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逝的西直门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kinwal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去紫竹院国家图书馆查资料,汽车经过西直门,我望着街北残存的老店铺,西直门拆除已经40年了,一种对古建的思念油然而生,往事像幻灯片一样一幕一幕地浮现在心头。
  笔者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就是西直门,因为西直门外有动物园、颐和园,热闹非凡。那时我又爱看小人书,古代的大将军守卫城门,与来犯之敌将通名报姓,双方交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败,就是在城门口。记忆里,西直门永远都那么庄严雄伟,一砖一瓦彰显着泱泱大国统一王朝的皇家气派。铁青色的城砖层层叠叠,托起红柱碧瓦数丈高的城门楼。元朝时东直门曾称为崇仁门,西直门称和义门,仁与义遥遥相对。史料记载,明清时期西直门门楼通高35米,为三层飞檐歇山式建筑,明正统元年在元大都和义门重修、扩建的西直门包括门楼、箭楼、瓮城。城楼顶部铺绿琉璃瓦,并装饰有望兽和脊兽(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脊饰件),门柱为朱红色。清代西直门虽经多次重修,但基本沿袭明制,又因西直门是专供皇宫用水的通道,每天有水车运送玉泉山的泉水,故又称水门,与东直门木门遥遥相望。
  西直门曾是京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之一,西直门外傍水依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都建于此处,西直门外三山五园,风景秀丽,如果今天西直门还在,很可能成为旅游热点地区。我儿时春游,每每坐车经过新街口,就能看到饱经风霜的西直门,细雨蒙蒙之中,一群雨燕从城楼上空飞过,那是一道别样的彩虹。至今我的脑海里还常常翻腾着好多西直门的往事。1964年10月,刚过完国庆节,学校组织去南口农场挖苹果树的树坑,我们打起背包坐上11路无轨电车来到西直门火车站,那是我第一次远离父母坐火车。在南口农场,我们看坦克夜战表演。一个星期后,我开始想家啦,想念父母兄弟,想念家边的西直门。13岁那年,我有了自己的自行车,我会一个人骑着车在西直门转悠,看看清澈的高粱河水,看看西直门的火车“咣唧唧、咣唧唧”一直向南驶去。我小时候看过《铁道游击队》的小说,感觉里面说的火车司机是个特别潇洒的职业,所以我儿时经常傻愣愣地看着驶向远方的火车,幻想自己是位火车司机。1966年5月中央芭蕾舞团在北展剧场演出《红色娘子军》,我排队买完票后,剧场又贴出通知:改在天桥剧场演出。当时好几百人,走过新街口,经过西单虎坊桥来到天桥剧场。我经过西直门的时候,买了个火烧,吃得有点噎,就直接进邻居家的院里“撅尾巴管儿”(脸朝天,嘴对着水龙头喝水)。想一想,当时的人有车不骑有月票不坐车,那种精神可以说今天绝对找不到。
  西直门城门洞中镶嵌汉白玉水纹一方,石面没有字,全是天然形成的水纹,这便是老北京人津津乐道的“西直水纹”。可惜的是,1969年拆除西直门建环城地铁,这颇具文物价值的“西直水纹石”就不知去向了。1969年随着西直门城楼的轰然倒塌,在轰轰隆隆的卡车声、老吊车声中,城楼上的雨燕纷纷弃巢而去,再也没有飞回来。如今每次从这里经过,我总会想起西直门城楼、箭楼,还有灰色的城砖和绿色的城瓦,高大的槐树,清清的护城河水,那是一幅多美的春景呀!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1970年代初某年,忍耐不住文化的饥渴,有几次听唱片的经历。  一次和同事老缪、老何在老何家小聚,老何准备了涮羊肉和啤酒,我们在老何的里间屋一边吃一边听交响乐轻音乐之类的唱片。正在得意忘形的时候,忽然老何的当时很革命的儿子不期而归,听到里间的动静,推开门板着脸质问道:“你们这是过的什么生活?”吓得老何一缩脖儿,赶紧小心翼翼地取下唱片,关上了电唱机。  我和老缪还常去他的北大同学老张那里听旧京剧唱片
后现代文化是建立在高度发达富裕的经济生活基础之上的,生长于信息社会条件下的,以高度商品化为标志,以大众闲暇为消费条件,以满足大众消费欲望来赢利的一种新兴文化。上海作
期刊
镜头一:小A没带家庭作业,老师问他原因,他理气直壮地回答:“妈妈帮我整理书包时,没将作业本放进去,这不能怪我。”  镜头二:下课铃声响过之后,几个负责打扫班级卫生区的男同学挥舞着扫帚走出教室。来到卫生区,他们发现有一堆垃圾,几个人商量了一下,趁老师不注意,悄悄把垃圾扫到了隔壁班级的卫生区中,然后大摇大摆地回家了。  镜头三:自习课上,大家都在安静看书学习,小C却旁若无人地在教室中随意说话、走动。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京城土生土长的树种  1958年,我上小学五年级,家住水利电力部宿舍,那是位于东城区南池子冰窖胡同的由许多四合院组成的昔日王府公卿大院。大院最后的院落有好几株长势甚盛的枣树。那茵茵的绿意、脆甜的大枣,给我这个刚从东北来京城的孩子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大院的北门和劳动人民文化宫的东门在一个半截通道里毗邻。系着红领巾,花两分钱即可进入红垣碧瓦、叠翠荫翳的公园。细瞧那虬枝劲节、邃密苍郁的成片侧柏、油松(
北京苏联展览馆(现在的北京展览馆)是建国以后、50年代初期北京建设的最大的现代化大型建筑。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决定了中国的“一边倒”外交策略。当时的中苏关系,只能用一个“铁”字来形容:管苏联叫“老大哥”。为了使苏联的形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变得更加完美,加强对苏联的正面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建设北京苏联展览馆,就是苏联加强对华宣传的手段之一。当时除了北京以外,上海也建了一个上海苏联展览馆。  北京苏联展览
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我突然发现馨生气地转过身去,拿起后面同学的文具盒使劲地摔在了桌子上。我真想狠狠地批评她不专心听讲,转念一想,这个孩子常常与同学产生矛盾,我再这样批评,一定会让她和同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怎么样才能做到既教育她,又不太伤害她的自尊心呢?我灵机一动,说:“馨,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请你过来,今天老师觉得自己很辛苦,想找到一名同学做助理。你愿意吗?”  有的孩子问:“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