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处理肾小管细胞来源外泌体修复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精细化手术方式夹闭双侧肾动脉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模型,探讨缺血预处理(IPC)肾小管细胞来源外泌体对RIRI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5只雌性SD大鼠,分成5组(n=5):假手术组、模型组、灭活组、常氧组、IPC组。假手术组仅游离双侧肾动脉即消毒关闭背部切口。模型组建立RIRI模型;灭活组、常氧组、IPC组建立RIRI模型后24 h尾静脉分别注入200 μg的灭活外泌体、正常外泌体、IPC外泌体。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肾小管细胞外泌体形态和大小,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TA)检测肾小管细胞外泌体浓度和粒径。

结果

模型组血清Scr、BUN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

其他文献
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功能是1型糖尿病(T1DM)的重要病因,一些单基因自身免疫性综合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T1DM发生,这是深入认识自身免疫和T1DM的重要疾病模型。本文对已知的8种与T1DM相关的单基因自身免疫性综合征的诊断、治疗、遗传检测等方面作综述,为T1DM的诊疗拓展思路。
1型糖尿病(T1DM)是T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未经治疗的T1DM病情可迅速恶化。早期预测及诊断可及早对患者进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免疫系统在T1DM患者的β细胞破坏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标志物的出现为疾病的诊断和预测助了一臂之力。本文将结合数年来各种队列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果,从体液免疫标志物和细胞免疫标志物两个方面来综合探讨免疫学标志物在1型糖尿病预测及诊断中的应用。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大流行带来了严重的卫生经济负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不断攀升。随着对糖尿病机制理解的深入及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基因检测尽早诊断糖尿病,帮助精准分型及治疗也受到更大的关注。本文探讨糖尿病遗传学易感或致病基因研究,总结不同类型糖尿病的基因诊断进展。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附件扭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睾丸附件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保守组(25例)与手术组(81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106例睾丸附件扭转患儿均获得痊愈,手术组患儿住院时间[(5.61±1.04)dvs(11.32±1.89)d]、疼痛缓解时间[(9.11±2.56)hvs(68.50±19.87)h]、阴囊水肿消失时间[(5.11±1.08
目的探讨边支保护技术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完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边支保护技术在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相关评价指标包括(1)影像学:靶病变血管及分支血管的血流通畅情况;(2)临床表现:72h内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事件及1个月随访结果。结果共9例患者在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过程中进行了边支保护,术后靶血管血流均明显改善,且病变累及的分支血管血流没有受到影响;术后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勃起功能障碍(DMED)的发生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的相关性,分析FGF21在DMED发生中的作用,探讨其对DMED的预测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泰安市中心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61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组(DMED组,n=30),2型糖尿病组(DM组,n=31),同时选取32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查体、生殖器检查及抽血进行生化分析,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
目的研究煤矿社区≥48岁中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7月至10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大同煤矿社区中老年人进行基本信息调查;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单因素分层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睡眠、独居、体育锻炼、社会活动、吸烟和饮酒状态、体重指数、慢病等因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48~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TA)辅助下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FSILMP)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MF)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高度近视性MF的患者41例/44眼,所有患者行25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TA辅助下FSILMP术。通过TA颗粒标记黄斑区的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前膜及内界膜(ILM),行FSILMP术。观察术后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RT)的变化、MF愈合的情况以及术后黄斑裂孔发生率。为便于统计,本研究将小数视力通过logMAR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微小RNA-221(miR-221)和微小RNA-127(miR-12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重症肺炎患儿151例作为重症肺炎组,根据在院期间患儿预后分为死亡组(16例)和存活组(135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查体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微阵列分析重症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miRNAs表达,选择上调或下调(选择依据为差异表达变化≥2倍阈值和P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儿临床特征及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25羟基维生素D[25(OH)D]、嗜酸性粒细胞衍生神经毒素(EDN)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株洲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00例AD患儿为AD组,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分析AD患儿临床特征,对比两组血清ApoA1、25(OH)D、EDN水平差异,探讨血清ApoA1、25(OH)D、EDN水平与AD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200例AD患儿男女构成比为1.41∶1,发病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