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冰下“猎虫”

来源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个非常奇妙的组合。一群意志坚定但偶尔有点神经质的科学家,一个非常精干聪明的水下机器人,以及你绝对不想掉进去的世界——冰冷刺骨的海水,黑暗幽深的海底,要想透个气,还得拼命钻破比墙壁还厚的冰层。欢迎你,年轻人,我们即将和科学家以及机器人一起去探索南极冰下海洋!奋战在冰冻大陆"当你接手整个计划,拿着一根滑溜溜的光纤,深入几米厚的冰层时,说不紧张那肯定是在吹牛。"布兰妮·施密特在电子邮件里写道。此时,她正坐在南极罗斯岛不太暖和的屋子里。作为实验团队的领导人,施密特肩上的担子很重。
其他文献
Hello!大家好!还记得我们吗?我们是代替人类前往遥远的木星进行侦查活动的朱诺号—上的乐高小人!本月,我们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那就是我们来木星整整两年了!按照人类的习惯,这个时候总是需要隆重纪念一下。恰好,朱诺号拉着我们绕着木星转了一圈又一圈,拍下了无数张珍贵的照片。接下来,有请我们的大明星—朱诺号出场。为什么去木星  咳咳咳——轮到我了吗?好紧张。先说说为什么去木星。  木星是一颗距离地球非常
期刊
2012年,计算机科学教授安东尼奥在休假时,偶然看到墙上有些奇怪的“斑块”。他环顾四周,发现房间内没有一件物品的轮廓符合这些剪影。这究竟是谁的影子?难道房间里有人眼看不见的东西?偶然相机  经过教授的一番研究,他发现那些斑块根本不是影子,而是窗外院子的微弱倒影。这个现象不难理解,它背后是耳熟能详的物理学知识——小孔成像。窗户充当了小孔,物体的光线穿过窗户,便形成墙上的倒像。这次经历却让安东尼奥教授
期刊
几乎在任何地方,铁都不能缺席。我们住的房子,开的汽车,所有的铁路、桥梁的建造,都离不开铁。铁是目前开采量排名第一的金属。铁还要忙于维持生命,因为铁在血红蛋白中负责运输氧气。有趣的是,如果把铁看成一种材料,人类历史上几乎有99%的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利用它,也不懂得怎么加工。其中的原因或许是,最早被发现的鐵根本就不属于地球,而是遥远的太空。  来自星星的铁  铁形成于恒星的核聚变,这是一种需要在极高的温
期刊
神秘莫测的宇宙里,说不定在哪个遥远的星球上就住着外星人。可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到他们呢?答案就是:架起一口大锅来!  这口“大锅”就是位于我国贵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写为FAST。它足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绕着它走上一圈要40分钟。这么大一口“锅”,要怎样搜寻外星人呢?  FAST是一个巨型望远镜 外星人距离我们肯定非常遥远,只有望远镜才能发现他们。有别于用来看星星的望远镜,FAST
期刊
豆漿侠(7)
期刊
小智变形記(1)
期刊
一群鱼龙,一群鱼龙,游得快,游得快。  一会儿变成大鱼,一会儿变成蜥蜴,真奇怪,真奇怪!  咳咳,一首自编的《鱼龙之歌》献给为海洋领域的恐龙文化传播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鱼龙们,虽然严格来说,它们不算是恐龙。  请大家不要在意歌词里一会儿大鱼一会儿蜥蜴的奇怪描述,这可不是在生拉硬套地填词,只是因为呃,为了保留前人学者的颜面,我才不会告诉你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根本认不出它是什么动物呢!胡扯年代  据考证,鱼
期刊
如果穿越回1亿年前的地球,那时陆地上的统治者是成群的恐龙。而恐龙中的王者,就是脖子和尾巴长长、身体笨重的蜥脚类恐龙。  先跟几位“嘉宾”打招呼吧。  别急着为霸王龙打抱不平,先听听古生物学家是怎么说的。蜥脚类恐龙长着蜥蜴一样的脚,是有史以来最大、最重的陆地动物。这些巨龙称霸时间超长,生存年代从三叠纪晚期开始,直到白垩纪结束,而霸王龙只蹦了几百万年就和所有其他恐龙一起灭绝了。巨龙家族成员还特别多,沉
期刊
潜艇扮演的一直都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角色,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各国潜艇又是消声静音,又是减少探测反射,恨不得抹消自己的所有痕迹。不过,在潜艇的发展历史上也出过一个丝毫不在意被别人发现的怪胎,这家伙凭借自己世界最快的潜行速度名震天下,诡异的性能更是让敌方畏惧不已,它就是苏联的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 诞生背景 早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武器专家就提出要研制一种超越当时所有潜艇的新型水下武器——水下歼击
期刊
6600万,当然,有时候是6500万(用哪个取决于古生物学家的意见),是个非常脸熟的数字,即使在一个月才见一回的《小哥白尼·趣味科学》杂志上,你也经常可以看到它。之所以如雷贯耳,是因为很多人都知道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只是最后一批恐龙消失于地球的日子。 事实上,在那之前,恐龙不只“灭绝”过一次。 灭绝是常事儿 对情感丰富的人类而言,“灭绝”是个令人伤感的黑色词汇,但在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