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方成蜜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nggoig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暖花开,姹紫嫣红,又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在花香的引领下,“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正忙着采花酿蜜呢!我们品尝着甜美的蜂蜜时,一定不会忘记,我们嘴里含着的蜜糖是蜜蜂们采集了多少花粉的结晶呀!蜜蜂酿蜜需大量花粉,已是众所周知,学生习作,何尝不是犹如蜜蜂酿蜜呀?只有当学生脑中储藏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在提笔习作时才能文源思涌,下笔有神,酿出精品习作。写出的文章才能使人如尝甘蜜,或惊喜万分,拍案叫绝;或回味无穷,意犹味尽;或如沐春风,沁人心脾。
  从教十来年来,我曾被以上现象困扰过,于是总结失败的教训,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加上自己的探索,且行且思,我认为要改变学生习作“忧郁症”的关键一点就是首先要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去体验,去记录,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同年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那如何才能丰富学生习作素材呢?在此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及看法,以求教各方。
  一、火眼金睛,观大千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观察积累是重要方法之一。在我们的身边,既有变化莫测的自然景观,也有千姿百态的风景名胜,既有喜怒哀乐的人情世故,也有与众不同的民俗民风;既有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也有日新月异的新鲜事物。这些都可以,也应该成为学生习作的素材。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人、事,并根据观察的对象不同,告诉他们观察的重点也不同。
  (一)观察四季交替、寒来暑往、日月星辰、风雷雨电、山川河流、花鸟虫鱼……重在观察它们的“奇妙”。感觉它们的千奇百怪、变幻莫测、美不胜收……
  (二)观察周围的物体,大到高楼大厦、亭台楼阁、大街小巷、小到一件礼物,一个玩具,一个学习用品……引导孩子们从物体的各个角度观察其“形状”,研究其特点,探究其来历,并以此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与事,由表及里,以小见大,不断循序渐进,加大观察的难度,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实践中习得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丰富习作素材。
  (三)观察社会生活,要注意身边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观念、新产品,与时俱进,感受社会生活中的“新鲜”。
  (四)观察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如观察亲朋好友之间,师生之间,与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事情,重在观察事情的经过,从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故事中感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五)观察人的心灵,感悟人物的“心灵美”。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言美、行为美、情操美、道德美的人并不少见,我引导孩子们细心地去观察,去捕捉,让其成为习作的素材。同时在观察“心灵美”的过程中,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学会区别假、恶、丑。观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然,如果用心寻找、挖掘,周围会有更多的事物可以成为观察的对象,我鼓励学生“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告诉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如果养成了,对写文章太有用了。”(叶圣陶)
  二、勤于躬行,体验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实践体验的重要性。学生习作的取材,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他们的实践体验。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
  (一)做校园生活的小主人。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达六小时之多,校园生活中,教室里上课的情景,体育课上运动的场面,课余时间的文体娱乐活动,这些都可以成为日后习作的素材。所以要让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让他们对活动有切身的体验,并把深刻的体验记录下来。实践体验是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的最直接途径,而且体验积累的素材印象深刻、真实。一个在学习活动中是旁观者,对活动无动于衷的孩子,他的写作水平不可能有很高。在教学中不妨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到校园生活中去,运动会、篮球赛、文艺汇演、课外游戏、出版报、大扫除、布置教室……做学校生活的小主人,这其中可挖掘出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
  (二)参与家庭生活。要求学生在家中参与家庭活动和自我服务,如探亲访友,邻里交往,购物,学习做家务、饲养小动物,种植花草树木等。让学生在参与生活的同时,体验生活,培养学生认识和参与生活的能力以及热爱劳动的思想。这些活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三)走向社会广阔世界。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学生的生活的范围只局限于学校、家庭,其视野必定狭窄,只有放眼大千世界,才能更大范围感受到日月星辰、花鸟虫鱼、风土人情、日新月异,用自己的真实体验提高自己的阅历,增加知识。现如今珠三角地区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宽裕,假期里,家长也常带孩子出去郊游、观光、旅游,这些都是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的好机会。所以每个长假期,我都布置学生写一两篇游记,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除此,学校也会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春节前给村民送春联,清明节瞻仰烈士陵园,重阳节慰问老人。组织学生参加参加工厂、科技馆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长了见识,也为学生的习作素材库添砖加瓦。
  三、广泛阅读,拓展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整个阶段的阅读量进行了规定,至少阅读150万字,那是因为只有“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阅读不仅可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以学得写作方法、技巧,更可以让学生获得广泛、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有广泛阅读,学生的视野才能开阔,思维才会敏捷,素材库的内容才会丰厚。但现如今,资讯发达,书目繁多,哪些书该读?老师要加以引导,那些经得起时间淘洗的精品应多读。如学习动物描写一组课文后,我给学生推荐《昆虫记》《森林报》;学习了科普知识组文章后,我建议学生阅读《细菌历险记》《穿越地平线》等;学习了描写童年生活的课文,我让学生阅读《城南旧事》《童年》等小说。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一些感兴趣,或与自己生活经验相类似的片断摘录积累下来,日后在习作中有的可以直接使用,有的可以间接所用。班里的一位同学读了《城南旧事》后,想起了自己的邻居——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小英,她与文中的妞儿有相类似的命运。于是写了一篇习作《房东的女儿》,小作者模仿林海音的写法,写出了一个现代版的“妞儿”。是阅读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是阅读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再有,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方便快捷,也可引导学生阅读电子刊物,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广阔的空间,自由的时间里尽情阅读,聚揽习作素材。
  四、笔耕不辍,善于记录
  不难发现,班里习作水平较高的同学,都是比较善于积累的同学,正所谓“善文者必善积累”。要想让习作素材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最好的方法就是记录下来,我尝试了以下记录素材的方法:
  (一)剪贴摘录法:把读到的新奇的、感兴趣的内容剪裁、复印、打印、摘抄下来,并分门别类地收集在素材本里,分类可以按素材的类别,如物、景、人、事;可以得到素材的时间先后进行收集;也可以按素材来源渠道不同进行分类。总之,按学生的习惯对素材进行分类,只要方便日后查找即可。经过几年的积累,班里很多同学都有了厚厚的素材积累本,有的还给素材本取了好听的名字。平时习作,总爱翻翻素材本,常常能找到合适的写作素材。
  (二)随手写“百字文”:亲眼目睹的,亲身体验的,道听途说的,浮想联翩的事情及感受,它们往往都是可遇不可求,稍纵即逝,如果不记录下来,可能就会“过了这家村,没有这家店”了。所以,我建议学生坚持写“百字文”,把印象深刻的人、事、景、物,所见、所闻、所感,及时用简短的文字写下来,不求完整,不拘格式,不求华丽,日久天长,将来习作,翻开“百字文”,素材俯拾即是。同时,这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也是大有益处。
  (三)坚持写日记。“百字文”毕竟是信手拈来的文段,基本上是没有经过分析、整理、归纳的原始材料,而且基于小学生理解、分析、判断能力的有限性特点,他们记录下的未必是有价值的东西,还有的即使素材本身有价值,但是由于观察、思考存在偏差,也不能提取有意义的主题,这时,我便要对学生的“百字文”进行批改,分析,并指导学生从有意义的素材中归纳出主题,完善内容,写成日记。每周写一两篇日记,让素材发挥作用,并以日记的方式进行习作实践。把没有意义、价值的素材剔除,给素材库“减肥”,使它变“精致”。在习作时,打开日记本,找出与习作相关的素材,把日记按习作的要求进行拓展、延伸、修改,不就成了一篇习作了吗?日记既可以帮助提高写作能力,又可以为习作提供素材,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素材积累方式我作主:除了常用的剪、贴、印、抄等记录方法外,实时记录也是一种不错的新方法,如现在很多家庭都有数码照相机、摄相机、多功能手机,把观察、体验、收集到的素材用相片、录像、录音等方式记录下来,让素材变得更形象、生动。如以“难忘的一件事”为主题的习作课上,就有同学把事情相关的相片带到课堂上,以打开记忆的闸门,还有一位同学甚至把去武夷山旅游时拍的录像带到课堂上,看着录像,犹如故地重游,其中的点点滴滴便跃然纸上。
  五、牛刀小试,初见成效
  (一)、神采飞扬,乐于习作:如今我带这个班已经有两年多时间,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习作方面的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在习作课上渐渐少了唉声叹气,抓耳挠腮的现象,多了兴奋、自豪的神情。在四十分钟的习作时间里,越来越多同学能按要求完成习作,而且习作选材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二)、斩获成绩,品尝成功:“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努力,近三个学期的期末知识测试中,我班学生的语文平均成绩都高于镇的平均水平,这离不开学生习作水平的整体提高。更让人可喜的是,我发现有不少学生爱上了写作,除了统一布置的习作作业外,有些学生乐意把平时写的一些文章给我修改、点评。为了让孩子们对习作始终充满热情,上了四年级,我便鼓励他们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征文比赛,让我意外的是班上五位学生的习作在上级组织的书信、禁毒、旅游文化节等主题征文比赛喜获佳绩,其中《森林里的毒品风波》《给刘翔哥哥的一封信》获得一等奖;《大海复仇记》等三篇获二等奖;《毒品呀 毒品》等两篇获三等奖。看着孩子们笑逐颜开地站在领奖台上,感觉先前的付出与艰辛都是值得的,同时也感觉到习作教学不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有话可说,其次才是表达的方法、技巧。习作如酿蜜,采得百花是前提。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情真意切。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和对故乡的无限追思之情。琦君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隽永。在《春酒》一文里作者就是用这样一种洗净铅华的笔调,絮絮地说着自己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积累“”家醅、炮制、挑剔、薏仁。  2、过程与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寻找最优化的教学模式。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两个转变 两个优化 体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脱离不了生活,它可以作为交流信息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一门技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笔者作了一些粗浅地尝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
期刊
摘 要:数学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建立一个相应的认知结构。学习数学,没有活跃的思维是不行的。  关键词:分析问题 思维空间 延伸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数学老师孜孜以求的,但是,你有没有认识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呢。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发生的?怎样才能使它持续发展呢?显然,学生的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亚里士多得曾精辟地指出:“思
期刊
日照图的读取是高考内容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不少学生因不会提取有效信息而头疼不已,下面我将一些主要解题方法及原则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一、在赤道上,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间为当地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间为18:00如下面为其中的两种情况。  1、读下图,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且A在点极圈上,读图后回答  1),此时<a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出生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自然形成了大批学额在30人左右的“自然小班”。在“自然小班”状态下,教与学个体可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大大拓展,那如何发挥“小班”优势来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打破语文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窝煮”的局面,探索语文生动活泼、主动积极、以人为本的崭新的教学活动方式,我们从“分组,分层,分步”的教学策略层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与实践,期待小班中
期刊
“老师,郭峰在打篮球,不站队!”  上课铃声已响过好一会儿,队伍已集合,但郭峰同学还在篮球场奔跑、跳跃的投篮,压根不听体委的指挥。  “老师,我们也想打篮球!”“老师,我们也要玩!”同学们七嘴八舌。  同学们这么热切地盼望上篮球课,可我的教学任务却是通过探究影响跑速的因素,借助多种跑的练习,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摆臂姿势并跑成直线,提高快速奔跑的能力的快速跑教学。我原来预设的导入是通过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
期刊
新一轮课改已经结束近两年,以客观、务实的态度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确实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从实际教学的效果来看,“综合浮躁症”还比较突出,教师过多地重视花样和形式的翻新,把过去“满堂灌”、“满堂问”的形式改变了,可实质还没有跳出“耗时低效”的怪圈,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真正改善。因此,以务实的态度重构课堂教学设计,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是课程改革当中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这里,我们先来
期刊
一、背景介绍:  在我做学生的时候,我的老师就教导我们:“不要吃别人嚼烂的馒头。”现在我也对我的学生说同样的话。的确,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如下场景比比皆是:教师“振鬣长鸣”,学生“万马齐喑”。为此我有过困惑有过叹息,大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格”之感,同时也有过探求。  二、过程简述:  在“环节动物——蚯蚓”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并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在我的一再鼓
期刊
师:从你们的读书声中我仿佛看到了石榴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的情景。多热闹呀!花渐渐谢了,长出了一个个小小的石榴果。想知道石榴果长什么样吗?生:(齐答)想。  师:那就赶快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吧,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次。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得很投入)  [评: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悟,弄懂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清石榴果成长的叙述顺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深入下面学习作铺垫。另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