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暂困生的作文提高途径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农村小学暂困生的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
  
  1.一多作文的口水话多、语句不通,错别字较多、漏字较多,逻辑混乱;主要的原因是:①学生方面:a、智商问题:发育迟缓;b、身体问题,如发病多等;c、性格问题,如不喜欢说话等;d、知识累积问题:如识字量少等;e、个人的情感态度问题:学习缺乏主动性等问题。②教师方面:责任的缺失,对暂困生不能及时的查缺补漏;③家长方面:有的学生不会的,家长本身就不懂;有的管不了,农活多,或有些家长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管教。
  2.二少 内容少,三言两语。有的是无话可写,有的是有话不会表达,写出的作文内容干巴,想像贫乏。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对所写的作文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感受,所以是无话可写;二是有的学生有内容可写,就是不懂如何写,缺乏作文技巧的指导;三是学生的观察少,体验少,阅读少,平时的积累少等方面的原因。
  3.三假 写空话、写假话。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想写的内容,怕老师说没有那么高尚,所以不敢写,不敢放开去写,只好写假话;二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高分,布置学生背“优秀作文”,到了作文时就“默文”或“截文”。
  
  二、提高农村小学暂困生作文能力的途径
  
  1.分类指导 不搞“一刀切”。暂困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暂困生个个进步,人人过关。要促进暂困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首先要摸清暂困生的作文现状,把存在的问题分为识字类、语法类和写作方法类等问题,然后,找出施救的办法,对症下药。例如:针对学生无话可写的情况,作文的题目必须紧密联系暂困生的生活实际,所写内容必须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特别要结合农村孩子生活情趣,如:下田割稻、上山摘果、打柴、放牛、挖红薯、刨花生、下河捉鱼摸虾、钓螃蟹、烤红薯……还有民风民俗,如清明节、春节、端午节、社祭等,这些就是习作的很好素材,引导学生寻找这些素材,可以写成了许多富有情趣的文章来。同时,注意教他们学会做人,避免作文的“空”、“大”、“假”问题。说真话就是作文,“文如其人”都说明这一个道理,弄虚作假,只能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针对学生不懂修改文章的问题,教给暂困生修改文章方法等等。
  2.培养兴趣和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情感方面的因素,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暂困生作文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例如:让暂困生自己出题目,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先做到有话可写,言之有物。作文要能引起暂困生的兴趣,对暂困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通过让暂困生先写得开,再到写得顺,这样螺旋上升,分步递进,不断提高作文能力。当暂困生真正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暂困生作文的长进就没有什么疑问了。反之,教师强行命题,限定字数、规定写法,暂困生被动作文,极不利于消除暂困生作文的畏惧感和树立暂困生写作的信心。
  3.多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有写作的冲动。教师要经常借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给这些暂困生看,鼓励学生之间互卡目借书,举办读书活动月等等,让暂困生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4.多练 “业精于勤,荒于嬉。”特别是暂困生,许多暂困生的形成是知识累积、缺乏训练造成的,所以应勤练笔。可以进行想像练笔,培养暂困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孩子的童年是梦的季节,通过让暂困生续写童话故事《乌鸦被骗后……》等等,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可以进行仿写练笔,可根据《桂林山水》的第二自然段进行仿写;又如仿写《可爱的草塘》的结尾段等;写读后感,学了课文后,可以根据文章内容中心,写读后感,如:《我的战友邱少云》、 《一夜的工作》等;写日记,把写作能力落实到每天的日记上来,把写日记当做一个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
其他文献
广西首批示范高中——武鸣高中创办于1908年,座落在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壮乡武鸣的灵水湖畔,现有教职工161人,教学班43个,学生2800人,校园占地面积170亩,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是广西素质
【正】 我国现有教师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要改变这种状况,一要大办师范教
最近有两个同学的表现对我触动很大。一是一个性情较烈的男生,与同学相处,有一丁点摩擦就恶言相向,武力威胁。他上课搞小动作,教师一批评,马上就暴跳如雷,谩骂甚至殴打老师,结果受到了处分。另一个是一位性格内向的女生,一次安排座位后,坐在后排的她竟趴在课桌上抽泣.问其原因,原来是不愿坐在后排。作为班主任。对这两个学生的表现,我在痛心、无奈的同时,隐约感到他们身上少了一样东西:豁达。  凭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努力实践着体育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等都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可以说,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许多盎然生机。但由于我们教师认知的偏差,在参与课改实践进行课堂教学时,常常容易出现“过度现象”,影响了体育新课程的健康发展,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思考。    一、过度在每节课中都强调全面的
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    (一)学科理念的定位    信息技术课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着眼于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获取采集、加工、处理、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课教学需要构建全新的教学方法。要在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从
所谓恶性冲突是指心理上相互排斥、怀疑,行为上不能合作的一种人际关系,常表现为摩擦、反感、对抗和争斗等.而师生之间的恶性冲突,近年来时有发生,有些地方表现更为严重,直接
从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供应商议价能力、客户议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的产业竞争环境,提出了整合、重组科技期刊既有资源,把握产业演变规律、实施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教学中学科综合在普通学校确实存在滥用的迹象:一上课就非得要求学生画画、朗诵、做形体动作、跳舞或戏剧表演,尽管这些环节并非是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和音乐教学方式等所必需的;经常勉为其难地非得在非艺术人文学科的自然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等与音乐之间寻找联系;而并不得法的学科综合又往往充塞着大半个课堂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样的学科综合使得本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音乐课堂充满了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