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的怪潜艇

来源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zheng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潜艇扮演的一直都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角色,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各国潜艇又是消声静音,又是减少探测反射,恨不得抹消自己的所有痕迹。不过,在潜艇的发展历史上也出过一个丝毫不在意被别人发现的怪胎,这家伙凭借自己世界最快的潜行速度名震天下,诡异的性能更是让敌方畏惧不已,它就是苏联的阿尔法级攻击核潜艇! 诞生背景 早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武器专家就提出要研制一种超越当时所有潜艇的新型水下武器——水下歼击艇。它不仅要有更快的水下速度,还要配备强大的火力,同时需要的操作人数也更少,可谓鱼与熊掌兼得的超级武器!当然,图纸上的计划终归要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于是,在专家们为了保留什么、不保留什么而爭论了十几年后,项目最终还是变回了潜艇,于是阿尔法级便诞生了。 钛壳护体 为了打造这款与众不同的武器,苏联武器专家直接来了个大手笔——用钛合金造!当时绝大多数潜艇都使用消磁钢来制造外壳,而钛合金不仅物理强度和化学耐腐蚀性远超消磁钢,还没有金属磁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潜艇的磁性物理场效应,使其更难被磁探仪发现。另外,钛合金比消磁钢更轻,这意味着给动力造成的负担也更小,简直就是造潜艇的理想材料。 当然,钛合金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太贵啦! 潜得深 得益于钛合金外壳,阿尔法级核潜艇的抗压性能十分优秀,能轻松潜到水下400米深,有些数据记录甚至显示它能极限潜至水下1000米!这可把全世界都吓了一跳,因为那时的反潜武器根本打不到这个深度,只要它往深海里一钻,谁也拿它没办法。 跑得快 作为靠核动力运转的潜艇,阿尔法级的反应堆使用液态铅铋合金作为冷却剂,这大大缩小了反应堆的体积,从而摆脱了核潜艇以往臃肿肥大的造型,让其能以81.4米长、9.5米宽的“苗条”身姿巡游大海,速度更是直接创造了至今无人能破的潜艇最快纪录——41节(大约76千米/时),快得连当时的反潜鱼雷都追不上! 自动化 除了这些惊人的“身体”性能,作为阿尔法级核潜艇“头脑”的控制系统也使用了自动化程度极高的设备,这不仅提供了更快速准确的操控性能,还大大减少了艇员人数,只要32人就能操作全艇,人员比其他核潜艇少了一半多。 潜得深跑得快,据说当时阿尔法级出航都不怕被人发现,因为根本没有武器能克制它。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下无敌,阿尔法级仍有一个很大的软肋——价格。不仅钛合金造价极高,就连铅铋冷却反应堆的维护也花费巨大,从性价比上看还不如那些普通潜艇好使。所以,阿尔法级最终也没有量产,并在90年代就退役拆解,结束了自己的不寻常之路。
其他文献
小智變形记
期刊
海风吹来的电能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近海风能可供开发资源达到5亿千瓦。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没人能拒绝。大风车,建起来!  海上风力哪里强  想用海风发电,自然希望风越大越好。2010年,国家气候中心模拟给出了中国近海70m高度风能资源分布。在各个海域中,以台湾海峡的风能资源最为丰富,其次是浙江沿海、广东东部沿海和渤海辽东湾。因此,我国的海上风电项目在这一带较为集中,比如江苏如东潮间
期刊
Hello!大家好!还记得我们吗?我们是代替人类前往遥远的木星进行侦查活动的朱诺号—上的乐高小人!本月,我们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那就是我们来木星整整两年了!按照人类的习惯,这个时候总是需要隆重纪念一下。恰好,朱诺号拉着我们绕着木星转了一圈又一圈,拍下了无数张珍贵的照片。接下来,有请我们的大明星—朱诺号出场。为什么去木星  咳咳咳——轮到我了吗?好紧张。先说说为什么去木星。  木星是一颗距离地球非常
期刊
2012年,计算机科学教授安东尼奥在休假时,偶然看到墙上有些奇怪的“斑块”。他环顾四周,发现房间内没有一件物品的轮廓符合这些剪影。这究竟是谁的影子?难道房间里有人眼看不见的东西?偶然相机  经过教授的一番研究,他发现那些斑块根本不是影子,而是窗外院子的微弱倒影。这个现象不难理解,它背后是耳熟能详的物理学知识——小孔成像。窗户充当了小孔,物体的光线穿过窗户,便形成墙上的倒像。这次经历却让安东尼奥教授
期刊
几乎在任何地方,铁都不能缺席。我们住的房子,开的汽车,所有的铁路、桥梁的建造,都离不开铁。铁是目前开采量排名第一的金属。铁还要忙于维持生命,因为铁在血红蛋白中负责运输氧气。有趣的是,如果把铁看成一种材料,人类历史上几乎有99%的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利用它,也不懂得怎么加工。其中的原因或许是,最早被发现的鐵根本就不属于地球,而是遥远的太空。  来自星星的铁  铁形成于恒星的核聚变,这是一种需要在极高的温
期刊
神秘莫测的宇宙里,说不定在哪个遥远的星球上就住着外星人。可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到他们呢?答案就是:架起一口大锅来!  这口“大锅”就是位于我国贵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写为FAST。它足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绕着它走上一圈要40分钟。这么大一口“锅”,要怎样搜寻外星人呢?  FAST是一个巨型望远镜 外星人距离我们肯定非常遥远,只有望远镜才能发现他们。有别于用来看星星的望远镜,FAST
期刊
豆漿侠(7)
期刊
小智变形記(1)
期刊
一群鱼龙,一群鱼龙,游得快,游得快。  一会儿变成大鱼,一会儿变成蜥蜴,真奇怪,真奇怪!  咳咳,一首自编的《鱼龙之歌》献给为海洋领域的恐龙文化传播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鱼龙们,虽然严格来说,它们不算是恐龙。  请大家不要在意歌词里一会儿大鱼一会儿蜥蜴的奇怪描述,这可不是在生拉硬套地填词,只是因为呃,为了保留前人学者的颜面,我才不会告诉你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根本认不出它是什么动物呢!胡扯年代  据考证,鱼
期刊
如果穿越回1亿年前的地球,那时陆地上的统治者是成群的恐龙。而恐龙中的王者,就是脖子和尾巴长长、身体笨重的蜥脚类恐龙。  先跟几位“嘉宾”打招呼吧。  别急着为霸王龙打抱不平,先听听古生物学家是怎么说的。蜥脚类恐龙长着蜥蜴一样的脚,是有史以来最大、最重的陆地动物。这些巨龙称霸时间超长,生存年代从三叠纪晚期开始,直到白垩纪结束,而霸王龙只蹦了几百万年就和所有其他恐龙一起灭绝了。巨龙家族成员还特别多,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