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物理教学学生学习的质量,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作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STS教育理念,探讨高中物理引入STS教育理念的意义作用,并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探索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STS教育理念;高中物理;渗透
STS是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复杂而系统的学科,人们对于STS教育的研究经历了很长时间,最终认定STS教育不仅是一门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关的交叉学科,并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学科,体现着新的价值观、科学观、教育观与社会观。将这一理念应用于高中物理教育中,正符合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培养目标与发展定位。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物理课是高中阶段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实施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培养技能的任务,物理课程的教学承载着传授学生基本物理科学知识的任务,而且负责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任务。但是目前很多的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有些偏离,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轻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像物理这样的基础学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所学知识用不上,而且掌握起来费劲,并出现厌学的现象,教学效果不佳。
二、STS教育理念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STS教育理念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正体现着知识的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三方面相结合进行传授,体现了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宗旨。将STS教育理念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更加有效地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果。
(1)突出高中办学的特色。高中的办学宗旨既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性人才,突出学生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物理本身是一门实验、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STS教育的引入,要求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突出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价值,突出实验、实践及其应用,不仅使学生掌握这些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2)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开展。高中物理引入STS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STS教育中,教学内容与形式变得更加开放,经常需要引入一些现实中的问题到物理教学之中,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课内、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突破传统教学中光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模式,注重强调实践能力,个人素质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一次讲座中说: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起跑领先,终点落后?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名列前茅,却没有人能获得诺贝尔奖?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在中小学教育中给学生动手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太少。STS 教育的加强,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物理教学中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较少,所学知识也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高分,但经常是取得高分,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社会实践的适应能力差。STS 课程内容与社会、技术紧密结合,强调与其密切相关的技术系统、社会环境、认知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努力将学习者置身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试图将书本中的概念、原理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同时强调科学系统的开放性,根据世界的变化趋势不断更换主题,不局限于课本。它内含了一种开放的新科学观,即科学不是一个“独立变量”,而是嵌在社会中的一个开放系统。使学生在社会中、在应用中学习物理知识,懂得科学技术应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为公众利益服务,并对科学技术应用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持积极态度,尽可能提出合理的对策和行动。
三、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实施
著名物理教育学家朱正元教授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在物理教学中大力倡导简单可行的替代实验,将生活中可利用的物品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来展示物理的现象与规律,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良好科学素质。本人利用自己多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在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理念的应用的尝试。
(1)实验教学法。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很多的物理知识与现象规律需要通过实验将知识由抽象变得简单化,通过简单的实验对当前一些科技和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合理有效的解释与说明。例如:气体压缩液化的实验,这一知识点在生活中得到体现的地方很多。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医院中的液化氧气瓶,运载火箭的助推器里边都是气体液化的表现形式。教师在做实验的同时,将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也同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更让学生明白了物理知识的一些用途。
(2)设疑导入法。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現象出现只是我们有时候少于发现。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设疑,并导入所学内容给予解释。
(3)实践体验法。高中最大的特色是多数高中都实行了校企结合办学的方式,目的也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教学中也应该体现这一特色。例如:在学习完电路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模拟自行设计楼道的电路,并提出设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监管与指导下,完成电路安置,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4)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真实的实例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案例中蕴藏物理知识原理的理解。例如:物理中的共振原理,教师可以引用历史上的多起共振产生的事故的例子来讲解,并启发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思考如何去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或者更好地利用共振原理去处理一些事情。
综上所述,STS教育理念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为高中物理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气息,使得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知道知识的具体应用之处。这正好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培养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马会端.论我国STS教育及其模式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2002(1) . [2]黄信斌.浅谈STS教育对物理教师的要求[J].广西教育, 2003(1) .
(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
关键词:STS教育理念;高中物理;渗透
STS是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复杂而系统的学科,人们对于STS教育的研究经历了很长时间,最终认定STS教育不仅是一门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关的交叉学科,并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学科,体现着新的价值观、科学观、教育观与社会观。将这一理念应用于高中物理教育中,正符合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培养目标与发展定位。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物理课是高中阶段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实施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培养技能的任务,物理课程的教学承载着传授学生基本物理科学知识的任务,而且负责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任务。但是目前很多的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有些偏离,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轻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像物理这样的基础学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所学知识用不上,而且掌握起来费劲,并出现厌学的现象,教学效果不佳。
二、STS教育理念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STS教育理念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正体现着知识的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三方面相结合进行传授,体现了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宗旨。将STS教育理念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更加有效地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果。
(1)突出高中办学的特色。高中的办学宗旨既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性人才,突出学生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物理本身是一门实验、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STS教育的引入,要求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突出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价值,突出实验、实践及其应用,不仅使学生掌握这些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2)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开展。高中物理引入STS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STS教育中,教学内容与形式变得更加开放,经常需要引入一些现实中的问题到物理教学之中,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课内、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突破传统教学中光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模式,注重强调实践能力,个人素质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一次讲座中说: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起跑领先,终点落后?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名列前茅,却没有人能获得诺贝尔奖?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在中小学教育中给学生动手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太少。STS 教育的加强,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物理教学中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较少,所学知识也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高分,但经常是取得高分,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社会实践的适应能力差。STS 课程内容与社会、技术紧密结合,强调与其密切相关的技术系统、社会环境、认知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努力将学习者置身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试图将书本中的概念、原理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同时强调科学系统的开放性,根据世界的变化趋势不断更换主题,不局限于课本。它内含了一种开放的新科学观,即科学不是一个“独立变量”,而是嵌在社会中的一个开放系统。使学生在社会中、在应用中学习物理知识,懂得科学技术应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为公众利益服务,并对科学技术应用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持积极态度,尽可能提出合理的对策和行动。
三、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实施
著名物理教育学家朱正元教授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在物理教学中大力倡导简单可行的替代实验,将生活中可利用的物品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来展示物理的现象与规律,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良好科学素质。本人利用自己多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在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理念的应用的尝试。
(1)实验教学法。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很多的物理知识与现象规律需要通过实验将知识由抽象变得简单化,通过简单的实验对当前一些科技和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合理有效的解释与说明。例如:气体压缩液化的实验,这一知识点在生活中得到体现的地方很多。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医院中的液化氧气瓶,运载火箭的助推器里边都是气体液化的表现形式。教师在做实验的同时,将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也同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更让学生明白了物理知识的一些用途。
(2)设疑导入法。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現象出现只是我们有时候少于发现。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设疑,并导入所学内容给予解释。
(3)实践体验法。高中最大的特色是多数高中都实行了校企结合办学的方式,目的也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教学中也应该体现这一特色。例如:在学习完电路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模拟自行设计楼道的电路,并提出设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监管与指导下,完成电路安置,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4)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真实的实例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案例中蕴藏物理知识原理的理解。例如:物理中的共振原理,教师可以引用历史上的多起共振产生的事故的例子来讲解,并启发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思考如何去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或者更好地利用共振原理去处理一些事情。
综上所述,STS教育理念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为高中物理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气息,使得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知道知识的具体应用之处。这正好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培养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马会端.论我国STS教育及其模式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2002(1) . [2]黄信斌.浅谈STS教育对物理教师的要求[J].广西教育, 2003(1) .
(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