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游击队领袖巩德芳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bitian_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巩德芳(1909-1947),字三勋,1909年5月29日生于陕西商县巩家湾(现属丹凤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商洛工委委员、商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1946年鄂豫陕边军区成立时任二分区司令员。
  巩德芳从小就养成同情劳动人民,疾恶如仇的性格。他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和本村少年一起,手持木刀、小长矛,口中喊着:“杀坏蛋,保中华,为民除害!”11岁才进入小学的巩德芳受进步校长周伯干的影响,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928年,巩德芳参加过红枪会。后来又投军到地方武装中,先后当过护兵、常备队分队长、副队长等职。旧军队腐败和欺压人民的本质,使巩德芳感到失望、痛苦。1932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红三军,红二十五军先后转战商洛,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这使巩德芳看到了光明。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身任商棣仙联保处常备队副队长的巩德芳无比愤慨,苦于救国有心,但却报国无门。11月,当中共陕西省委派地方科科长王柏栋,返回家乡丹凤县茶房,担任中共商洛工委書记时,巩德芳立即主动投身到其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次年4月,巩德芳经王连成和王柏栋介绍,加入了党组织。
  1938年7月25日,破坏抗日救亡活动的反共顽固分子暗杀了王柏栋。地下党组织决定对这种行为实施惩处。年底,巩德芳利用常备队内部矛盾,先是处决了恶贯满盈的曹建勋,又经过精心筹划,将谢孝廉击毙后,成功升任商棣仙联保处常备队队长。巩德芳利用职务之便,进一步扩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将茶房、沙沟河等地的二三百人武装统一组织起来,又成功地击毙冯麟生,毙俘其部分队长以下30余人,缴获长短枪60余支。
  1942年春,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功德芳率部到马栏进行整训,开办“德记骡马店”,并担任经理,他以省委拨给的五万元边币和五石小米为经费,领导同志们进行整风学习、开展生产。此后,商洛的游击队员陆续进入马栏,“德记店”成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训练储存干部的一个场所。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面对国民党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经费,华北等地连年遭受自然灾荒的困境,巩德芳将“德记店”的同志分成三批,一批搞农业、一批搞副业、一批搞经营,使“德记店”越办越红火,巩德芳把收入的一部分上交关中地委。
  经济问题解决后,巩德芳及时将“德记店”的工作重点转入到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上来,成立了训练队,巩德芳任副队长。当人员增加到三百多人后,关中地委于1944年冬决定将“德记店”与同类单位合并为教导队,后来扩编为教导团。除坚持平时训练外,巩德芳还率部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围攻边区的淳化战斗和爷台山保卫战,并都取得了胜利。
  巩德芳心胸开阔,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执行好党的统战政策,扩大党的政治影响。有许多人是通过巩德芳的统战工作后才奔赴边区、参加革命的。经过“德记店”和后来的教导团的几年,巩德芳为商洛的武装斗争和根据地的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
  1946年7月,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率领中原突围部队到达陕南,巩德芳等同志奉西北局命令前去接应,精心地安排衣食住行等。巩德芳在保卫好首长安全的同时,常常亲率游击队,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队,出其不意,打击敌人。严冬来临前,巩德芳发动群众,白天分散进城购买棉花和布匹,晚上赶制棉衣,在很短时间里,就解决了主力部队的冬衣问题。在巩德芳的精心安排和亲自护送下,李先念安全返回延安。此后,还护送中原局代书记郑位三、常委兼组织部长陈少敏等领导人和其他因病不便随军行动,离队在地方休养的人员安全返回延安。
  1946年底,豫鄂陕军区主力撤离商洛时,他把长期苦心培育的陕南游击队主要力量输送给主力部队,自己身边只留少数人在根据地进行艰苦的斗争。在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围攻根据地的情况下,巩德芳率领仅有的游击队员,坚持斗争。由于长期的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巩德芳积劳成疾。可是他从来没有因此停止过工作,还满怀信心地鼓励战友:“敌人的疯狂是暂时的,革命的胜利一定要到来。”1947年3月23日,巩德芳因病溘然长逝,年仅38岁。
  巩德芳一家8口,先后有6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有感于巩德芳及其一家对革命的付出,1983年8月10日,国家主席李先念撰写了《纪念巩德芳同志》的专文,高度评价巩德芳同志的崇高革命精神和高尚风格。
其他文献
杨育才(1926-1999),男,陕西勉县人,1926年生于陕西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很快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侦察排副排长,因机智勇敢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作“飞毛腿”“大力士”“小诸葛”。在金城战役中,他带领侦察班歼灭李承晚军的精锐师团“白虎团”团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驻陕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公开追随蒋介石反共,使陕西陷入白色恐怖之中,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暂时遭到失败而转入低潮。在白色恐怖的严重威胁下,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陕西人民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共陕西党组织的领导下,继续高举革命的大旗,在陕西和陕西边界地区燃起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烈火。  冯玉祥反共后,使已经公开的中共陕甘区委和共青团陕甘区委难以开展活
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字子长。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市)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谢子长是陕甘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在西北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群众亲切地称他是“谢青天”。  1919年考入西安陕西省立第一中学,1920年转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1922年秋,投笔从戎,考入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但他对此旧军阀式讲武学堂深感不满,1924年毅然离开学兵团
当前,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正面临新一轮挑战,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亟待改革,G20峰会为金融体系改革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平台。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相应保障,但也存在信息不对称、负外部性等问题,易产生市场失灵。政府适度介入有利于实现国际金融治理现代化,但也易出现政府失灵现象。国际金融秩序亟须优化,健全互利共赢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夯实机制保障。
罗健夫,1935年9月21日生,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共党员。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初中三年及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1956年考入西北大学原子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1959年4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56工程处(又名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今航天七七一研究所前身)工作。1965年,罗健夫开始研究微电子。1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陕北等老解放区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人民政权已经建立,主要任务是加快恢复战争创伤和发展生产。关中、陕南等新解放区相继建立各级人民政权,主要任务是摧毁旧的政权体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1949年5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隶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市长贾拓夫。同日,西安市警备司令部成立,司令员张经武,政委徐立清。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后,开始组建相应工作机构,成立了12个区人民政府
新中国成立初期,黨中央针对旧中国百分之七十以上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不合理状况,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建设发展需要出发,把着力解决中西部地区经济特别是工业严重落后于沿海地区的突出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合理利用东北、上海等沿海城市工业基础的同时,在华北、中南、西北和西南等地建设新的工业基地,推动全国工业布局逐渐走向合理。根据总体战略部署,国家把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中的24项,安排在属于重点
赵梦桃(1935-1963),女,汉族,中共党员,河南洛阳人,生前系原西北国棉一厂工人。她是我国纺织战线的一面旗帜,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曾于1956年、1959年先后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和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作为我国20世纪50年代纺织行业的代表,赵梦桃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并在陕西省全面推广。1963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把她所在的小组命名为“赵梦桃小组”。2
他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他是习近平总书记口中接地气、能够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的好榜样。他放弃了常人眼中的“青云路”,扎根在黄土地、融入到群众中,他用心中的爱和手中的笔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他,就是人民作家柳青。  柳青原名刘蕴华,1916年生于陕西吴堡。他少年时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积极追求进步,于1928年
许权中(1895-1943),陕西临潼人。1918年参加陕西靖国军,先后任中队长、总部绘图科长、连长等职,这期间曾被保送到广东韶关讲武堂学习一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国民二军任营长、团长、旅长,指挥作战屡次获胜。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率国民军联军参加国民革命,许权中任援陕第三路司令,率部由绥远经陕北南下关中,击败了围攻三原县城的刘镇华部。11月28日,国民军联军与陕军相互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