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书籍是提高语言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阅读习惯,不仅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可以开阔视野,储备知识,还可从中悟出许多做人的哲学。尤其是读一些经典名著更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中国的名著里面,《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所讲述的故事简单明了,情节热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并轻松愉快地阅读下去。只有《红楼梦》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名著,是一部真正值得任何人仔细阅读的一部奇书。但读懂它却是不容易的,众所周知,《红楼梦》高深莫测,文字“里外皆有喻”是它的最大特点,像谜语一样让人难以读懂,这是很多人读《红楼梦》读着读着望而却步的原因。因此对学生来说,要想读懂《红楼梦》,首先要喜欢上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读,终有一日会读懂它。对于这样一部经典名著,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并在浅显的层次上读下去,本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教师强力推荐
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首先就要推荐《红楼梦》,推荐书籍就像是给这一书籍做广告,做宣传。如某部电影还未播放,观众们早就知晓,并且大有急不可耐、不看此影不罢休的情绪。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宣传的力量,宣传的效应。给学生推荐《红楼梦》时,也要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宣传效果,老师一定要把这一名著在文学上的历史地位、文学影响、人文素养等方面告知学生,简单讲讲书中凄美的爱情故事和写书人的辛苦,以及为什么只能“真事隐,假语存”的写作背景,从而引起学生读这本书的兴趣,加强学生读名著的驱动力。
二、学生分层自读
在老师的推荐下,学生有了读《红楼梦》的欲望后,就要指导学生去读。一般来说,可以让学生由简到繁、由浅至深地读。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知识水平还比较有限,要完全读懂《红楼梦》是不可能的。如果让学生直接去读完整版的《红楼梦》,就会觉得不知所云,不知所云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为了不让学生失去阅读这一名著的兴趣,由简到繁地阅读就特别重要,这也是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一剂良药。
低年级学生,就要引导他们从最简单的拼音助读版读起,让学生对《红楼梦》里面的一些典型故事有初步了解,对主要人物有所认识。随着学生的成长,再引导学生读少儿版的《红楼梦》,学生就会进一步加深对《红楼梦》的影响。接下来,再阅读完整版的《红楼梦》,学生就不会产生生硬突兀的感觉,而是在进一步加深对故事情节、人物脉络的认识基础上,会对书中涉及的知识有所认识与了解,并得以理解。如,衣着美食,园林建筑,人物性格,心理活動等。这种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阅读,能达到循序渐进的功效。同时,读的遍数多了,也能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最主要的是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红学书籍辅读
《红楼梦》作为一部旷世奇书,文学迷宫,历来研究者颇多,其成果集为一门学问,这就是“红学”。要想喜欢上《红楼梦》,解开其中的奥秘,阅读红学作品必不可少。一些浅显的红学作品,如《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周汝昌的《红楼小讲》等等。一边读着原著,一边读红学作品,不仅能够释疑加深了解,还能启迪思想加深探究,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红楼梦》时,遇到诗词曲赋在所难免,这就需要读相关的辅助书籍,如《〈红楼梦〉诗词赏析》等书。尤其是第五回,里面的诗词曲赋等,更是全书的金钥匙,暗示着全书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要读懂这些诗词,辅助读物必不可缺。因此,这些辅助读物是引领学生爱上这部名著的开心果。
四、简单勾画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仅有名有姓的就有七百多人,且关系复杂,身份有别。这就要提醒学生,要想读懂必须理清人物关系,那么就要用图示的方式或用表格的方式,简单勾画人物关系图。如在阅读完整版《红楼梦》时,第二回合,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就可把贾家的人物关系的主干图勾画出来,形成草图。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对人物关系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完成这一草图是学生自己的成果,因而会产生成就感,更能产生深读甚至研究的欲望。
五、通过实物认知
《红楼梦》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涉及范围广,只有亲身经历一下接近那个时代空间的物体,才能在大脑中形成书里面所描绘的景物的立体图像,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理解书中的情节。如有条件,可参观一下自己家附近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或大户人家的院落建筑,请人讲解,就能理解什么是“抄手游廊”“垂花门”,什么是“套间里的暖阁”“碧纱橱”,什么是“穿堂”“过厅”,什么是“影壁”“屏风”等等。对这些建筑上的名词与实物一一对应后,对人物的活动空间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还有经常漫步于公园花园,了解那儿的小桥、长廊、独亭;看看那儿的桃花、梨花、菊花;认认那儿的槐叶、柳絮、石榴籽……当学生逐渐认识了《红楼梦》中描写的物体时,会产生成就感,并产生更加强烈的兴趣,把这一名著读下去。
总之,让学生爱上阅读《红楼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长期的读书工程。只要方法得当,激发兴趣,学生终究会拥有打开这扇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何平.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J].文学教育:上,2003(9).
编辑 薄跃华
中国的名著里面,《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所讲述的故事简单明了,情节热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并轻松愉快地阅读下去。只有《红楼梦》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名著,是一部真正值得任何人仔细阅读的一部奇书。但读懂它却是不容易的,众所周知,《红楼梦》高深莫测,文字“里外皆有喻”是它的最大特点,像谜语一样让人难以读懂,这是很多人读《红楼梦》读着读着望而却步的原因。因此对学生来说,要想读懂《红楼梦》,首先要喜欢上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读,终有一日会读懂它。对于这样一部经典名著,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并在浅显的层次上读下去,本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教师强力推荐
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首先就要推荐《红楼梦》,推荐书籍就像是给这一书籍做广告,做宣传。如某部电影还未播放,观众们早就知晓,并且大有急不可耐、不看此影不罢休的情绪。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宣传的力量,宣传的效应。给学生推荐《红楼梦》时,也要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宣传效果,老师一定要把这一名著在文学上的历史地位、文学影响、人文素养等方面告知学生,简单讲讲书中凄美的爱情故事和写书人的辛苦,以及为什么只能“真事隐,假语存”的写作背景,从而引起学生读这本书的兴趣,加强学生读名著的驱动力。
二、学生分层自读
在老师的推荐下,学生有了读《红楼梦》的欲望后,就要指导学生去读。一般来说,可以让学生由简到繁、由浅至深地读。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知识水平还比较有限,要完全读懂《红楼梦》是不可能的。如果让学生直接去读完整版的《红楼梦》,就会觉得不知所云,不知所云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为了不让学生失去阅读这一名著的兴趣,由简到繁地阅读就特别重要,这也是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一剂良药。
低年级学生,就要引导他们从最简单的拼音助读版读起,让学生对《红楼梦》里面的一些典型故事有初步了解,对主要人物有所认识。随着学生的成长,再引导学生读少儿版的《红楼梦》,学生就会进一步加深对《红楼梦》的影响。接下来,再阅读完整版的《红楼梦》,学生就不会产生生硬突兀的感觉,而是在进一步加深对故事情节、人物脉络的认识基础上,会对书中涉及的知识有所认识与了解,并得以理解。如,衣着美食,园林建筑,人物性格,心理活動等。这种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阅读,能达到循序渐进的功效。同时,读的遍数多了,也能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最主要的是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红学书籍辅读
《红楼梦》作为一部旷世奇书,文学迷宫,历来研究者颇多,其成果集为一门学问,这就是“红学”。要想喜欢上《红楼梦》,解开其中的奥秘,阅读红学作品必不可少。一些浅显的红学作品,如《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周汝昌的《红楼小讲》等等。一边读着原著,一边读红学作品,不仅能够释疑加深了解,还能启迪思想加深探究,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红楼梦》时,遇到诗词曲赋在所难免,这就需要读相关的辅助书籍,如《〈红楼梦〉诗词赏析》等书。尤其是第五回,里面的诗词曲赋等,更是全书的金钥匙,暗示着全书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要读懂这些诗词,辅助读物必不可缺。因此,这些辅助读物是引领学生爱上这部名著的开心果。
四、简单勾画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仅有名有姓的就有七百多人,且关系复杂,身份有别。这就要提醒学生,要想读懂必须理清人物关系,那么就要用图示的方式或用表格的方式,简单勾画人物关系图。如在阅读完整版《红楼梦》时,第二回合,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就可把贾家的人物关系的主干图勾画出来,形成草图。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对人物关系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完成这一草图是学生自己的成果,因而会产生成就感,更能产生深读甚至研究的欲望。
五、通过实物认知
《红楼梦》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涉及范围广,只有亲身经历一下接近那个时代空间的物体,才能在大脑中形成书里面所描绘的景物的立体图像,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理解书中的情节。如有条件,可参观一下自己家附近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或大户人家的院落建筑,请人讲解,就能理解什么是“抄手游廊”“垂花门”,什么是“套间里的暖阁”“碧纱橱”,什么是“穿堂”“过厅”,什么是“影壁”“屏风”等等。对这些建筑上的名词与实物一一对应后,对人物的活动空间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还有经常漫步于公园花园,了解那儿的小桥、长廊、独亭;看看那儿的桃花、梨花、菊花;认认那儿的槐叶、柳絮、石榴籽……当学生逐渐认识了《红楼梦》中描写的物体时,会产生成就感,并产生更加强烈的兴趣,把这一名著读下去。
总之,让学生爱上阅读《红楼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长期的读书工程。只要方法得当,激发兴趣,学生终究会拥有打开这扇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何平.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J].文学教育:上,2003(9).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