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binw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有弹性的,给教材编写和教学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师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降低对教材的过分依赖,有利于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新课程目标要求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它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语文教学要依据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利用教材让学生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结合古诗《赠汪伦》的教学,谈谈创造性使用教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粗浅体会。
  1.创设情境,赋材料以生命的活力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执教者的创造性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予材料生命的活力,使材料回归生活,走向学习者。
  教学《赠汪伦》一课,为了尽快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出课题,把平时积累的一则材料——《赠汪伦》一诗的传说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汪伦是唐朝有名的歌手,并且很有才学,家住安徽径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很喜欢李白的诗,也很想结识李白。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就想邀李白前来做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了一条妙计……邀来了李白。李白知道实情后,对汪伦毫不见怪,更为汪伦交友的热情所感动,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一诗给他,表示心底的谢意。”对于李白和汪伦的这段佳话,学生听得兴趣盎然。以故事、时代背景引入新课,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轻松自如地把学生带入诗境中。
  2.自主探究,变被动地学会为主动地会学
  在课堂文化观看来,课程是学生自我适应基础上的文化再生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是静态的复制、被动的适应,而是动态的生成、主动的建构。服务于这一理念,《赠汪伦》一课采用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地学会为主动地会学。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放手让他们去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的意境。在这一步骤中,我重点设计了“多读、探究、交流、吟诵”四个环节。
  (1)多读。引领学生应用多种形式读诗。比如: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采用学生领读,小组读诗,男生、女生赛读诗等多种方式,逐步达到流利地读。熟读之后,学生个别读诗。学生对文本熟悉了,读透了,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理解古诗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感知诗意,进入诗境,分析诗人写诗时的心境,从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进入诗中与诗人产生共鸣的境界。
  (2)探究。学生自读后,走进诗中后,将个人对诗的体会、学习所得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互相交换心声,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同学相互研究解决。在研究难题时学生又一次走进了诗中,又一次和诗人交谈,理解深刻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视诗人为知己的感受。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交流,将对诗的理解升华。
  (3)交流。交流是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平台,我设计以多种形式交流,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毫无负担地参与到交流中。如: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敢于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教师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4)吟诵。学生交流学习所得后,满腔情感要有所宣泄、流露,教师引导学生配上背景音乐反复吟诵,充分感悟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我相信学生伴随着优美、舒缓的乐曲,置身于诗的意境之中,体察、感悟、陶醉,以声传情,此时的朗读是最精彩的。
  3.自由活动,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时空
  教学发生的逻辑起点是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自由、充分地发展,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同伴的合作交互作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材的沟通、加工、创造,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本节课突破常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学生能背诵、默写古诗之后,安排学生自由活动,提供了学生自主发展的时空。教师的角色是“导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
  综上所述,教教材不是目的,用教材来教才是真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丰富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开发教材内外的可用性教育因素,将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达标与发展各种教材内容进行一体化的整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鉴赏力,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积累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大趋势之一就是信息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信息化技术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在这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今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区域活动是幼儿们乐于参与的活动,在
目的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面疾病,活体显微结构的观察有助于治疗与随访。方法用海德堡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了2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翼状胬肉组)以及2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
目的创伤等因素造成的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退变是骨科常见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干细胞尤其是骨髓来源干细胞的研究促进了组织工程在骨关节领域的发展。文中研究体外单层培养条
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的事业,要为此奋斗永远,教学多年,以下
随着全球化、一体化的推进,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幸福观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弗洛姆幸福思想的基本内涵,以期为我们今天探索当代大学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DED)发病机制复杂,勃起相关的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及神经组织均受到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作为学生重要的社交工具,其课堂教学的“活水”为何物?当然是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学生是在实际生活中的群体,周围的环境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学生,学生对生活最亲切,实际的
【案例背景】因音乐教室不够用,每周五的第三节四(6)班的音乐课只能在教室上。像往常一样,我背着包夹着电子琴,第二节一下课就来到班上做课前准备:架好电子琴、把音乐书放在实物投
目的高龄患者因神经系统等疾患,为加强营养多需行胃造口术,普通胃镜检查治疗时,因机械性刺激可能引起患者血压迅速升高、心律失常等,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