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满满的爱,陪你去湖海山川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以不远不近的距离化作我身旁的路灯,倾尽全力守护我走过黑暗,等到光明到来的时候,又悄悄地退出我的世界。
   1
   我的母后大人原名叫江晓凤,她年轻时做事火辣,就像百慕大三角,拥有着强大的磁场,所以身边的熟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热乎乎地喊她“江姐”。在外雷厉风行的江姐,在家却总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
   芜湖到湘西,颠簸的一千多公里,是我和江姐的第一次出门远行。我背着包走在前面,她满脸兴奋地跟在后头。火车窗外,一路山清水秀,层峦叠嶂,江姐拿着她像素八百的手机连拍了好多张,还自鸣得意地来来回回翻看许多遍。我摸着已经冷透的“康师傅”无奈地对她说:“妈,吃面。”她给我削苹果时,我随便翻了一下她视为珍宝的照片,发现全部都没有对焦。
   湘西地偏,我们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才挤上去学校的汽车。这时,江姐像朝启夕败的喇叭花,精神气儿已然不见。她靠在椅背上,全身冒冷汗,吐了一袋子的酸水。刚下车,江姐双腿一软,直接瘫倒在车站。晕车加上水土不服,她上吐下泻了整整三天。
   湖南人无辣不欢,肠胃不好的江姐却是半点辣都吃不得,我跑了好几条街才买来一碗清汤面,胃早就吐空了的她把面条吸得直响。我看着眼前头发蓬乱的江姐觉得她不该是这个样子,她应该永远像她曾经那样精明干练,在办公室里指点江山。
   半个月前,江姐毫不犹豫地辞去了高薪工作,跋山涉水陪我来湖南读大学。为了省钱,她在我学校旁租了一间“全裸”式房子,里面什么也没有,唯一的家电是她从房东那里买来的一台二手空调。“你的寝室没有空调,夏天热得不行了就过来睡。”
   我看着她脱下黑白职业装穿上围裙,蹲在地上擦瓷砖的样子觉得别扭极了。
   江姐来湘西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她和《山河故人》里的张晋生一样,操着浓重的乡音,这里的人常常听不懂她说话。如果我在场,就用普通话给她翻译。可是大多数时间,她一个人逛菜市场、购物、锻炼身体,性格爽利的她十分想融入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可是别人地道的湘西话总让她找不到边儿,处于“失语”状态的她很痛苦。
  
   2
   江姐把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厨房。她隔三岔五地就往我的寝室跑,变着花样送来鸡蛋炖银鱼、芥菜圆子、卤水板鸭等家乡菜,极大满足了我和室友的五脏庙。她的忠实粉丝维维满嘴鸭肉,含糊不清地说:“阿姨,你做的菜比我妈做的还好吃!”每当这时,江姐的脸上就会洋溢着骄傲的笑容。
  不到半年,江姐的包里塞满了这里的超市购物卡、兑换券还有车票。湘西是山城,交通不发达,连高铁也没有。中途回家的江姐只得凌晨坐火车去长沙,在车站等到深夜再坐高铁到合肥,第二天中午下车后,再在半个小时内狂奔到汽车站坐车回家。
  江姐的胳膊受过伤,很难使上劲儿。我给她在网上买票,电脑经常自动选择上铺。准备去卧铺睡觉时,她只能右手死死攥着扶手,左手搭在床上,像一只蜗牛,半天才爬动一层梯子。偏偏江姐人到中年有些尿频,每隔几个小时就要上厕所,她只好不停地爬上爬下。我心疼地给她贴刺鼻的膏药:“你回家吧,省得来回折腾。”江姐头摇得像拨浪鼓,她既放心不下患“三高”的刘哥,也不舍得我。
   江姐像候鸟,永远都在两地迁徙。每月在湘西住两周,在家住两周,车上待两天,这就是江姐2016年到2020年全部的生活。
   我一直觉得上帝放倒了时光的卡带,18年后才想起翻过面儿来。
  很多年,我有关江姐的记忆都是一片空白。小时候,家里生活很拮据,债台高筑。记得刚上小学,江姐突然给我买了很多衣服,好几件上衣都能垂到我膝盖。“妈妈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在家要乖。”我扬起脑袋问:“那你今晚回来吗?”她摇头,“明晚呢?”她的怀抱突然又紧了些,我再没等到回答。
  直到一天晚上,江姐没有回来。我被干妈接回了家,她在客厅装了一道推拉门,隔出一小块地方给我做房间。我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春期,而我成长时所有的表情,江姐只能靠电话猜测。那几年,别人总是误将干妈当作我的母亲,我急红了脸,大声地解释,以至于在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时,总是捂着耳朵流泪。
   后来,我才知道那些年江姐在服装厂缝扣子、小餐馆洗碗、摆地摊。什么苦活累活都干,把钱攒着寄给干妈供我读书。晚上,她还拖着酸软的身子去夜校考各种证,才换来之后光鲜体面的工作。
  
   3
  可我终究辜负了江姐的付出。高考成绩出来后,我的分数勉强够上外省的一所二本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后,江姐盯着封面上红彤彤的“吉首大学”4个字,问我:“吉首在哪?”“在湖南。”她拿出地图说:“你点给我看看。”我指着贵州和湖南接壤的那条线:“大概在这附近。”
   江姐突然就哭了,她难过她的女儿要去地图上都找不到名字的大山里生活。“妈,好歹也是一所省重点学校,待遇不会很差的。”“我看过《湘西剿匪记》,那里以前可是土匪窝!”她哭得快喘不过气来。第二天,江姐便在刘哥的支持下,果断辞去工作,大包小包的和我一起来了湖南。
   搬进出租房的第一天,江姐激动地睡不着。她反复地说:“平时你得住学校,和同学处好关系,周日回来就行。”我轻轻“嗯”了一声。
   半夜我睡醒,瞥见江姐正靠在床头打毛衣。她戴着老花镜,双手生疏地捋毛线,好半天才在針头绕一圈,小橘灯散发着柔柔的光。这只出现在小学日记本里的场景,却在我的18岁上演。我心酸得厉害,把头埋在被子里,很小声地呜咽。
   虽然她迟迟才来报到,但怀揣着数不尽的爱与温柔,晚些又有什么关系呢?
   大四的冬天,我患了记忆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感冒,拖拖拉拉一个月还没有好。医生检查是得了鼻窦炎。江姐落魄地坐在凳子上,十分自责,眼泪大把地砸下来。
   我胆子小,不愿做手术。江姐便从老家背来许多干艾草,熬生姜艾草水给我熏脚,按摩。她天蒙蒙亮就起床,守在菜市场门口等进城的农民,买最好的母鸡和枸杞炖汤给我喝。病得晕晕乎乎的我不再反感她的唠叨,任由她摆布,乐得江姐的眼睛笑得眯成了花:“女儿,等你考上研究生,我还来陪读!”
   和新闻里那些与子女一起上大学的“宝妈”不同,江姐知道在她缺席我生命的那些年,我已经把自己织成了一块锦,不需要她来添花。她以不远不近的距离化作我身旁的路灯,倾尽全力守护我走过黑暗,等到光明到来的时候,又悄悄地退出我的世界。
   4年,174张车票,来回三万多千米。从不出远门的江姐用脚步为我走出一幅地图。她放弃追逐自己的天南地北,只想用满满的爱,陪我去湖海山川。
   朱琳摘自《哲思·彩版》
其他文献
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个称呼,却藏着亲人之间相处的学问。  弟妹从老家来省妇幼保健院生小孩,离预产期还有一个星期,我在电话里对弟弟说:“带你老婆到我家住吧。”弟弟在电话那头吞吞吐吐老半天,最后说:“小靓(我弟妹的小名)想去大姐那住,不好来打扰你。”一听这话,我心里一阵酸涩。大姐家到医院至少比我家远半个小时的路程,再说她家房小,哪有住在我家舒服?可身怀六甲的弟妹情愿挤到她家去,这实在让我不能理解。  
期刊
《水浒传》中有关人性的部分真是经不起考量。比如,为了让秦明上梁山,吴用设计让李逵等人穿秦明的衣服持秦明的兵器到青州城外烧杀。结果,那知府以为秦明已投降了梁山,一怒之下杀了秦明家小。等到秦明不愿意留在梁山,欲回城時,在城门口却看到父亲的人头。于是,他只好重回梁山。还有一个朱仝,入狱后被发配沧州,结果被那知府看中,让他帮着带孩子——这时,又是李逵这厮,抢了那小孩带朱仝上山。在朱仝与李逵争抢孩子时,失手
期刊
我年轻时曾在耶鲁大学担任威廉校长的助理。有一次,我跟随校长和州长一起坐火车去布里奇波特参加活动。那天非常闷热,所有人都汗流浃背。吃饭时,我们来到更加闷热的餐车,厨师和服务员都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州长扯开嗓子喊:“嘿,你们难道不知道要为乘客服务吗?”接着,他对厨师喊:“给我来一份牛排和一份三明治,快点,别抱怨天气,这是你们该干的。”   威廉校长也带着我来到了那个厨师的身边,对他说:“天气这么热,你
期刊
无论如何,我都希望能和哥哥上同一所大学,帮助哥哥完成梦想,相信哥哥一定能活出人生的意义。尽管未来的人生还很漫长,我愿意一直做他的双手,陪着他一直走下去。  480分和404分,是吴建智和哥哥吴建早今年的高考分数。尽管这样的成绩,让兄弟俩都有希望走进他们梦寐以求的大学,可拿到分数后他们竟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随后,吴建智便在网络上发出了一封求助信:“大家好,我是巧家县第三中学高三的学生吴建智,很荣幸4年
期刊
学者伊拉斯谟曾经这样描述理智与情感永无休止的紛争:众神之王朱庇特赋予人们的激情多于理智——两者的比例大概是24:1。为了制衡理智的单极力量,他还扶植了两个暴君:愤怒和贪婪。  理智与这两股联合力量对抗的胜算如何,看看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一清二楚了。理智只好使出了最后一个招数,不断强调道德规范,直至声音沙哑。而愤怒和贪婪则让理智见鬼,而且越来越吵闹和嚣张,直到最后理智筋疲力尽,放弃,投降。  陈
期刊
一切自然界生物的生长和死亡,都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打扰。  动物是怎样看待死亡的呢?大象似乎知道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有同伴倒下的时候,它们会用鼻子拱它,试图帮它站起来。如果还是不行,它们就知道那头象已经死了。之后它们就会待在死去的同伴身边,久久不肯离去,仿佛是在凭吊。   黑猩猩的孩子死后,就算孩子的身体已经干瘪得像木乃伊一样,妈妈还是会抱着不放。动物多半是懂得死亡的吧?  
期刊
生命是一个不断和过往告别的过程,愿你,珍惜眼前人,走好脚下路,认真地去过好每一天。  1996年,我读高三。临近高考,为放松,班里组织了一场毕业晚会。   我们聚集在学校附近的一个舞厅,彩色球形灯在头顶亮起,同学们一个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一个男生说:“我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就给大家念首诗吧。”   “十几年前,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我也许不会再见着那笑的人,但是我很感谢,他笑得真好。”  
期刊
父親不赞美我,就是自己在那边哭。我也是百感交集,红着眼眶站在台上想:当时你对我哭,是因为我是不良少年;现在你对我哭,是因为我是博士。  我终于了解,父亲对我的责骂,都是出自真心的期盼。   父亲寡言,但很严肃,在同乡与朋友之间深受尊敬、信任。他有很多想法和别人不太一样,一个就是他喜欢人前教子,在别人面前打骂、教导儿子;第二是相信棒头出孝子,因为我爷爷当年就是用打的,而且打得很严重。   七八岁
期刊
在甘地领导印度实现独立之后,有一次访问了英国。当他和另外幾个人走在伦敦的几条大街上时,一座著名珠宝店的橱窗吸引了他的目光。   甘地站在橱窗前,端详着里面价格不菲的宝石和精美的首饰。珠宝店的老板一眼认出了甘地,马上出了门,到街上迎接他。  “荣幸您会光临这里,看看我们的店吧,我们这里有很多名贵的珠宝,又漂亮又高雅,您喜欢哪件,我愿意免费赠送给您。”  “是的,你们这里的每一件奇珍异宝都让我开了眼
期刊
“这是必要的。”那个男人说,“这十年来,每到蔷薇花开放的季节,我们每天下午三点钟都会来到这里重复这件浪漫的事情。”  我驾车去西雅图的时候,经过一个小镇。我走进了小镇上的一家路边餐厅。   在靠玻璃窗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大约50多岁的女士。她虽然不再年轻,但依旧线条优美,打扮简洁而入时。另一边的角落里,坐着一个差不多年纪的男人,他一边喝着牛奶一边盯着那个女士。   当我留意到那个男人的眼神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