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l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第一,了解物体具有能的标志。
  第二,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第一,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第二,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第三,在学生的头脑里种下“能量”观点的种子,为学生日后学动能定理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一,通过恰当的视频、图片及直观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第一,通过探究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因素。
  第二,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三、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设计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方案
  四、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过山车模型,斜轨,大铁球,小铁球,小玻璃球,长木板,沙盘,滚摆,单摆,弹簧,乒乓球,篮球,视频资料等。
  五、教法
  一是探究法,二是观察法,三是讲授法,四是类比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学意图: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引出物体具有能的标志,引出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同时引出课题。
  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演示推动物体做功。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
  第一,物理学中做功的含义?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
  第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答: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播放视频并提问:急驰的火车、燃烧的烈焰、爆炸的核弹、汹涌的海水、猛烈的飓风,它们对周围的物体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或图片思考并回答产生破坏(能够做功)能的标志是什么?它们都能做功。
  (二)新授
  第一,显示能的定义。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能量有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电磁能、核能等多种形式。
  第二,动能。我们今天开始学机械能。再看视频,三者还有什么共性?
  学生活动:得出动能的概念。
  举例:一是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作动能。二是一切正在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如奔跑的猎豹、空中飞行的小鸟、高速行驶的汽车等。
  第三,重力势能。
  展示图片并提问:静止的物体还具有能吗?(举起哑铃在学生中行走)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说明,得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重力势能:受到重力的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一切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
  学生活动:举例。
  第四,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常见的形式,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机械能的第三种形式:弹性势能。
  (三)科学探究
  第一,探究动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教学意图:引出动能有大小;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动能大小的相关因素。老师引导学生主动深入探究的各个环节,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法为下一个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做铺垫,为学生将来在高中学“动能定理”做方法上的准备。
  一是情景创设。
  问:能量有大小,动能也一样。马路上急驰的汽车撞到人,非死既伤;玩具小汽车即使撞到人,也没什么事,这就是因为它们的动能不同。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是引导猜想。
  学生活动:思考并猜想。
  三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第二,用什么方法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运用控制变量法:改变哪个物理量?怎么改变?控制哪个物理量相同?怎么控制?测量哪个物理量?怎么测量?
  方法:控制变量法。
  思路:一是研究物体的动能Ek与速度v的关系;保持物体的质量m不变,改变速度v大小,比较动能Ek大小。二是研究物体的动能Ek与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保持速度v不变,改变物体的质量m大小,比较动能Ek大小。
  第三,用什么反映动能的大小。动能的大小用做功的多少来反映
  做功的多少用什么来反映?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具体设计
  解决几个问题:一是控制质量相等→用同一物体;改变速度→让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二是保证速度相等→让不同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滚下;改变质量→选用不同质量的小球。
  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运动的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第四,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教学意图:此实验不要求定量,只要求定性结论,所以操作不难,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对“控制变量法”也是一次很好的体验。
  一是提问: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是猜想:质量的大小、被举的高度。
  学生活动:思考并猜想。
  三是设计实验。
  探究目的: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和被举的高度的关系。
  方法:控制变量法。
  思路:分两步。
  一是保证质量不变,改变被举的高度,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被举的高度关系。
  二是保证被举的高度,改变质量,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关系。
  问题:用什么来反映重力势能的大小?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做功的多少→陷入沙坑的深度
  一是控制质量相等→用同一物体;改变被举的高度→让小球从不同高度落下。
  二是保证被举的高度相等→让不同小球从同一高度落下;改变质量→选用不同质量的小球。
  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的高度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被举的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四)课堂小结
  教学意图:总结并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常见的形式,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机械能的第三种形式——弹性势能以及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7页第一题1、2小题和学案内容。
  (六)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重点学习动能和重力势能,关于弹性势能和它与动能的转化,以及机械能守衡与不守衡的知识将放在第二课时进一步学习。
其他文献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原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然而,拼音教学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量掌握汉语拼音呢?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期刊
最近几年来,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却有些令人失望。虽然教育部已经提出了学生要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论,可是由于是学校农村,加之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毕业的学生没有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没有形成健康第一的意识,对体育没有浓厚的兴趣。如何搞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加快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呢?根据我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引导读说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引说,说中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试验,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浅谈认识和做法
期刊
所谓“空白”,就是指空着,没有被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在绘画艺术中就有一种美叫做空白美。那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有一种方法能以此为鉴,称之为——“空白”艺术。特别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多留一些时间、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他们在适当的引导下发挥创造性、尽情展示,描绘出属于他们的精彩。  
期刊
班主任,或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了,但班主任工作,一定是最累、最辛苦、最操心、最快乐的工作了,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也没有积累、整理好太多的经验,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而今天,我当初一一班的班主任,结合我们班学生的特点,谈一下我们班的管理,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专家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一、班风建设  选择好、利用好、量化好班干部是前提,经常与同学们谈心、交流,调动好同学们的积极性和赢得同学们的信
期刊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件重大事情。著名的作家雨果说过:“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更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学校是育人之地,语文学科的特点展现了语文教学在环保教育中的独有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同学们渗透环保教育,使同学们感知现今社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迫在眉睫。下面谈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期刊
教学在于激发一种兴趣,使学生产生认知感。众所周知:生物学知识取自于自然、源于人们的生活。只有将知识的课堂变成生活的课堂,生物教学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如何将“生活”融入生物课教学,让生物课“活”起来?笔者对此做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情境法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各科教学活动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生活情境  生物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不仅对新鲜的事物
期刊
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作为艺术活动中的最主要的两种形式,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有时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也很难外显出来让别人知道。而美术活动则刚刚相反,特别是绘画活动,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够帮助孩子表达内心的需要,是一种感情宣泄的方法,也因此,二者能相得益彰。为了让幼儿喜爱音乐和绘画,我们专门设计了一次绘画里的音乐活动,将“无形”变为“有形”。  为了体现幼儿学习的自主
期刊
一、理念引领  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科勒(John.M.Keller)于1983年设计出了动机设计模型,并提出了围绕该模型的教学设计过程,因其简便和可操作性强,在教学设计领域影响很大。科勒认为影响动机的要素有四个方面: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即ARCS模型。  二、现实意义  基于ARCS动
期刊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关注青少年的今天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我们切身感受到,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历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各界同样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这使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是普通中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未来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身体和意志品质的基础。  全面推进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