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hi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陕北等老解放区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人民政权已经建立,主要任务是加快恢复战争创伤和发展生产。关中、陕南等新解放区相继建立各级人民政权,主要任务是摧毁旧的政权体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1949年5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隶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市长贾拓夫。同日,西安市警备司令部成立,司令员张经武,政委徐立清。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后,开始组建相应工作机构,成立了12个区人民政府。关中各地相继解放后,陕甘宁解放区相继增设了宝鸡、彬县、大荔、渭南、咸阳等5个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关中专署改为三原专署。同时,为了完成接管新区的中心任务、支援第一野战军解放大西北,陕甘宁边区政府从延安南迁西安。为加强老解放区工作,在延安成立了陕北区行政主任公署,管辖榆林、三边、绥德、黄龙4个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原由延属分区管辖的延安、延长、志丹等7个直属县。陕南区行政主任公署成立后,隶属中原人民政府领导,下辖第二专署和第四专署。1949年1月5日,陕南区第二、第四专署分别改称商洛、两郧专署。5月安康分区专员公署成立,7月汉中分区专员公署成立。到当年9月底,陕南区行政主任公署共辖商洛、两郧、安康和汉中4个分区专员公署。
  1950年1月11日,安康军分区独立七团与平利独立营,解放了陕西最后一个被国民党势力盘踞的县城镇坪,标志着陕西全境得到解放。在各县县城解放前后,关中和陕南新解放区各县相继成立县委和县人民政府。
  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成立,主席马明方,副主席张邦英、张凤翙、韩兆鹗,管辖陕北、陕南两个区行政主任公署及榆林、绥德、黄龙、汉中、安康、商洛、咸阳、邠县(今彬县)、三原、宝鸡、渭南、大荔12个分区,其中包括3个县级市、96个县。5月2日,省政府撤销陕北区行政主任公署和黄龙、大荔、邠县、三原4个分区,成立延安分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保留陕南区行政主任公署,汉中分区暂不设立专员公署,由陕南区行政主任公署直接领导南郑等13个市、县及安康分区。全省划分为8个专区,1个直辖县(即长安县),共97个县(市)。
  1950年1月19日,西北军政委员会在西安成立,主席彭德怀,副主席习仲勋、张治中,同时撤销陕甘宁边区政府和西安市军管会。西北军政委员会是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北地区实行军事管制的代表机关,代行西北人民政府职权,统一领导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五省及西安市的人民政府工作。从1949年至1954年,陕西省境内设有两个省级行政机构,分别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均属西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直接领导。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后,在巩固西北地区各级人民政权、稳定社会和金融秩序、改善民生、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西北地区的贯彻落实。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当时不具备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民政府的条件,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通过逐步过渡的方式产生。1950年,根据中央、西北军政委员会的指示,全省进行了区、县的民主建政工作。4月,西安市召开第二届各界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市长、副市长及政府委员,同时选举12个区的区长、副区长和4个郊区的乡长、副乡长。陕北老解放区14个县普遍召开人民代表会议并进行普选。除麟游县外,黄龙半老解放区,关中、榆林新解放区53个县(市)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都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和县政府委员,成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陕南30个县(市)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县(市)长、副县(市)长,成立县(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除老解放区14个县外,全省各县、区召开农代会,成立县、区农民协会,组织农民参加农村社会改革和农村人民政权建设。1950年底,全省共建立县辖区697个、乡政府5926个,辖行政村20394个、自然村60806个。
  这种逐步过渡的民主建政方式,既适应了当时特定历史阶段的需要,又贯彻和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妥善解决了建立人民政府应当而且必须遵循的民主程序问题,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了社会稳定,推动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其他文献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历经湘江之战、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突破腊子口等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8日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在这里,根据从当地找到的过期报纸《大公报》《晋阳日报》《西京日报》上,获悉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军仍然存在的消息,毛泽东果断地提出到陕北去。中央决定将北上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兼
《李益墓志》的发现,使李益的家世生平问题逐渐清晰,此前一些不甚明确或有争议之处,随着李益家族其他成员墓志资料的刊布,都有逐步获得解决的可能。李益父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李虬,而李益父子墓志同时证明,李益父亲为李存,非李虬。据《李益墓志》,李元翊应为李益长子,李当为次子。说明李益应有五子,而非四子。其籍贯为陇西狄道,李氏墓志也有作陇西成纪的,其实同“狄道说”并不矛盾。李仲翔之孙李尚,为成纪令,从狄道迁徙到成纪,故狄道或成纪,皆可视为其祖籍所在。所以,李益祖籍陇西,占籍郑州,致仕后生活在洛阳,去世后
杨步浩(1905-1977),男,陕西怀远(今陕西横山)人。10岁起就给地主揽工,随后逃荒到延安县碾庄乡石家畔村落户。村子解放后他分到窑洞和土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村干部。他积极参加边区大生产运动,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先后被评为延安县劳动英雄、陕甘宁边区甲等劳动模范、全国甲等劳动模范等。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彻底改变了杨步浩一家人的命运,也结束了他的苦日子。从此,勤劳的杨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认真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实际行动,开始了坚持革命的伟大尝试,先后组织领导了清涧、渭华、旬邑、淳化等武装起义,创建了渭北游击队、陕甘游击队、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九军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等革命武装,创建了渭北、陕甘边、陕北、川陕(陕南苏区)、鄂豫陕和陕甘等革命根据地,为我们党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渭北革命
七十一年前,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中共陕西省委积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领导全省人民参军参战,捐献武器,订立爱国公约,拥军优属,开展劳动竞赛,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成立领导机构和订立爱国公约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
杨育才(1926-1999),男,陕西勉县人,1926年生于陕西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很快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侦察排副排长,因机智勇敢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作“飞毛腿”“大力士”“小诸葛”。在金城战役中,他带领侦察班歼灭李承晚军的精锐师团“白虎团”团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驻陕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公开追随蒋介石反共,使陕西陷入白色恐怖之中,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暂时遭到失败而转入低潮。在白色恐怖的严重威胁下,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陕西人民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共陕西党组织的领导下,继续高举革命的大旗,在陕西和陕西边界地区燃起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烈火。  冯玉祥反共后,使已经公开的中共陕甘区委和共青团陕甘区委难以开展活
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字子长。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市)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谢子长是陕甘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在西北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群众亲切地称他是“谢青天”。  1919年考入西安陕西省立第一中学,1920年转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1922年秋,投笔从戎,考入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但他对此旧军阀式讲武学堂深感不满,1924年毅然离开学兵团
当前,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正面临新一轮挑战,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亟待改革,G20峰会为金融体系改革和优化提供了重要平台。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相应保障,但也存在信息不对称、负外部性等问题,易产生市场失灵。政府适度介入有利于实现国际金融治理现代化,但也易出现政府失灵现象。国际金融秩序亟须优化,健全互利共赢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夯实机制保障。
罗健夫,1935年9月21日生,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共党员。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初中三年及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1956年考入西北大学原子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1959年4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156工程处(又名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今航天七七一研究所前身)工作。1965年,罗健夫开始研究微电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