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照图中隐含条件的读取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照图的读取是高考内容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不少学生因不会提取有效信息而头疼不已,下面我将一些主要解题方法及原则列举一部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一、在赤道上,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间为当地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间为18:00如下面为其中的两种情况。
  1、读下图,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且A在点极圈上,读图后回答
  1),此时<a应该等于( )
  A.23°26′B. 30° C. 45°D. 66°34′
  2).B点的时间可能是()
  A.6月22 日3时 B. 6月22日6时C. 12月22日15时 D . 12月22日18时
  3), 6个月以后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澳大利亚麦收接近尾声B. 南非高原草木凋零 C. 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 D.华北平原喜收冬小
  解析.此图因为北极圈正好出现极昼,太阳应该直射北回归线上,根据在赤道上,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以角等于90°-23°26′,所以<a等于66°34′答案为D;根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间为当地6:00,可知O点时间为早上6时,B点在O点西边时间应该比落后于O点,所以答案应该为A;6 个月后日期应该为12月了,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其相关说法正确的答案只能是A。
  二、发生极昼极夜的范围是(90°-太阳直射点纬度)这条纬线及其以北或以南地区,或者说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90°-太阳直射点纬度。
  如下图,纬线AB的的纬度=90°-a。
  例如下题(双项选择),下图是某日太阳直射地球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2:40,回答下面两题
  1).此时日影朝北的地区是:( )
  A.23°26′S以北的地区
  B.10°N以北的地区
  C.23°26′S以南的地区
  D.南极点
  2).此时地球上出现的现象有( )
  A.太阳直射点位于(10°S,110°E)
  B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回归线大
  C.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中国正在发布一次台风警报
  解析:此图阴影表示黑夜,从图上看北半球出现昼短夜长,说明太阳应该直射在南半球上,且晨昏圈正好与80°纬线相切,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90°-太阳直射点纬度,可以得出太阳直射在10°S纬线上,所以1题答案有B、D两项正确;再根据题目提供的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可以知道太阳直射在110°E经线上,所以2题的A答案正确,太阳直射在10°S,距赤道的距离比距南回归线近,所以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回归线上的大,所以答案B也正确。
  三.某地的下午太阳高度为一定值,则此定值为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
  如下题,下图是赤道及其以北地区三地夏半年某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过程(h是已知数)读图后回答。
  
  1)A地的地理纬度是:。
  2)这一天B地的下午太阳高度是:。
  3)C表示的地方时是: 。
  4)这一天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是:。
  5)A地的正太阳高度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这一天A地太阳高度为定值,说明应该是北极点,纬度为90°N,一天北极太阳高度为定值,根据某地的正太阳高度为一定值,则此定值为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所以这一天太阳应该直射在h°N,B地刚好出现24小时白昼,说明应该是正好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根据公式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90-︱地纬度-直射点纬度︱,通过代入就可以得到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2h°, C表示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所以地方时为12:00,这一天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是(90°-h°)N及其以北地区,;因为A地为北极点,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的23°26′,最小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的-23°26′。
  四、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纬度×2
  如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 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图0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甲地的地理纬度为( )
  A、23°26′N B、66°34′N
  C、22°N D、90°N
  2)、甲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
  A、22°B、44°
  C、11°D、68°
  解析:甲地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没变说明它该为极点,纬度为90°N,故1题答案为D,其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为22°,说明太阳也直射在22°N,乙地正好出现极昼,说明其所在纬线与晨昏圈相切,那么根据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纬度×2,所以就有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为44°,答案为B。
  以上为日照图的几种变式,希望各位同学能灵活而透彻地掌握,当然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方法,需要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 要: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有效引入是成功教学的开始。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物理干兴趣,以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好奇心 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目标由一维转向三维,要求教师做到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探究知识过程,形成科学的思想,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让出课堂,给学生以更
期刊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通过个体的亲历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来意义及引申意义的心理过程。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总是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现象,这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只重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发展的课程观。  语文本身就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学生就不会受到熏陶、感染,更谈不上对表现这些内容
期刊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最令教师头疼的莫过于学生对于作文的厌倦、排斥。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改变学生这一现象呢?我想应找准起点,只有立足于学生、教材的起点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把作文的教学起点归纳为两点:一是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起点;二是同类作文训练中前一篇是后一篇的起点。  [关键词]:起点 阅读 训练     “起”即开始,“点”是一定的地点或程度的标志,“起点”指的是开始
期刊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了一定数量的“后进生”的产生。在一般人心目中“后进生”似乎什么都差,是所谓的双差生,是“朽木不可雕”。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特别是班主任,是不可能放弃这些所谓的差生,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正确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对他们努力做好转化工作,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却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化每一位后进生,使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彻底“脱贫”,
期刊
课文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课文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和道德情操的陶冶,为学生奠定了人生的坚实基础。语文教师应为自己借助语文完善自我而庆幸,更应庆幸的是,我们借助语文教学来完善学生的生命,使他们渐渐脱离凡俗,渐渐情趣高雅,一步步向着人生的美好境界前行。这就需要我们更好的引导学生投入课文,更多的接触名篇佳句,通过对照比较、总结归纳等方式,把思想的触角伸展开来,在感悟、联想、积累、运用的系列活动中达到陶冶情操
期刊
摘 要:黄庭坚以其诗及诗论著称于世,被誉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作为一代诗人,他亦有大量词作流传于世,且风格多样。黄庭坚的时代是词境和词风开始变革的时代,作为一代词人,他以自己独特的山谷诗法注入词的创作中,即所谓的“以诗为词”,使词呈现一种独特的风貌,对后人词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黄庭坚的“以诗为词”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呈现了一种别样的风貌,即“以黄庭坚的诗为黄庭坚的词”,明显具有山谷诗
期刊
教材分析: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情真意切。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和对故乡的无限追思之情。琦君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隽永。在《春酒》一文里作者就是用这样一种洗净铅华的笔调,絮絮地说着自己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积累“”家醅、炮制、挑剔、薏仁。  2、过程与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寻找最优化的教学模式。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两个转变 两个优化 体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脱离不了生活,它可以作为交流信息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一门技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笔者作了一些粗浅地尝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
期刊
摘 要:数学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建立一个相应的认知结构。学习数学,没有活跃的思维是不行的。  关键词:分析问题 思维空间 延伸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数学老师孜孜以求的,但是,你有没有认识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呢。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发生的?怎样才能使它持续发展呢?显然,学生的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亚里士多得曾精辟地指出:“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