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提供区域活动材料,帮助幼儿积累数经验呢?我们该怎样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调整活动材料,不断丰富幼儿的数经验呢?
  分类经验是幼儿数概念形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数活动是比较有效的。中班主题活动“在农场里”开始前,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一定的材料,以帮助幼儿积累分类经验。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第一次投放材料
  我们制作并投放了有关“给动物喂食”的材料,如“猫抓老鼠”“小兔吃萝卜”“小鸡捉虫”等,这些材料大多是立体的,幼儿可以根据动物身上的数字或小圆点数给它们喂相应数量的食物。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材料的立体化、情景化,以吸引幼儿操作。同时,我们根据中班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特点,要求幼儿在小班5以内点数的基础上小幅递进,以感知6以内数量的物体为主。
  幼儿操作情况
  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材料立刻吸引了孩子们,有的饶有兴趣地给一只一只小猪喂奶,有的专心致志地把奶牛一头一头请到草地上,有的学着小鸭叫,让鸭子一只一只游到池塘里……我则在一旁观察、指导。宁宁选择了“小猫吃鱼”的材料。他将塑料鱼从小盘中拿出来一条一条地喂给3只小猫吃,不一会儿,12条小鱼被平均分给了3只小猫。尔后,他倒出小鱼,给它们排起队来。“现在,小猫又饿了。”我在一旁指着猫身上的数字轻轻地提醒,“不过,不同的小猫吃的鱼可不一样多,吃得太少要饿,吃得太饱对身体不好。”在我的提示下,宁宁又开始操作,他看了看猫身上的数字,又将盘中的塑料鱼一条一条地喂给小猫:“1、2、3,3条鱼。”“1、2、3、4,4条鱼。”……“3条鱼,4条鱼,5条鱼。”宁宁用手逐一点数。
  
  分析与思考
  1.现有的材料能否推动幼儿数数经验的发展
  在按数取物的操作中,孩子们依然处于小班时期手口一致点数的水平。而中班幼儿应学习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位置的影响正确而迅速地数数。我们发现现有材料都是单个呈现的,比如一条一条的塑料小鱼,一个一个的彩色套圈……立体材料虽然能引发幼儿的操作欲望,但比较单一,在颜色、大小、形状及排列位置等方面缺少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只采用逐一点数的操作方法。
  2.教师的介入是否适宜
  刚开始操作时,有一部分幼儿并没有理解材料的设计意图,操作的目的性不强。比如宁宁并没有关注到小猫身上的数字,而是自由地给小猫分鱼。其实,操作过程是幼儿感知和体验材料的过程,教师过早介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
  对策
  1.教师要学会等待,让幼儿充分操作,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玩法。
  2.针对幼儿大多采用手口一致点数的现状,在后期的操作中,教师要提醒幼儿尝试默数操作。
  3.调整材料,启发幼儿探索新的数数方法。如将单个呈现的立体食物调整为平面的食物卡,使幼儿由关注材料转向关注操作过程。
  第二次调整及投放材料
  一方面,我们将有些单个呈现的立体材料加以组合,如将几只小鸭粘合在一起,将几个套圈固定在一起;另一方面,我们投放平面材料,如不同数量的鱼的卡片,卡片上鱼的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位置也有变化。此外,我们还采用呈现部分5以内数量物体的方式来投放材料,如在贴有数字7的花园中呈现4只蜜蜂等。
  
  幼儿操作情况
  有的幼儿在操作“小鸭学游泳”的材料时,先让3只组合排列的鸭子游到池塘里,再让其他鸭子一只一只游到池塘里;有的幼儿选择了“勤劳的蜜蜂”的材料,先用手指将花园里已有的4只蜜蜂画个圈,接着边念“5、6、7”边将蜜蜂一只一只地送进花园。
  
  在操作中,我们发现宁宁、蕾蕾、小凡均选择了材料“饲养员请客”,但操作方式有明显差异。宁宁拿起一张卡片逐一点着小草的数量,边数着“1、2、3、4……”,边将小草喂给贴有相应数卡的动物,“小羊,请你吃6棵草”“小牛,请你吃8棵草”。蕾蕾则拿起卡片迅速地分给相应的动物,不一会儿就分完了所有卡片。我们问她怎么数的,她说:“这张是2、4、6,一共有6棵草,喂给小羊吃。”“这张两边都有4棵草,4加4等于8,喂给小牛吃。”“这张是5、6、7、8,也给小牛吃。”小凡每次拿起一张卡片,都先用手遮住数量少的一部分草,然后接着数:“3棵大草,4、5、6,一共6棵。”“2棵深绿的草,3、4、5、6、7,一共7棵。”……
  分析与思考
  1.调整后的材料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数数经验吗
  调整材料后,孩子们逐一点数的情况明显减少,呈现出多种数数方式,大部分幼儿在操作中无需教师提示,就能尝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的方法。由此可见,采用组合排列或呈现部分物体的方式能暗示幼儿采用其他数数方法,同时也能迁移幼儿前期的分类经验,并尝试目测数群。但是,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幼儿的目测能力还较低。
  2.幼儿的数数经验发展均衡吗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的数数水平差异较大。如,宁宁习惯于手口一致地点数,在教师提醒后,她才尝试默数。而蕾蕾能不受物体大小、颜色、排列位置的影响正确而迅速地数数,并运用了多种数数方法:两个两个地数,迅速目测数群,运用加法快速操作。
  对策
  1.对于数数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幼儿,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丰富与积累经验。如提供合作游戏的材料,引导幼儿强弱组合,发挥同伴互动作用,在共同游戏中尝试新方法。
  2.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对数数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封闭状排列、交叉排列的材料等,以提高目测难度。同时保留一些简单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可利用集体活动让幼儿交流不同的数数方法,带动全班幼儿数数经验的丰富与提升。
  第三次调整及投放材料
  首先,撤除原先保留的单个物体,同时将有些材料合并,比如将“小猫吃鱼”和“猫抓老鼠”合并成“小猫的美餐”,以提高操作难度。此外,新投放的材料数量增至10以内。
  其次,给“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的材料增加难度,如在同一张卡片上呈现颜色、大小、形态等多维度变化,使幼儿在操作同一材料时能采用不同的数数方法,以此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可提供计时器,引导幼儿挑战数数速度。
  
  第三,逐步投放一些难度不一的封闭状排列物体。如,我们由易到难地投放封闭状排列的平面材料、小型的可整体观察到的封闭状排列的立体材料、大型的无法整体观察到的封闭状排列的立体材料。而在这三种层次的材料中,每一种又分出若干小层次,如物体有大小或颜色等差异、可供幼儿确定起数点的材料,物体无差异、需要幼儿自定起数点的材料,等等。
  小猪找妈妈
  幼儿操作情况
  在操作中,孩子们的数数方法挺丰富,大多能快速而准确地目测6以内数量。而对于封闭状排列的物体,他们能尝试自主确定起数点,有的幼儿还会用笔、贴纸等做标记。
  分析与思考
  通过不断调整材料,孩子们在操作中逐步丰富数数经验,提高数数能力。对孩子们来说,综合运用确立起数点数数和目测数群数数这两种方法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适时、适当地调整材料,以促进幼儿数数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有计划地投放材料,有意识地观察,有针对性地调整,避免一刀切和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区域活动中材料的作用,积极推进幼儿数经验的提升。
其他文献
原方案设计虽然具有层次性,但幼儿自主探究较少,经验提升不够。建议如下:  自主探究测量方法。在原方案中,幼儿都只能用碗和教师规定的方法测量,缺少探究的空间。其实只要是同种器具就可以比较两桶米的多少,并不是只能用碗。教师的设计要有开放性,不一定使用课件,可多准备一些测量器具供幼儿选择。在幼儿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后可及时引发幼儿讨论,适时调整方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并要求幼儿记录、表述测量的过程
苍南县是浙江省教育大县,全县受教育人数和学前儿童人数均居全省首位;苍南县又是省级经济欠发达县,教育负债高达2.7亿元,政府投入到学前教育的经费微乎其微。但是,苍南县在经费保障能力弱、保障范围窄、保障水平低的情况下,依据“放活、支持、示范”的思路,实现了学前教育少投入、大发展。根据2007年春季统计,全县在园幼儿39977人,学前儿童入园率达到93.5%;全县幼儿园教职员工336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
德育归根结底是“学德”的问题。因此,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发展儿童道德自主建构能力为宗旨,强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事实上,自主学习也是现代教育重要的发展趋势,自主的道德学习自当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应有之义。对此,许多一线教师进行了宝贵的尝试:他们或是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探究层次化,探索自主“学德”的教学理路;或是以“进程式学习单”这一覆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关鍵节点的载体,为学生自主“
传统民谣是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生活在多元文化冲突中的现代幼儿喜爱民谣,乐唱民谣?我们对此进行了探索,将有趣的手指游戏与民谣结合起来,使幼儿在学习民谣中获得发展。在此,我以广东民谣《大西瓜》为例,简单地介绍一下民谣手指游戏的设计要素与组织策略,与同行们分享。    一、手指游戏的设计要素    1、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每首民谣都有其特点,我们要善于挖掘和捕捉其中幼儿关注和感兴趣的元素,
1981年11月,父亲陈鹤琴逝世前约一年,浙江《幼儿教育》杂志的同志来信请这位不久前当选为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的幼儿教育专家为该杂志的创刊号题词。当时我是新华社驻外记者,正好回国探亲。我见到父亲双腿瘫痪,卧病在床,但接到此信后兴奋异常,激动地说:“好事情!好事情!”我揣想,这一定是解决了他心头十分关切的一件大事。早在!1927年,他与陶行知、张宗麟一同发起成立了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了我国最
设计思路:  大班下学期,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了附近的小学。在参观后的谈话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孩子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将要上的那所学校;有部分孩子感到紧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将会被很多的作业“压倒”,失去游戏的机会。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我园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的课题,我们设计了网络活动“上小学了”。  我们一方面试图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学校多、路途远,无法一一参观”的困难,
今天,吃过早点,我像往常一样带着小班孩子们来到院子里。在合欢树下的空地上,孩子们有的摇动木马,有的开动“轮胎汽车”,有的捡拾落叶,好不快乐!我便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坐下来,暂时退出他们的世界,让这些“鸟儿”自由一下。  “月月老师呢,你看到月月老师了吗?”月月是我班一个乖巧的女孩,孩子们都乐意接近她,听她指挥。我嘴角抿了抿,按捺住好奇心,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倾听着。“……别哭了,我一会儿打电话给你妈妈
摘 要  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将阅读引入品德课堂,通过绘制品德阅读思维导图,構建“慧阅读”品德课堂:通过移情对话深化学生的道德情感,在主题阅读交流和活动中落实素养养成,并启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实现道德的自觉成长。如此,阅读与品德课堂的深度融合得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得以完成。  关 键 词  品德课;核心素养;主题阅读;思维导图  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也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石。在品德课程
中国忽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当人们在为农村全面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而欢呼时。一些地区又迈出新步伐。开始进行12年免费教育的设计。比如,珠海已经率先成为实行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免费的城市。  高中教育是初中教育的向上延伸。在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和高教扩招后,高中教育成为新的瓶颈。因此。这一选择无疑具有很大的合理性。然而,教育公共政策的设计还应有另外一种选择,即向下延伸。优先发展和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摘 要  自媒体的应用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立足学生的“问题”和发展需要,用自媒体捕捉并剪辑学生过去的生活场景,记录“道德瞬间”,引领学生“回望”生活,通过对比反思和自由表达,深化道德认知,发现并感悟生活所内在的道德意蕴,进而激活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 键 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自媒体;向生活学习;回望生活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主人,随拍、随放、随传的照片和视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