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级而上,领略别样美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dfafdsfs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哲学的角度上看,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教学亦然。观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专注于文字的识记与文段的背诵,学生之于阅读却是走马观花,不知其美,不知所学,转身即忘。要改善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层级阅读教学是剂“良方”!如果把文章阅读比作高山的话,那么层级阅读教学便是上山的台阶,拾级而上,便能由表及里,领略别样美丽。本文以苏教版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为例,分析如何逐层递进,实现阅读层级教学。
  一、山脚望山——基础阅读教学揭开文章面纱
  本人认为,层级阅读教学主要有三个步骤,而第一个步骤便是基础阅读教学。所谓基础阅读教学,就好比我们去登山,来到山脚,首先要搞清楚这座山的外形、植被、山径等等,这些是登山的基础。转化到文章阅读中,便是先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解决生僻字词。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采用“图鉴设计法”帮助学生做好基础阅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作为一篇诗歌,包含了许多词语和意象,把握这些词语和意象是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关键。为了让学生自觉地将这些意象整理出来,笔者投其所好,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神奇宝贝》中的宝贝图鉴作为意象的载体,让学生为每个意象设计一个图鉴。学生边读边写,好不热闹。几分钟后,许多学生完成了他们的“图鉴”,如一个学生是这么设计的。
  宝贝名称:荒山
  宝贝属性:词语
  宝贝来源:第四段
  宝贝特征:无树、无水、无花、无鸟
  同类宝贝:野岭
  最后,笔者与学生一同将这些“图鉴”进行整理汇总,得出文章的基本大意和关键词句,基础阅读教学基本完成。
  二、山腰观山——深层阅读教学领会文章内涵
  完成基础阅读后,接着当然是领会文章内涵的深层阅读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表达的是作者想要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要学生记住整首诗显然很容易,但学生是否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领会文章的内涵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深层阅读教学就是要摆脱这样简单粗暴的死记硬背,让学生真正从文章中获得美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思维习惯出发,因势利导。
  师:同学们,若我们往客厅放一盆吊兰,是为了什么呢?
  生:绿化客厅、美化客厅。
  师:对,是绿化客厅。那当我们走出客厅,走到山上,种上树苗,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绿化小山、绿化家乡。
  师:没错,是绿化家乡。那如果我们到许多地方种上树苗,那是为了什么呢?
  生:绿化千千万万个家乡。
  师:千千万万个家乡,是不是就是我们的祖国呢?其实就是绿化我们的祖国呀。
  (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师:同学们再看看课文,作者说要向荒山野岭进军,走到哪里哪里就披上绿袍,是不是有一种绿化祖国的豪情?
  引导至此,学生已经能够领会“作者绿化祖国的豪情”这一内涵了,“改造自然”这一思想的引导方法也与上面相同。试想,如果不进行这样从小到大的推理归纳,而是直接把这一文章内涵抛给学生,因为文中并没有直接的体现,学生就难以理解,这个内涵对于学生来说也就只是一个句子。所以,深层阅读教学作为一个导的过程,给学生开辟了一条从基础阅读(对文章的了解)到深层次阅读(对文章的理解)的道路,对于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山顶阅山——评价阅读教学超越文章本身
  评价性阅读是学生从作品中跳出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欣赏品鉴作品的重要步骤,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评价阅读教学必不可少。
  评价阅读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欣赏、评价的方法。笔者仍以《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为例,进行分析。
  师:同学们,我们来赏析一下“寂寞多年的荒山”这句话。谁能告诉我,这句话中“寂寞”的意思。
  生1:寂寞就是一个人,寂寞是孤单、冷清的意思,寂寞是孤独无助的意思。
  师:答得很好。我们知道,寂寞一定会有原因,那你们知道荒山寂寞的原因是什么吗?
  生2:它没有人照看,也没有花草树木,很荒凉,很荒芜。
  师:那荒山这么寂寞,你们想想,它最渴望的是什么?
  生:种上小树,不再荒芜。
  师:很好,我们把刚才的思路整理一下:因为没有花草树木,荒山十分孤独无助,它渴望披上绿衣。这样我们的赏析就完成了。
  对于这样的分析,学生们都啧啧称奇,感受到赏析文章原来这么简单。其实,赏析文章关键是要找对方法,而这个方法怎么找到,就要看教师如何上好评价阅读教学了。
  层级阅读教学是一个拾级而上的过程,这个过程急不得,教师和学生都要一步一步慢慢来,把每个脚步踩实。这样,经过多次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可以提高。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小学语文课堂的结束语,犹如热闹聚会的温情告白,好比画龙需要点睛,对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教学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明的结束语是课堂教学的“凤尾”。在长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精心设计课堂结语,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以学生小结为主的总结归纳式结语  新课快结束时,教者帮助学生梳理全课内容,要求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总结课文,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和熏陶,以期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能够独立自主做人做事。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想通过有效途径,提高渗透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以下是我在《生命桥》教学实践做的模式探索,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人文关怀,点燃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更是探求知识的源泉所在。新课伊始,我从学生的阅读期待入手,引导学生对羚羊命运从关注到揪心,激起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顾振彪老师认为,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思想内容好的课文大致分为“讲一点的小哲理、抒一点小感情的软性散文”和“歌颂历代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刚性作品”两种。我想歌颂党和祖国对人民的关怀也是“刚性作品”,而被选进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的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即属于这种类型。其中,“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一问是歌词的点睛之笔。那如何引导学生说出答案来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直到这次执教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站,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学生在识字断句上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乐观,因为进了初中或高中,他们会承受更大的应试压力,到那个时候语文已经不完全是语文了,人文性也有可能变成工具性。因此,我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教益。  《爱之链》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取材于外国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乔依帮助一位老妇人,而老妇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感悟,把感悟真正落到实处呢?本文以《草船借箭》为例,撰文如下。  一、悟之准备——创设情境  感悟,是基于某种特定情境的,离开了具体的情境,感悟也就不成其为感悟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能保障有效阅读的良好契机与氛围,披情入文,使学生自觉、有效地感知阅读客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是开山的斧,“问”是深耕的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可见,“有效质疑”是现代小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技能,是他们必备的语文素养之一。然而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比比皆是。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把课前精心设计的各种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仅有大米,没有善于烹饪的巧妇,同样难得美食。没有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课堂也难呈现出精彩。精彩的教学设计是执教者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智慧的结晶。笔者就以《小露珠》一课的多次教学设计为例,简单阐述实现教学设计生长的策略。  一、精选内容,教学设计准确而本位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过: “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可见
低年级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要能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该学段的认字量占到了小学阶段识字量的50%。这个数字足以证明低年段识字任务的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完成听说训练的同时完成识字任务,显然是个矛盾点。陶行知为此提出了要关注生活,从生活入手,识字生活化的观点。  那么如何弥补课堂识字的不足呢?笔者认为,要找准生活识字的根,架起识字的桥,在学以致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有效互动”。文本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凭借。它是编者根据一定的目标,用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语文素养的文字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个语文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指导学生阅读,但常常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歌德曾说过:“文字人人都认得,关键是发现文字背后的秘密。”作为一名教师,寻找文本的突破口,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实现
作文内容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这次习作,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在故事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设计理念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让儿童保持想象力,并有效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这不仅对儿童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利,而且对儿童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