们对中国和平崛起可能性的判断。  关键词
【摘要】在改革开放成就巨大和问题严重两头都冒尖、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艰难时刻,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大幅下滑、继续下行是大概率事件。潜在增长率即使下降也是缓慢的,而实际经济增长率却在短短几年内大幅下滑,这极其不正常,如不尽快扭转,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和风险。原因在于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决议精神和发展理念都没能真正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地,同时,在稳增长短期对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治理方
近年来,刑事冤假错案的频频曝光使刑事司法的权威性与公正性面临着公众的拷问,这与我国公诉证据标准的立法缺失不无关系。应从增强可操作性、完善证据标准体系、发挥“疑罪不诉”制度的功效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公诉证据标准。    近年来,杜培武、佘祥林、孙万刚、赵作海等无辜者沉冤数载案件的曝光,使刑事司法的权威性与公正性面临着公众的拷问。为什么一个刑事案件经历了侦查、起诉、审判等多个程序,仍然没有杜绝错案的产生
【摘要】先秦时期古人对文学功能的认知和表述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早期以宗教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实践中,古人产生了对文学功能的初步认识。到了商代晚期,遗存的文献中已隐约出现了人们对文学宗教性功能的简单表述,但尚不明确。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主要用于宗教和政治,随着西周礼乐制度的成熟,文学的政治性功能越来越趋于明确。西周晚期以后,文学的个体情感功能得到凸显,《诗经》中首先出现了相关的表述并在春秋时期形诸较
【摘要】土地征收及其伴随的住房安置困境由两对内生性矛盾决定:集体土地的物权属性与生存保障功能的矛盾和土地征收的制度目的与附加功能的矛盾。具体案例的成功,可以作为此类案件的有益探索,但其中潜在的问题也要求相关的政策设计要回归理性,如统筹城乡社会保障,鼓励住房货币安置,明确住房安置政策等。  【关键词】土地征收 住房安置 疑难法律问题 社会保障 政策设计理性    引子:案件简介  2005年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更为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以来,我国各个地方政府以此为指导思想,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购买公共服务机制设计的探索之路;而实践过程中对于购买公共服务整个流程的设计、购买方式的选择以及公众参与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纽约市作为美国的经济中心,其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其健全的法律法规、灵活的购买方式、合理的项目周期、积极的公众参与和有效的府间合作都对我国有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崭新表现,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承和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方法过程中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最高纲领和行动指南。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脉络的核心在于辩证统一地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仰、科学客观地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全面立体地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创新水平。  【关
【关键词】世界社会主义 国际秩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D5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7.002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溯70年发展历程,中国有几个属性一直未变,即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独特儒家文化传承的东方国家。在国际关
【摘要】深化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研究,总结试点的经验,是理论和学术界的当务之急。北京、天津等地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成功探索了“大望京模式”和“华明模式”,这些成功模式带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的意愿;二是要让农民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 大望京模式 华明模式 启示    统筹城乡发展:历史的使命,时代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