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沁水县窦庄村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earns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窦庄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嘉峰镇沁河河畔,西依榼山,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文化深厚。作为一处典型的防御性古堡式建筑群,窦庄规划设计合理,建筑种类齐全,公共设施完善,是乡村城堡建筑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当地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俗民风的重要例证。
  窦庄村始建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至今已延续1000多年。据村内清代康熙朝《窦将军墓碑》记载,端氏窦璘之女被宋哲宗纳为妃子,窦氏家族因此兴盛荣耀,在朝为官者几十人,逐渐成为当地显贵。窦璘死后,宋哲宗亲赐墓地于沁水卧牛山下,窦家为守墓而筑庐,世代居住下来,形成窦庄。
  真正使窦庄扬名天下的,是窦庄的张氏家族。宋朝时,张家只是当地的土族庶民,是窦家的守墓人。斗转星移,世代更迭,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张五典中进士入仕后,书香传家,一时人才辈出,十代不衰,其家族势力已经超过窦氏。现存的窦庄古城,即为曾官居大理寺正卿、兵部尚书的张五典告老还乡后开始营建的,至明崇祯二年(1629年)完成。当时的窦庄内外两城,九门九关,固若金汤,堪比京城,留下了“天下庄,数窦庄,窦庄是个小北京”的民谣。《明史·传》記载:“五典度海内将乱,筑所居窦庄为堡,甚坚。”
  窦庄村平面略呈正方形,东西、南北各长500米,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村内建筑基本保持完整,除了城墙、城门楼和大量民宅外,还有庙宇、楼阁、祠堂、书房、校场、法庭、地牢、牌坊、店铺和大量碑刻等。
  窦庄城墙很有特色,高约12米,墙头宽约1.5米,周长约2000米,现存500余米。城墙修筑坚固,下为条石,上为青砖,城墙内部填有砖和土。城墙的防御功能健全,城门处建有门楼。城墙各拐角处还建有角楼,部分城段修建有暗道与城内建筑及城外建筑相连通,便于防守、出入。现存南城门一座,小北门一座。南门整体高三丈,下建拱顶门,门头镶嵌砖匾,上刻“南门”二字,城楼顶建有炮台、瞭望孔;小北门即内城门,为砖券拱顶并装有铁门,开门出入方便,闭门无处可通。城门外建有护城河以及吊桥,巍峨耸立,甚为壮观。
  村内的民居建筑以窦氏宅院为主,其中尚书府总面积3800平方米,是村内较大的一组建筑群,分为上下两座宅院。上宅总体布局为棋盘六院,府门朝东,高9米,宽5米,高大峻伟,门头以砖雕斗栱装饰,石匾阴刻“尚书府”。下宅由南北两个院落组成,其中南院又包括前、后两进院落,前院街口处设四柱三门式大门楼,门楼平面呈八字形,为牌坊式,由四根高大石柱支撑起。门楼前挂一竖匾,上部楷书“圣旨”,中部书“旌表”四字。
  其他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有九宅院、旗杆院、武魁院、常家大院、古公堂等十多个明清院落和佛庙、观音堂、三圣阁、五凤楼、耕读院和南花园等公共建筑。这些院落建筑成为承载窦庄历史的重要标志。
其他文献
青年抗日先锋队的创建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以30万兵力由北向南沿交通线推进,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华北一些重要城市相继失守,散兵流匪趁机作恶,汉奸到处造谣,搅得人心惶惶。  在华北战场一片混乱之际,聂荣臻等率一一五师开赴晋东北,自1937年秋冬至1938年底,相继创建了北岳、冀中、平西、平北、冀东抗日根据地。随着根据地的开辟,八路军、工作团于所到之处,袭击敌占城市,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实行
期刊
罗西北(1926—2005),中共早期领导人罗亦农之子。早年留学苏联水电专业,曾长期担任水电部电力局局长,既有专业技术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来又任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董事长,专家组负责人。他对水电工程建设具有真知灼见,是国内外很有影响力的著名水电专家。在引黄工程建设中,曾任引黄总指挥部的顾问。虽然离世经年,但他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值得永远铭记。  在我经历的万家寨水利枢纽和引黄入晋工程的推
期刊
周光召同志在出版《裴丽生文集》的序言中写道:“裴丽生同志的作风是不择细流,不拘琐碎,有理财干部所特具的耐心和细致。他有一把多功能的计算尺,能做各种复杂的运算。经他手公布的数字,绝对不会互相矛盾,也没有水份。这些工作,没有军事家那么雄才大略,没有文学家那么锦心绣口,但在那些米面油盐,吃喝拉撒的后面,却有着炮火的诗意和欢呼的浪漫。”    裴丽生,原名裴毓华,1906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垣曲县谭家乡(
期刊
苏庄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南10千米处的河西镇,西靠牛山,东临丹河,自古便是高平通往晋城的必经之路。相传初由苏姓人家建庄,故取名为苏庄。明清时期,杨姓、贾姓人家相继迁入,经过家族数代苦心经营,成为当地的巨商大贾,先后修建了许多精美的深宅大院。  这里依山傍水,地势优越,文化繁荣,人才辈出,民居古建星罗棋布,古街老巷旧貌犹存,是高平市晋商大院高度密集的古村落。村内现存传统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
期刊
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老友常江为纪念《对联》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发表《对联人应以华荣为荣》一文,因其中有“误判”成分,让我久久不安。现在有个让我写写赵云峰老师的机会,就请赵老师“出面”,顺便帮我解除一下“误判”,何况“起因”与赵老师有关呢!  说实话,我这后半辈子创办《对联》杂志,参与楹联事业中,相识许身国学、“万事随缘”的赵云峰老师,是我最大的缘分。三十多年亲密相处,赵老师在我心目中,就像明代著名书
期刊
初心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天灾战乱频仍,世道很不太平,老百姓常常衣不蔽体、食难果腹。刘峰的父亲刘克仁同许多山东穷人一样,为了谋生,踏上“闯关东”之路;继而走出国门,落脚朝鲜半岛,在南朝鲜汉城(今首尔)开了一个小餐馆。在刘峰七八岁的时候,父亲把他这个独子也带了出去。父子俩的追求既简单又现实:通过在外拼搏,让自家的生活过得好一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底,朝鲜人民军解放
期刊
晋冀鲁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太行和太岳山区建立根据地,1938年4月,扩展为晋冀豫根据地,1941年1月与鲁西根据地合并为晋冀鲁豫根据地,控制范围包括山西东南,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西南部及江苏部分地区,所辖面积约69.9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余万,分属198个县。在晋冀鲁豫边区,共产党从思想、组织、政策等方面对传统封建的婚俗进行改
期刊
后唐明宗李嗣源,本名李亶。少为沙陀部落部民,随父在沙陀军中供职,成长于山西北部雁门一带(今忻州地区)。父亲去世后,年仅十三岁的李亶就因骑射功夫优秀,被收入李国昌帐下为亲兵,又被收为李克用养子,赐名李嗣源。通过战功累积,逐步成为李克用及庄宗李存勖手下优秀将领。他的大半生时间身为先锋武将,浴血战场,六十岁后才在军事动荡中“黄袍加身”夺取帝位。他屡遭庄宗猜忌,历经磨难,宵小谣言攻击,使其最终选择背叛庄宗
期刊
我叫高生云,生于1928年正月十四,按民间虚岁算法,已是近90岁的耄耋之人了。2015年10月,山西省方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段晓琴捎话给我,让领“抗战70周年纪念章”。细细算来,这已是该年度我的第三次“殊荣”,前两次是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喜祥分别在春节和七一建党节到马坊谭家沟家里慰问我。领到纪念章,外甥还专门照相留念,说应该记住历史,珍惜荣誉。抚摸着金灿灿的纪念章,我不由心潮澎湃,想起了抗战的岁月,
期刊
1949年9月至11月,国民党反动派在溃逃前夕,对关押在重庆军统集中营白公馆、渣滓洞、松林坡等处的革命志士实施了系列大屠杀。据重庆市各界追悼杨虎城将军暨遇难烈士筹备委员会编写的《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一书记载:“死难人数(发现尸首者)共三百三十一人”。殉难者当中,有杨虎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这些在全国知名度高、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也有江竹筠、许建业、陈然等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有因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