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0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吃过早点,我像往常一样带着小班孩子们来到院子里。在合欢树下的空地上,孩子们有的摇动木马,有的开动“轮胎汽车”,有的捡拾落叶,好不快乐!我便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坐下来,暂时退出他们的世界,让这些“鸟儿”自由一下。
  “月月老师呢,你看到月月老师了吗?”月月是我班一个乖巧的女孩,孩子们都乐意接近她,听她指挥。我嘴角抿了抿,按捺住好奇心,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倾听着。“……别哭了,我一会儿打电话给你妈妈让她早点来接你,哭可不是好宝宝……”我忍俊不禁,她还挺像个小老师的。“……坐好了,再动,中午别吃饭了……”说话间还伴随着好像拍了一下什么东西的声音。我的心也随着抖了一下,这不是我平时经常说的吗?现在听着怎么这么刺耳,羞愧让我的脸烫得厉害。孩子们的角色游戏像镜子一般折射出我平时的言行,它提醒我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了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质,我要不断努力。
  
  共享快乐
  曹 霞
  
  这次中班语言活动内容是欣赏散文诗《捉迷藏》,教参中的教学方案是:一、初步欣赏散文诗,了解散文诗的名字、主要角色;二、再次欣赏散文诗,帮助幼儿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三、学念散文诗。但我总觉得这个方案并不完善,对中班幼儿来说,散文诗中的“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公公的眼睛蒙住,趁它还在数‘1、2、3、4……’的时候,颜色们赶紧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是不容易理解的。如果活动一开始便欣赏散文诗,孩子们很容易因为不理解而失去兴趣。
  当我将这一困惑与邻班的徐老师交流时,她的一句话拨开了迷雾:“何不从玩‘捉迷藏’游戏导入呢?”于是,我用散文诗中的语言交待“捉迷藏”游戏的规则:“老师用长长的手帕(我手持一条由三块手帕连接而成的长手帕),把想想(一幼儿)的眼睛蒙住,趁他还在数‘1、2、3、4……’的时候,小朋友们赶紧找个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
  玩第二遍游戏时,我要求孩子们用语言描述游戏过程,没想到他们竟能比较流畅地使用散文诗中的语句了。此时,我意识到:在兴趣浓厚、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孩子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
  第三遍游戏后,我用神秘的口吻对孩子们说:“‘捉迷藏’游戏这么好玩,太阳也想和它的伙伴们玩!你们猜,太阳的伙伴们是谁啊?”“月亮、星星、小鸟……”孩子们充分发挥着想象力。“对,它们都是太阳的伙伴。今天,来的是黑夜、颜色们和各种颜色的花朵(我边说边出示相应图卡)。”接着,我让孩子们回答:谁做蒙手帕的人?谁来躲,躲哪里?为什么?此时,孩子们的理解力令人惊叹:“黑夜来蒙太阳公公,手帕黑黑的,太阳就看不见了。”“某某颜色躲到某某颜色的花朵里,太阳才不会发现。”……这些不就是散文诗中需要孩子们理解的内容吗?当我请他们欣赏散文诗时,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会朗诵这首散文诗了!接下来的创编过程也很顺畅,孩子们想出了“窗帘把窗子的眼睛蒙住,衣服、袜子躲到房间的各个角落”“纸盒把水彩笔的眼睛蒙住,颜色们躲到水彩笔里”,等等。
  不受教参的束缚,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孩子体验到的是轻松和愉快,教师享受到的是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其他文献
早晨,璐璐、恒恒、林林在娃娃家玩“喂娃娃”的游戏,他们你一勺我一勺地把盘子里的珠子舀到瓶子里,玩得可认真了。突然,林林不小心把装珠子的瓶子弄翻了,珠子“噼里啪啦”撒满一地,璐璐、恒恒看了放声大笑,还故意把自己瓶子里的珠子往地上倒,珠子的弹跳声和孩子的笑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吵死了。”在旁边图书区看书的孩子不乐意了。我赶紧走过去,林林一看见我便收起了笑容,不声不响地弯下腰去捡地上的珠子。“林林好样的
基于教室领导力的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策略  “鼓励”一词的词根,当然是“勇气”。当我们奋力去鼓励他人与自己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发展我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勇气。  ——简·尼尔森  只相信行动。生活由一系列的事件而不是语言组成。相信行动。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身随己心,但是,别忘了带上你的大脑。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一、专题简介  如何平衡好生活与工作,是教师职业生涯面临的一个特别艰巨
最近。我在同事的建议下作为“客户”进入一家健身中心。在正式进入“锻炼”程序之前,同事告诫我:“千万不要勉强自己,记住:你是来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的,快乐和舒适是你来这里追求的第一目标。”  回想在有氧健身房“跳舞”的成年人。我们的参与动机除了个人爱好、健康原因、群聚需要等因子,还包含审美、学习、创新、让自己感觉年轻、打发多余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多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我不禁感叹:我们这些在公共场所“跳舞
在“幼儿园教育质量管理”分会场上,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17个单位的管理者进行了交流,他们真心的感受、真实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从“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到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评价;从幼儿园安全管理到幼儿园教科研的开展;从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到农村支教;从公办幼儿园的质量提升到民办幼儿园的奋斗历程……其中留下了一线管理者奋斗、拼搏、创新的足迹。概括大家的经验,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容丰
原方案设计虽然具有层次性,但幼儿自主探究较少,经验提升不够。建议如下:  自主探究测量方法。在原方案中,幼儿都只能用碗和教师规定的方法测量,缺少探究的空间。其实只要是同种器具就可以比较两桶米的多少,并不是只能用碗。教师的设计要有开放性,不一定使用课件,可多准备一些测量器具供幼儿选择。在幼儿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后可及时引发幼儿讨论,适时调整方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并要求幼儿记录、表述测量的过程
苍南县是浙江省教育大县,全县受教育人数和学前儿童人数均居全省首位;苍南县又是省级经济欠发达县,教育负债高达2.7亿元,政府投入到学前教育的经费微乎其微。但是,苍南县在经费保障能力弱、保障范围窄、保障水平低的情况下,依据“放活、支持、示范”的思路,实现了学前教育少投入、大发展。根据2007年春季统计,全县在园幼儿39977人,学前儿童入园率达到93.5%;全县幼儿园教职员工336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
德育归根结底是“学德”的问题。因此,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发展儿童道德自主建构能力为宗旨,强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事实上,自主学习也是现代教育重要的发展趋势,自主的道德学习自当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应有之义。对此,许多一线教师进行了宝贵的尝试:他们或是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探究层次化,探索自主“学德”的教学理路;或是以“进程式学习单”这一覆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关鍵节点的载体,为学生自主“
传统民谣是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生活在多元文化冲突中的现代幼儿喜爱民谣,乐唱民谣?我们对此进行了探索,将有趣的手指游戏与民谣结合起来,使幼儿在学习民谣中获得发展。在此,我以广东民谣《大西瓜》为例,简单地介绍一下民谣手指游戏的设计要素与组织策略,与同行们分享。    一、手指游戏的设计要素    1、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每首民谣都有其特点,我们要善于挖掘和捕捉其中幼儿关注和感兴趣的元素,
1981年11月,父亲陈鹤琴逝世前约一年,浙江《幼儿教育》杂志的同志来信请这位不久前当选为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的幼儿教育专家为该杂志的创刊号题词。当时我是新华社驻外记者,正好回国探亲。我见到父亲双腿瘫痪,卧病在床,但接到此信后兴奋异常,激动地说:“好事情!好事情!”我揣想,这一定是解决了他心头十分关切的一件大事。早在!1927年,他与陶行知、张宗麟一同发起成立了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了我国最
设计思路:  大班下学期,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了附近的小学。在参观后的谈话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孩子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将要上的那所学校;有部分孩子感到紧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将会被很多的作业“压倒”,失去游戏的机会。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我园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的课题,我们设计了网络活动“上小学了”。  我们一方面试图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学校多、路途远,无法一一参观”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