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修身 做快乐教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2c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能以德修身,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牢记“爱与责任”的崇高使命,形成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职业理想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操,这是教师快乐的源泉。
  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虽然我们的师德水平和专业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诸多差距和问题亟待解决。师德规范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师德教育必须实现常态化、规范化。
  一、要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患有职业倦怠病状的教师,仅仅把教师职业看作谋生的手段,难以感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在对待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工作和自我修养上,反映出的消极感受,倾向于极端和机械,使师德失去了积极的心理基础,极容易发生违背师德的问题。有关专家提出:职业倦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职业病,在教育领域蔓延;已成为破坏教师职业道德的疾患,成为我们师德建设的潜在威胁。我们要有一种负重奋进的责任感,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问题、理性分析问题,解决好师德建设的难题,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同时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起良好师德教育制度体系。
  二、要深入理解新时期师德新内涵
  在新时代,要当好一名受人尊重的教师,一是要有师品——德高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是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二是要有师智——学在为师,师智就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品德。没有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三是要有师能——技高为师,新时期的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育人技能和科学的教育教学艺术;四是要有师表——身正为范,言教与身教完全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世范,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遵其师”“信其道”,健康成长。
  新时期师德的新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师德的永恒性——爱和责任。这是师德的精髓,是师德之魂,是师德永恒的主题,是为人师者永远不变的道德规范。古今中外,无一例外地要求为人师者必须具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师德的时代性——以人为本。这是注入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师德观念。教育是否“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尺。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现代化就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人的社会化发展到社会化日益融进人的潜能开发、自身发展的过程,它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育对他们进行智慧启发和心灵陶冶所带来的内心充实、和谐、光明和快乐,从而实现个体身心素质全面的、生动的、活泼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真正内涵,也是当今师德所要体现的新内涵。
  三是师德的新含义——尊严发展。在师德的新含义中,教师所甘愿献身的职业不仅有“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更应该有成就事业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发展”是师德修养追求的目标,师德应当将教师引向辉煌,而不是毁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去创造,才能在体验尊严的过程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持续发展中体验人们的幸福和快乐。
  三、要善用阅读为师德充电
  中宣部倡导各部门的各团体都要积极开展“同享知识,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全面阅读活动。不爱读书的教师肯定当不了一个好教师的,只有热爱读书并以自身魅力带领学生遨游于书海学林的好教师,才能领略到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感受到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才能享受到“桃李满天下”的幸福。
  读书是最好的修炼,教师应该是一位杂家,不仅要读自己的专业书,还要看一些“闲书”。博览群书,知识面广,有思想,有内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文化底蕴,差异在于课堂之外。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远离社会的浮躁,可同时也远离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但是教师的心灵世界应该是广阔丰盈的,为此教师需要广博的阅读。同时教师又是重复地生活着的,重复能使教师熟练、成熟,甚至走向成功,但同时也使教师对工作失去新鲜感,产生惰性和职业倦怠现象。如何克服这一现象呢?就是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要从繁重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所以阅读应该是教师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我们要积极投身于“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教师”的创建活动之中,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这样就可创造生命神奇,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神采飞扬。
其他文献
所谓“空白”,就是指空着,没有被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在绘画艺术中就有一种美叫做空白美。那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有一种方法能以此为鉴,称之为——“空白”艺术。特别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多留一些时间、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他们在适当的引导下发挥创造性、尽情展示,描绘出属于他们的精彩。  
期刊
班主任,或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了,但班主任工作,一定是最累、最辛苦、最操心、最快乐的工作了,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也没有积累、整理好太多的经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而今天,我当初一一班的班主任,结合我们班学生的特点,谈一下我们班的管理,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专家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一、班风建设  选择好、利用好、量化好班干部是前提,经常与同学们谈心、交流,调动好同学们的积极性和赢得同学们的信
期刊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件重大事情。著名的作家雨果说过:“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更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学校是育人之地,语文学科的特点展现了语文教学在环保教育中的独有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同学们渗透环保教育,使同学们感知现今社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迫在眉睫。下面谈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期刊
教学在于激发一种兴趣,使学生产生认知感。众所周知:生物学知识取自于自然、源于人们的生活。只有将知识的课堂变成生活的课堂,生物教学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如何将“生活”融入生物课教学,让生物课“活”起来?笔者对此做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情境法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各科教学活动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生活情境  生物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不仅对新鲜的事物
期刊
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作为艺术活动中的最主要的两种形式,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有时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也很难外显出来让别人知道。而美术活动则刚刚相反,特别是绘画活动,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够帮助孩子表达内心的需要,是一种感情宣泄的方法,也因此,二者能相得益彰。为了让幼儿喜爱音乐和绘画,我们专门设计了一次绘画里的音乐活动,将“无形”变为“有形”。  为了体现幼儿学习的自主
期刊
一、理念引领  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科勒(John.M.Keller)于1983年设计出了动机设计模型,并提出了围绕该模型的教学设计过程,因其简便和可操作性强,在教学设计领域影响很大。科勒认为影响动机的要素有四个方面: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即ARCS模型。  二、现实意义  基于ARCS动
期刊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关注青少年的今天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我们切身感受到,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历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各界同样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这使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是普通中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未来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身体和意志品质的基础。  全面推进素质
期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第一,了解物体具有能的标志。  第二,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第一,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第二,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第三,在学生的头脑里种下“能量”观点的种子,为学生日后学动能定理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
期刊
幼儿园艺术教育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对社会的发展还是幼儿个体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体现在幼儿身体、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五个方面的价值。  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表达,是使人获得情感宣泄的手段,人人都具有潜在的音乐本能,特别是儿童,对音乐更有着本能的反应。所谓幼儿音乐,指的就是幼儿所参与的音乐活动。从教育角度来说,幼儿需要通过实践和参
期刊
一个优秀的低年级班主任首先必须有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热爱这个根本问题上。爱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身负启蒙教育任务的小学教师,爱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爱是教育工作的润滑剂,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点亮学生的心灵火焰,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要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更要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