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将阅读引入品德课堂,通过绘制品德阅读思维导图,構建“慧阅读”品德课堂:通过移情对话深化学生的道德情感,在主题阅读交流和活动中落实素养养成,并启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实现道德的自觉成长。如此,阅读与品德课堂的深度融合得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得以完成。
  关 键 词
  品德课;核心素养;主题阅读;思维导图
  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也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石。在品德课程教学中融入主题阅读,不仅能带给孩子语言的涵养,生活的启迪,还能激活孩子的思维,更能滋养灵魂,陶冶身心,从而促使孩子整体素养的提升。为此,我们尝试开辟阅读融入品德课堂的实践探究。
  一、立足核心素养,师生共绘品德阅读思维导图
  要实现阅读与品德课堂的结合,首先要找到二者的链接点,而这个链接点便是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以往的学校大阅读活动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阅读书籍。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梳理品德教材内容,依据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划分主题,并以此为依据梳理书籍资源。在此过程中,我们引入思维导图这一工具,邀请孩子们自主选择喜爱的阅读书目,由此建立主题阅读书单。
  以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为例,我们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将教材内容细化、梳理为三类目标:(1)培养同伴交往合作、自信、爱学习等核心素养;(2)安全意识、自救自护等核心素养;(3)有爱心、尊老爱幼、有责任感等核心素养。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我们和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设置配套主题阅读书目,实现阅读与品德课堂学习的链接(见图1)。
  品德主题阅读思维导图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一方面,借助教材梳理过程,帮助品德课教师清晰地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同时,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而准确的阅读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加深了对品德课文的认识和阅读目的的理解,对与品德学习和主题阅读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9课《家庭树》、第10课《父母的疼爱》以及第12课《家庭的记忆》,以“我的家庭生活”为主题,关涉儿童尊老爱幼、责任感等品德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用配图主题阅读书籍中的相关故事,如绘本《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丰富教学内容;亦可推荐孩子们进行自主阅读。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故事氛围中,感悟亲情、领悟责任,塑造良好品格,涵养自主发展、健康生活等核心素养。
  二、构建智慧阅读课堂,在移情对话中深化道德情感
  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移情现象,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会将自身以往的生活经历与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链接,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或喜或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有心理反射区和心理无应区,如果我们将精彩动人的故事引入品德课堂,可以增大孩子的心理反射区,缩小情感无应区。可见,深化学生的道德感悟,激发其强烈的情感体验,将有利于实现道德认知的内化与践行。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构建品德课堂“慧阅读”思路。以此,将阅读“植入”品德课堂,师生围绕阅读素材展开移情对话,深化道德情感,涵养学生的生命成长。
  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生活中的小创造”一课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废弃物时,他们普遍提到了商场的广告纸。于是,笔者从阅读资源中选取了情感小文章《一张广告纸的哭诉》,构建了如下教学思维导图(见图2):
  《一张广告纸的哭诉》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广告纸以童话生命。孩子们在阅读时,看到平时随处可见的广告纸满街乱飞,被人踩来踩去,非常心疼:“他们也是有生命的,很疼很可怜!”此时,笔者启发学生:“小广告纸多可怜!小朋友能为广告纸找到出路,解决我们生活当中的小难题吗?请动手把它变成对我们有用、又很有创意的作品!”学生们展开讨论,纷纷出谋划策,产生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最后,根据孩子们的意见,笔者引导孩子们动手将广告纸变成了精巧的手工作品。
  主题阅读书单为品德课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素材,在这节课堂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迅速找到了适合的阅读故事。由此,引导学生深切体验广告纸的可怜之处,借助孩子们的移情展开活动,引导孩子们动手动脑,用实际行动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珍惜资源的小学生。
  三、拓展主题活动,在“阅读生活”中落实素养养成
  品德课程以帮助学生学会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为核心,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因此,品德课程的教学时空不能局限于课堂和学习,而要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校内外其他活动中。为此,我们通过开展班级和家庭阅读季、校外拓展阅读体验等系列品德主题阅读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生活空间,阅读生活,深化其核心素养的培育。
  在品德课教学中,学习一个单元后,我们都会用一个课时和学生一起进行主题阅读展示与交流。为凸显单元品德学习主题,我们尝试由学生唱“主角”——担当主持人,教师则担任点评嘉宾,以此改变传统的课堂形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的阅读展示,可以是朗读印象深刻的书籍或文章段落,可以是讲述自己的读书感悟,还可以是由教师根据单元主题提出辩题,请同学们展开辩论。
  学校倡导品德课教师结合班队活动和学校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例如,学习“环保小卫士”单元后,教师可以利用班队课、拓展课等时间,组织孩子们交流讨论思维导图推荐书目的阅读感悟,让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及疑虑,讨论解决办法。
  以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为例,我们梳理了单元学习主题,设置了相关阅读书目和主题德育活动(见表1)。
  丰富多彩的品德主题阅读活动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班级打闹的现象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津津乐道地谈论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同学之间的摩擦少了,偶然出现,大家也能妥善解决。借助主题阅读交流和拓展活动,让学生深度浸入阅读,将品德学习延伸至自身生活,从而促进道德内化,将品德核心素养培育落到实处。
  四、启动过程评价,以“阅读记录”实现道德自觉成长
  品德主题阅读课堂与活动的有效实践,离不开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正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所倡导的,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学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为此,我们尝试启动过程性评价,强调关注学生在品德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成长。
  我们依据各年级编制的主题阅读思维导图,为每册教材设计一张阅读卡,其中设有阅读主题、序号、目录、收获或感悟,以及自评、家长评、老师评(盖章)等栏目。每一张卡都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设计了精美的背景以及一句读书名言,并在备注栏表明了兑奖方式,如结合学校特色,发放阅读赞、东瓯文化赞等鼓励性奖卡。
  每本推荐书籍的最后一页,都设有一道与品德教材相关的题目。学生读完整本书后,在书后打勾并完成这道题目。在参加主题阅读交流和相关主题阅读活动后,学生在主题阅读卡上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品德课教师还与班主任沟通,引导学生在班级或班级网站、QQ群进行主题感悟交流,同时,邀请活动家长就主题发表见解。据此,完成主题阅读卡中自评和家长签字等栏目。借助主题阅读卡,为学生记录自己阅读成长的过程和点滴感悟,不断激励学生的素养发展,实现了道德的自觉成长。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
  浙江温州 3250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基于教室领导力的平衡工作与生活的策略  “鼓励”一词的词根,当然是“勇气”。当我们奋力去鼓励他人与自己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发展我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勇气。  ——简·尼尔森  只相信行动。生活由一系列的事件而不是语言组成。相信行动。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身随己心,但是,别忘了带上你的大脑。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一、专题简介  如何平衡好生活与工作,是教师职业生涯面临的一个特别艰巨
最近。我在同事的建议下作为“客户”进入一家健身中心。在正式进入“锻炼”程序之前,同事告诫我:“千万不要勉强自己,记住:你是来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的,快乐和舒适是你来这里追求的第一目标。”  回想在有氧健身房“跳舞”的成年人。我们的参与动机除了个人爱好、健康原因、群聚需要等因子,还包含审美、学习、创新、让自己感觉年轻、打发多余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多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我不禁感叹:我们这些在公共场所“跳舞
在“幼儿园教育质量管理”分会场上,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17个单位的管理者进行了交流,他们真心的感受、真实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从“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到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评价;从幼儿园安全管理到幼儿园教科研的开展;从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到农村支教;从公办幼儿园的质量提升到民办幼儿园的奋斗历程……其中留下了一线管理者奋斗、拼搏、创新的足迹。概括大家的经验,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容丰
原方案设计虽然具有层次性,但幼儿自主探究较少,经验提升不够。建议如下:  自主探究测量方法。在原方案中,幼儿都只能用碗和教师规定的方法测量,缺少探究的空间。其实只要是同种器具就可以比较两桶米的多少,并不是只能用碗。教师的设计要有开放性,不一定使用课件,可多准备一些测量器具供幼儿选择。在幼儿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后可及时引发幼儿讨论,适时调整方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并要求幼儿记录、表述测量的过程
苍南县是浙江省教育大县,全县受教育人数和学前儿童人数均居全省首位;苍南县又是省级经济欠发达县,教育负债高达2.7亿元,政府投入到学前教育的经费微乎其微。但是,苍南县在经费保障能力弱、保障范围窄、保障水平低的情况下,依据“放活、支持、示范”的思路,实现了学前教育少投入、大发展。根据2007年春季统计,全县在园幼儿39977人,学前儿童入园率达到93.5%;全县幼儿园教职员工336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
德育归根结底是“学德”的问题。因此,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发展儿童道德自主建构能力为宗旨,强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事实上,自主学习也是现代教育重要的发展趋势,自主的道德学习自当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应有之义。对此,许多一线教师进行了宝贵的尝试:他们或是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探究层次化,探索自主“学德”的教学理路;或是以“进程式学习单”这一覆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关鍵节点的载体,为学生自主“
传统民谣是中华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生活在多元文化冲突中的现代幼儿喜爱民谣,乐唱民谣?我们对此进行了探索,将有趣的手指游戏与民谣结合起来,使幼儿在学习民谣中获得发展。在此,我以广东民谣《大西瓜》为例,简单地介绍一下民谣手指游戏的设计要素与组织策略,与同行们分享。    一、手指游戏的设计要素    1、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每首民谣都有其特点,我们要善于挖掘和捕捉其中幼儿关注和感兴趣的元素,
1981年11月,父亲陈鹤琴逝世前约一年,浙江《幼儿教育》杂志的同志来信请这位不久前当选为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的幼儿教育专家为该杂志的创刊号题词。当时我是新华社驻外记者,正好回国探亲。我见到父亲双腿瘫痪,卧病在床,但接到此信后兴奋异常,激动地说:“好事情!好事情!”我揣想,这一定是解决了他心头十分关切的一件大事。早在!1927年,他与陶行知、张宗麟一同发起成立了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了我国最
设计思路:  大班下学期,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了附近的小学。在参观后的谈话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孩子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将要上的那所学校;有部分孩子感到紧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将会被很多的作业“压倒”,失去游戏的机会。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我园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的课题,我们设计了网络活动“上小学了”。  我们一方面试图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学校多、路途远,无法一一参观”的困难,
今天,吃过早点,我像往常一样带着小班孩子们来到院子里。在合欢树下的空地上,孩子们有的摇动木马,有的开动“轮胎汽车”,有的捡拾落叶,好不快乐!我便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坐下来,暂时退出他们的世界,让这些“鸟儿”自由一下。  “月月老师呢,你看到月月老师了吗?”月月是我班一个乖巧的女孩,孩子们都乐意接近她,听她指挥。我嘴角抿了抿,按捺住好奇心,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倾听着。“……别哭了,我一会儿打电话给你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