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发展视角下历史与社会青年教师发展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uhe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考对历史与社会考试要求的提高和分值的提升以及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受重视程度明显加深。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提升初中生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教师应率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教师队伍中青年历史与社会专业教师是主力军.本研究则以这一群体的专业发展需求为研究核心,从教师专业化视角切入,旨在分析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并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青年教师;历史与社会;专业发展;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59-01
  虽然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已倍受人们关注,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对规划的布置首先应了解历史与社会青年教师在这一学科背景下发展的需求是什么。研究调查发现,中学教师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身心、知识、能力、学习和创新素养上,而这些素养的培养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性作用。针对教师的个体性特征提供更为贴合性的需求服务对于教师的全面化、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从五大素养角度分析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的底蕴才能盛得上一杯水的给养。而这一桶水需要不断的过滤、汲取,也间接决定了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发展的潮流。正如殷凤前辈所说:“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首要关注点。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从关注外部激励转向提升内在需求上,即以教师的自我认知作为专业发展的基点来分析教师个体的自我认知,才能有针对性地整合内、外之力,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1]由于这次对教师的各层次能力素养分析是基于我校的一校本研究项目和青年教师墨缘论坛培育平台,我抽取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任教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设计问卷,根据问卷产生的数据形成青年教师代表的雷达图(具体请见图表)。
  〖XC21.JPG;%25%25〗
  1.研究表明,中学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即使是来自同一学科的青年教师都呈现很明显的差异性。有些教师偏向于身心能力素养,有些教师在知识学习素养方面更为突出。但也正是这些差异性使得如今的青年教师团队呈现一种鲜活性,通过发扬长处,互补短板,提升个人全面素养,以个体带动整体发展。本次研究初衷在于呼吁教师的特色发展,虽然在前文提到现今教育越来越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总体来看,教师的专业发展尚处于无序状态。究其原因有二:第一,青年教师个体没有形成符合自己专业发展的明确的规划路径,甚至个别青年教师还未形成自我发展目标,当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认知尚不明确时,外部的辅助自然难见成效。第二,外部環境所给予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不是需求本位的,因而不仅出现了资源浪费,实质性意义也不大。[1]
  二、从历史与社会学科角度促进青年教师专业需求发展
  区别于传统课堂,现在的课堂逐渐出现诸多新式花样。例如“翻转课堂”、“小组式课堂”等等。模式的改变的确让课堂注入了一些新鲜感,但模式毕竟只是一个未加润色的结构组织。在这些“新”课堂的背后,青年教师如果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做任何改变,只是照搬前人的经验之说,尤其对于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课程内容的动态性和时间流动性需要我们时时把握现实教育。上课时如果只是就事论事的将历史事件、时间、人物等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后让他们死背。如此照本宣科、本本主义的历史与社会老师绝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2]身为青年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同时还要去思考这一部分我怎么传授比较好?如何创新教法让学生能更加容易理解?这样教是否落实了学生的三维目标?青年教师亦会出现对教材分析不透彻的问题,那对于学科知识素养的提升就迫在眉睫。例如,我曾在开设公开课的磨题过程中碰到一个实际问题。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一章节中,我在上课时就详细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且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包括会议内容,邓小平人物介绍等)。但磨题过程中我渐渐发现,自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沾沾自喜,自己甚至没有讲清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条件,分析出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之间的联系,以及改革开放的前因后进。这是青年教师的通病,经常会拿来做学科案例。这就又回到我们之前说的青年教师的五大素养分析虽存在差异性,但个体性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有效分析教师的素养结构不仅能为教师们提供最为有效、迫切需求的服务,还能节约资源构建最大效益的培训平台,最终实现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三、从大数据角度浅谈专业发展对策
  一般来说,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或阶段的教师个人其专业发展需求不同,但处于同一发展水平或阶段的教师个人则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专业发展需求。“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强调了教师在专业发展到某一水平,将这一水平作为新起点的后继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可能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同时也强调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涉及到了教师个人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所处的成长阶段。[3]因而,属于相似水平的青年教师在一定的发展阶段,虽然因他们之前所处环境不同所形成的素养特征不同,但这些素养之间并不是切割开来的,能为其提供的发展平台。在这一方面,我们就可以尽可能地在满足中学青年教师需求本位的基础上将他们进行划分培训,这样也尽可能的降低发展平台服务成本,毕竟实现一对一的培训服务是不切实际的。一个素养的提升会连带着另一素养发生变化,当然这会是一种良性变化。
  一个大数据时代,新课程改革的日新月异,为青年教师这一年轻群体提供了一个充满机遇的大环境。学校作为一个发展平台为教师营造一个尽可能全面、满足需求本位的实践、培训服务平台,这是一个小环境。外部的大小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影响,但教师作为专业发展的主体,除了适应这样一个大小环境,跟上这样的环境不掉队,更要从自身主观性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其实就是教师个体的内心环境。这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时代,大环境确定定位,小环境提供条件,教师内心环境展现驱动力,要求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这样一个大背景,才能立足专业发展找到定位提升素养寻求突破。
  参考文献
  [1]殷凤.自我认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2012,(10).
  [2]吴长付.教学反思——历史与社会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2014,(06).
  [3]郑庆全,高一鸣,孙利国.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之一[J].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1,(12).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如何加强农业项目与资金管理,创新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水平这一当前热门话题,结合前期各地都在开展的涉农项目专项调查,以抽查到的1个典型县级市为例,通过解剖数据进行
在吉林省东部山区栽培的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叶部病害,在对病原茵鉴定的基础上,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于菌丝生长和
利用12对AFLP引物,以饭豆标准品系M00作对照,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尼泊尔、印度、不丹的146份小豆栽培种(Vigna angularis var.angularis)和野生种(Vigna angularis var.
【摘 要】我园所处的岭南地区,有着众多流行于民间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体育游戏,如跳皮筋、踢毽子、划龙舟、舞龙舞狮等等,这些游戏是一系列融合了运动、游戏和  快乐精神的身体锻炼活动,其内容丰富、玩法有趣、简单易学、取材便利。因此,我尝试对这些体育游戏进行适当的改编,传承其中积极向上的游戏精神和独特的游戏技巧,将之作为一种课程资源,融入到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中,我通过广泛收集民间游戏,精心甄选和分类,确定
以五味子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种类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蔗糖及水解酪蛋白对五味子种子萌发和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以GA0.1mg/L、蔗糖20g/L、琼脂5.5g/L为基本
【摘 要】通过对学生科学知识掌握能力、技术熟练程度、艺术感知能力以及数学逻辑的培养是STEAM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活动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为了让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得到提升,将STEAM教育模式融入其中已经成為了一种趋势,因此,如何高效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STEAM教育活动,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STE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叶片纤维素等成分含量的测定,将来自4个省的9个不同居群的龙须草划分为4种生态型:窄叶类型(湖北)、浓绿叶类型(广西)、红秆类型(
建立了Fe^2+-H2O2-亚甲基蓝化学发光新体系,并用于茶叶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的测定。实验发现,在酸性介质中,Fe^2+和H2O2在线生成的·OH与亚甲基蓝反应能产生极强的化
【摘 要】现阶段,不少高校都专门开设了视唱练耳课程,藉此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感知力、创造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视唱练耳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本文将探讨高校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改善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旨在能够充分发挥视唱练耳教学的价值,对学生音乐素质进行有效培养,从而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长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已经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计算机的使用也在改变与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掌握和拥有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与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为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就需要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加以革新,以提升教学质量,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基于此,本文对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