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的暖,让我对生命感恩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ei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看到我,会心一笑,似乎是安慰我,我的脸上也浮起笑意,总感觉到有一股暖流贯通我的全身,带给我温暖和力量!
  去年8月底暑热未消,当确诊鼻咽癌时,一阵寒意向我袭来。我不抽烟、喝酒少,很少感冒,不打针吃药,几年都不进医院(除了体检和看望病人),怎么会得这个病?而且听说要化疗、放疗,那不是一点痛苦,是真有些害怕。
   不过,这阵寒意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从入住医院那天起,一个个温暖的安慰,一个个感动的瞬间,都给了我抗击病痛的力量和信心、消除愁闷的鼓舞和乐观。
   那些日子里,同事、朋友、同城的老乡,一拨拨来医院探望,还有亲戚朋友从婺源、南京、钟祥、荆门等地远道赶来。平时联系不多的人,此时都“冒”出来了。
   当下生活各有各的忙碌,专程到医院来看望很不容易。特别是年轻同事,采访任务重,孩子都还小,有的还养着二孩。
   “吉人自有天相”,一遍遍说着安慰和鼓励的话,有的开玩笑,有的说笑话,病房里流动着暖意,洋溢着快乐,不仅感动了我,也感染了其他病友和家属。
   亲友老乡送来营养品和药材,按照民间的说法,一一叮嘱哪些食物是发物不能吃;朋友听说牛尾骨炖汤营养好,江城几个菜场难以买到,就托人从襄阳购买。
   同城的乡友华仔,那几天把自己的生意都放下了,天天煲汤送来医院,要让我营养补给充足。
   对门邻居平日话语不多,交流很少,出入见面点点头、笑一笑,得知我病了,连着几个周末,从乡下买来土鸡土鸭送给我,听人说吃鸭蛋好,又给我买来一筐。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有位领导老家寄来两箱赣南脐橙,就给我留了一箱,我每天吃两个,的确新鲜甜美。
   最不忍心也最为感动的是,患有胃癌的表哥,得知我病情后安慰我,让我不必担心他,要我面对现实,摆平心态,积极治疗,战胜病魔。
   在他经过六七个疗程化疗病情好转时,坚持要从婺源来看我。他说我每次在电话里都说情况良好,担心我没说实话,只有亲眼一见才真正放心。
   那正是小雪节气,天气突然转冷,大风降温,但表哥坚持带着表嫂、表弟赶来武汉。“难兄难弟”相互鼓励取暖,共渡难关。
   这一场病痛,让我深感惭愧,和別人对我的关心相比,我对别人的关心实在太少。
   化疗第一个疗程就开始脱发,便去理发,相识多年的理发师听说后大吃一惊,说简直不敢相信,表情痛苦地看着我足有一分钟,才开始理发,后来又安慰我要乐观,要加强营养,适当运动。
   大病初愈,有一天散步路过台阶,一不小心踏空,一个踉跄险些摔倒。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跃步过来伸手搀扶,口里叮嘱“慢点”,我回声“谢谢”,她就往前走了,又回望我一眼。这样一种不期而遇的温暖,强烈打动内心,顿时让我增添了精神和力量。
   在放疗中心,3岁男孩小丁引起我的关注。男孩瘦小黝黑,眼眸扑闪扑闪,有时被母亲抱在手上,有时在候疗大厅走一走,显得活泼可爱。
   男孩一岁多时查出脑瘤,因不便手术,开始化疗,每年几个疗程,3岁开始放疗,放疗后还将手术。男孩却不愿母亲讲他的病情,用小手捂住母亲的嘴。他母亲说,治疗两年多,男孩从来不哭不闹,很听话,很坚强。
   此后半个多月里,那正是我放疗后期最难受的时期,每天在放疗中心打卡,都会见着男孩。他看到我,会心一笑,似乎是安慰我,我的脸上也浮起笑意,总感觉到有一股暖流贯通我的全身,带给我温暖和力量!
   和男孩小丁就这样相逢相识了,见面总是微笑以对。我也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他的人生在最幼小时候度过劫难,从此健康长大,幸福生活。
   季节总在变换,而不变的是心底的暖。记忆中,江城的秋天总是短暂,炎夏一过,就似乎进入寒冬了,人们总是感叹不知秋天是啥样子。
   而这个秋天却足够长,那么真实,那么惊艳,那么可爱!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秋天的色彩一层层晕染开,让人们尽情享受美好的秋日时光。
   当我沉浸在秋日时光之中,突然发现这个长长的秋天,是为暖冬作铺垫的。而我对这个暖冬体会最深最真切!
   一般来说,病中人心理和情感都比较脆弱,意志也不坚强,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暖心的微笑,一次有力的握手,一份善意的关心,都是鼓励、支持,都会让人心生感动和力量。
   人们其实都是生活在一个互相依存、相互温暖、相互照耀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并非孤立地生活着,人与人之间其实有一种善良的暖流互通连接着,有一种人性的光辉相互照耀着。
   记得刚住院时,以为医院是冷漠的、疏离的,可我很快感觉到暖意善意无时不在病房流动。病友和他们的家属不只相互问候,也都相互照应,主动帮忙照看挂水进度,喊叫护士换药。
   一个农村来的老人脑血管瘤,不能做手术,有病友推荐看熟悉的名中医。还有一个小孩动手术前,与相邻病房的小孩玩耍甚欢,让人看不出他是一个小患者。
   经历这一场病痛,我也发现,人类的悲欢是相通的,看到别人的痛苦会心生悲悯,而看到他人的欢笑也会被传染,自己也会快乐起来。
  虽然不曾遭遇你的遭遇,却能感受你的感受,心怀悲悯,互相体谅,他们关切地看着你,替你难受,替你担当一份苦痛,给你温暖。
   正是人与人之间一点一滴的爱、善良、悲悯和温暖,汇聚成生活的暖流,组合成人间的大爱。
   病痛是一种苦难,也是一种力量,教会我们慈悲和坚强,也让我们体会到温暖和善良。从这次抗击病痛中也似有领悟,中华民族为何能永远强大,中华文明能源远流长,每当有患难时,共起悲悯心,同筑抗击力,众志成城。
   病痛再凶狠残忍,也抵不过人间烟火的温暖。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的创伤、肉体的痛苦。生活有温暖就有希望,人生有关爱就有力量。
  记得去年9月6日,农历八月初八,当我送走远道来看望的朋友,偶尔一抬头,看到一弯新月升起,内心一阵感动,感觉很美,很温暖,很吉祥!
   这世上的爱人间的暖,让我对生命有说不出的感恩。感恩节虽是舶来品,但我认为感恩是人类共同的情怀。感恩节这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感恩所有的人,感恩所有的相遇。
  “人类的悲悯情怀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认识你的都在关心关爱你,而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都愿意帮助你!”
    鲁项摘自《品读》
其他文献
我年轻时曾在耶鲁大学担任威廉校长的助理。有一次,我跟随校长和州长一起坐火车去布里奇波特参加活动。那天非常闷热,所有人都汗流浃背。吃饭时,我们来到更加闷热的餐车,厨师和服务员都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州长扯开嗓子喊:“嘿,你们难道不知道要为乘客服务吗?”接着,他对厨师喊:“给我来一份牛排和一份三明治,快点,别抱怨天气,这是你们该干的。”   威廉校长也带着我来到了那个厨师的身边,对他说:“天气这么热,你
期刊
无论如何,我都希望能和哥哥上同一所大学,帮助哥哥完成梦想,相信哥哥一定能活出人生的意义。尽管未来的人生还很漫长,我愿意一直做他的双手,陪着他一直走下去。  480分和404分,是吴建智和哥哥吴建早今年的高考分数。尽管这样的成绩,让兄弟俩都有希望走进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可拿到分数后他们竟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随后,吴建智便在网络上发出了一封求助信:“大家好,我是巧家县第三中学高三的学生吴建智,很荣幸4年
期刊
学者伊拉斯谟曾经这样描述理智与情感永无休止的紛争:众神之王朱庇特赋予人们的激情多于理智——两者的比例大概是24:1。为了制衡理智的单极力量,他还扶植了两个暴君:愤怒和贪婪。  理智与这两股联合力量对抗的胜算如何,看看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一清二楚了。理智只好使出了最后一个招数,不断强调道德规范,直至声音沙哑。而愤怒和贪婪则让理智见鬼,而且越来越吵闹和嚣张,直到最后理智筋疲力尽,放弃,投降。  陈
期刊
一切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和死亡,都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打扰。  动物是怎样看待死亡的呢?大象似乎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有同伴倒下的时候,它们会用鼻子拱它,试图帮它站起来。如果还是不行,它们就知道那头象已经死了。之后它们就会待在死去的同伴身边,久久不肯离去,仿佛是在凭吊。   黑猩猩的孩子死后,就算孩子的身体已经干瘪得像木乃伊一样,妈妈还是会抱着不放。动物多半是懂得死亡的吧?  
期刊
生命是一个不断和过往告别的过程,愿你,珍惜眼前人,走好脚下路,认真地去过好每一天。  1996年,我读高三。临近高考,为放松,班里组织了一场毕业晚会。   我们聚集在学校附近的一个舞厅,彩色球形灯在头顶亮起,同学们一个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一个男生说:“我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就给大家念首诗吧。”   “十几年前,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我也许不会再见着那笑的人,但是我很感谢,他笑得真好。”  
期刊
父親不赞美我,就是自己在那边哭。我也是百感交集,红着眼眶站在台上想:当时你对我哭,是因为我是不良少年;现在你对我哭,是因为我是博士。  我终于了解,父亲对我的责骂,都是出自真心的期盼。   父亲寡言,但很严肃,在同乡与朋友之间深受尊敬、信任。他有很多想法和别人不太一样,一个就是他喜欢人前教子,在别人面前打骂、教导儿子;第二是相信棒头出孝子,因为我爷爷当年就是用打的,而且打得很严重。   七八岁
期刊
在甘地领导印度实现独立之后,有一次访问了英国。当他和另外幾个人走在伦敦的几条大街上时,一座著名珠宝店的橱窗吸引了他的目光。   甘地站在橱窗前,端详着里面价格不菲的宝石和精美的首饰。珠宝店的老板一眼认出了甘地,马上出了门,到街上迎接他。  “荣幸您会光临这里,看看我们的店吧,我们这里有很多名贵的珠宝,又漂亮又高雅,您喜欢哪件,我愿意免费赠送给您。”  “是的,你们这里的每一件奇珍异宝都让我开了眼
期刊
“这是必要的。”那个男人说,“这十年来,每到蔷薇花开放的季节,我们每天下午三点钟都会来到这里重复这件浪漫的事情。”  我驾车去西雅图的时候,经过一个小镇。我走进了小镇上的一家路边餐厅。   在靠玻璃窗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大约50多岁的女士。她虽然不再年轻,但依旧线条优美,打扮简洁而入时。另一边的角落里,坐着一个差不多年纪的男人,他一边喝着牛奶一边盯着那个女士。   当我留意到那个男人的眼神时,
期刊
她以不远不近的距离化作我身旁的路灯,倾尽全力守护我走过黑暗,等到光明到来的时候,又悄悄地退出我的世界。   1    我的母后大人原名叫江晓凤,她年轻时做事火辣,就像百慕大三角,拥有着强大的磁场,所以身边的熟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热乎乎地喊她“江姐”。在外雷厉风行的江姐,在家却总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   芜湖到湘西,颠簸的一千多公里,是我和江姐的第一次出门远行。我背着包走在前面,她满脸兴奋地跟在
期刊
我给外婆戴了一朵花,给她照镜子,听见外婆说,“我年轻的时候啊,也是和你一样水灵。”   1    外婆说,我是她带大的那么多孩子里她最喜欢的一个。   外婆一生有4个子女,长大后有3个都去了异乡,留在身边的只剩一个最小的女儿,后来最小的女儿也长大了,也想出去看看。   子女们就商量接外婆到城里住楼房,外婆不愿意。家人就劝:“不爬楼的,有电梯。”外婆说:“不行,不接地气,住得人没精神。”家人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