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购物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4891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甘地领导印度实现独立之后,有一次访问了英国。当他和另外幾个人走在伦敦的几条大街上时,一座著名珠宝店的橱窗吸引了他的目光。
   甘地站在橱窗前,端详着里面价格不菲的宝石和精美的首饰。珠宝店的老板一眼认出了甘地,马上出了门,到街上迎接他。
  “荣幸您会光临这里,看看我们的店吧,我们这里有很多名贵的珠宝,又漂亮又高雅,您喜欢哪件,我愿意免费赠送给您。”
  “是的,你们这里的每一件奇珍异宝都让我开了眼界,”甘地回答,“可我更看重我自己,虽然收下一件礼物是可以的,但是我觉得,如果没有珠宝还能赢得人们的尊敬会更好。”
  洪山摘自《讽刺与幽默》
其他文献
很多时候,错过仅仅是因为等待。  约翰和迈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去郊外游玩。   有一天,天空下着很大的雪。在这样的雪天里,泰晤士河一定更加漂亮。约翰希望能和迈克一起去看看泰晤士河的雪景,但天太冷了,他懒得起床,他心想如果迈克想出去玩的话就一定会来叫他。这时候迈克也睡醒了,他也从窗户里看到了外面的大雪,他也想到了泰晤士河的雪景。但他也怕冷,他也在心里想:“如果约翰想出去玩的话一定会来叫我!
期刊
面临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时,人们往往能轻松而迅速地作出判断与回应,而一旦与自己的利益或安危产生联系,就不会轻松喊“相信”了。  我曾在科罗拉多大峡谷观看过一场惊人的杂技表演。杂技师表演的是从一根拉在峡谷两端的钢丝上行走。这场演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演出开始后,杂技师走到钢丝的起端,他的眼睛注视着前方,然后他伸开双臂,慢慢地走到了峡谷的对面。顿时,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杂技师笑笑问观众
期刊
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个称呼,却藏着亲人之间相处的学问。  弟妹从老家来省妇幼保健院生小孩,离预产期还有一个星期,我在电话里对弟弟说:“带你老婆到我家住吧。”弟弟在电话那头吞吞吐吐老半天,最后说:“小靓(我弟妹的小名)想去大姐那住,不好来打扰你。”一听这话,我心里一阵酸涩。大姐家到医院至少比我家远半个小时的路程,再说她家房小,哪有住在我家舒服?可身怀六甲的弟妹情愿挤到她家去,这实在让我不能理解。  
期刊
《水浒传》中有关人性的部分真是经不起考量。比如,为了让秦明上梁山,吴用设计让李逵等人穿秦明的衣服持秦明的兵器到青州城外烧杀。结果,那知府以为秦明已投降了梁山,一怒之下杀了秦明家小。等到秦明不愿意留在梁山,欲回城時,在城门口却看到父亲的人头。于是,他只好重回梁山。还有一个朱仝,入狱后被发配沧州,结果被那知府看中,让他帮着带孩子——这时,又是李逵这厮,抢了那小孩带朱仝上山。在朱仝与李逵争抢孩子时,失手
期刊
我年轻时曾在耶鲁大学担任威廉校长的助理。有一次,我跟随校长和州长一起坐火车去布里奇波特参加活动。那天非常闷热,所有人都汗流浃背。吃饭时,我们来到更加闷热的餐车,厨师和服务员都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州长扯开嗓子喊:“嘿,你们难道不知道要为乘客服务吗?”接着,他对厨师喊:“给我来一份牛排和一份三明治,快点,别抱怨天气,这是你们该干的。”   威廉校长也带着我来到了那个厨师的身边,对他说:“天气这么热,你
期刊
无论如何,我都希望能和哥哥上同一所大学,帮助哥哥完成梦想,相信哥哥一定能活出人生的意义。尽管未来的人生还很漫长,我愿意一直做他的双手,陪着他一直走下去。  480分和404分,是吴建智和哥哥吴建早今年的高考分数。尽管这样的成绩,让兄弟俩都有希望走进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可拿到分数后他们竟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随后,吴建智便在网络上发出了一封求助信:“大家好,我是巧家县第三中学高三的学生吴建智,很荣幸4年
期刊
学者伊拉斯谟曾经这样描述理智与情感永无休止的紛争:众神之王朱庇特赋予人们的激情多于理智——两者的比例大概是24:1。为了制衡理智的单极力量,他还扶植了两个暴君:愤怒和贪婪。  理智与这两股联合力量对抗的胜算如何,看看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一清二楚了。理智只好使出了最后一个招数,不断强调道德规范,直至声音沙哑。而愤怒和贪婪则让理智见鬼,而且越来越吵闹和嚣张,直到最后理智筋疲力尽,放弃,投降。  陈
期刊
一切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和死亡,都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打扰。  动物是怎样看待死亡的呢?大象似乎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有同伴倒下的时候,它们会用鼻子拱它,试图帮它站起来。如果还是不行,它们就知道那头象已经死了。之后它们就会待在死去的同伴身边,久久不肯离去,仿佛是在凭吊。   黑猩猩的孩子死后,就算孩子的身体已经干瘪得像木乃伊一样,妈妈还是会抱着不放。动物多半是懂得死亡的吧?  
期刊
生命是一个不断和过往告别的过程,愿你,珍惜眼前人,走好脚下路,认真地去过好每一天。  1996年,我读高三。临近高考,为放松,班里组织了一场毕业晚会。   我们聚集在学校附近的一个舞厅,彩色球形灯在头顶亮起,同学们一个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一个男生说:“我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就给大家念首诗吧。”   “十几年前,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我也许不会再见着那笑的人,但是我很感谢,他笑得真好。”  
期刊
父親不赞美我,就是自己在那边哭。我也是百感交集,红着眼眶站在台上想:当时你对我哭,是因为我是不良少年;现在你对我哭,是因为我是博士。  我终于了解,父亲对我的责骂,都是出自真心的期盼。   父亲寡言,但很严肃,在同乡与朋友之间深受尊敬、信任。他有很多想法和别人不太一样,一个就是他喜欢人前教子,在别人面前打骂、教导儿子;第二是相信棒头出孝子,因为我爷爷当年就是用打的,而且打得很严重。   七八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