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审视与重建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市举行一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公开课,有英美教育专家以及中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专家听课。铃声响起之后,授课教师从教室外面碎步而入,同学们起立之后坐下,教师侧立于黑板前。此刻,教室里一片安静……这时,教师转过身来从容说道:“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
  教师依教案而授,语言精炼,教态从容,教学思路清晰,板书时大家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书写工整,条理清晰。教师提问,学生踊跃回答,而且答得相当有水平。(据说此乃经过多次的排练而成)整整45分钟,教师没有擦一下黑板,也不用学生去擦黑板,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都是重点,都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的。(据说是集全校教学“能手”精心讨论设计而成)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无懈可击。最后,授课老师说:“今天要讲的就讲完了,大家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
  下课的铃声响了,该老师露出了笑容,学生们也为今天出色的配合而高兴,陪同外国专家听课的中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专家脸上也挂满笑容。然而,外国教育学家听了之后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连声说:“NO!NO!这是一堂最糟糕的观摩课!这就像水从一个渠道口流出,从另一个渠道口流进一样,只是一个灌输知识的过程,这不是一堂真正意义的课,更像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教师表演。”用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的话来说,“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教师和学生。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和观众。”
  中外教育专家教育理念差别之大,可谓天壤之别!中外教育专家教育理念差别之大,令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1979年,有一中国访问团考察美国的基础教育,认为美国的孩子连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却整天在漫谈发明创造;下午一、二点就放学;课堂之乱如中国的集市……于是得出如下的结论:美国的基础教育病入膏肓,20年以后美国的科技肯定不是中国的对手。同年,美国教育部应邀派团考察了中国的基础教育,认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学习最好的学生……于是得出如下的结论: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将远远超越美国的科技。20多年过去了,“病入膏肓”的美国教育又培养出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作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美国的科技继续领导世界……中美两国专家的预言都错了,错在哪里,令人掩卷而思!
  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传统教学有重新审视和批判的需要?
  一、让学生在质疑与探索学习真知
  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不会也不敢怀疑教师、书本,只会被动地接受一切。诚如世界一流大学耶鲁大学的校长莱文所言:中国的学生有点太“听话”。教学方法则除了“满堂灌”之外还是“满堂灌”。“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对于大多数男女学生都是容易做到的。因为这样无需他们去努力独立思考……然而被动接受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却是灾难。”(著名哲学家罗素语)如此的教学,学生的潜能何以能得到发挥!如此的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何以能得到培养!如此的教学,诺贝尔奖何时才能光临国门!难怪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Stanfor University)教务长米凯莱·马林科维奇博士(DR·Michele Marincovich)认为,亚洲的大学特别是中国的大学若要成为世界级大学所面对的限制会比欧美大学来得多。她说:“亚洲一些国家如中国至今仍然缺乏自由与开放式的追问风气(free and open inquiry)。”质疑、探索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没有质疑、探索,就没有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正如中国古语所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曾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爱因斯坦从牛顿力学与迈克斯韦电磁理论相矛盾出发,提出疑问,探索解答疑问,狭义相对论由此而诞生。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师,敢于质疑文本,敢于质疑权威,不能人云亦云,跟着别人的脚印前进。
  以名篇吴晗的《谈骨气》为例,几乎所有的中学老师都会告诉学生,文章的第一句话“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是这篇文章的论点,而接下来的3个例子:文天祥、闻一多和饿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作为论据证明这一论点的。这样的分析正确吗?“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文章的论点吗?3个论据能充分证明这一论点吗?
  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学生在写作教师徐江的启发下,对这篇文章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用3个特殊的事例表面上条理清晰、论证合理,但实际上却没有合理性,忽略了集合概念与个体事例的矛盾性,也就是说3个例子不能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因为随便就可以找出一些没有骨气的例子。
  另外,一位名叫盛战军的同学提出自己的观点:饿者“不受嗟来之食”不能作为论据,不能证明穷人的骨气。他仔细查了一些资料,指出“嗟”只是一个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无感情色彩,更无侮辱性的意思。这只是表现了穷人太过敏感,以生命的代价换来“面子”,不是骨气而是叫人费解的一种举动。吴晗先生举此例子不合理。
  1、要有怀疑权威的勇气
  “人是教育的产物”。在儿童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不断地向弱小的孩子灌输着种种权威的定论。有时,由于孩子的天性,他们中有些人可能会进行这样那样的反抗,但面对强大的外部势力,孩子的反抗常常以失败告终,这从反面教育了儿童:对于权威,只能无条件遵从。但是,权威只是一个阶段的权威,并非万无一失。权威所说的话,并非句句都是真理,权威也会说错话,做错事,世上没有永远的权威。诚如恩格斯所言:“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变成不合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向权威挑战的勇气,要树立自信心,对自己要有正确的估计,要有必胜的信念,养成“成功的心里”。要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同课本挑战,敢于同权威挑战。
  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外国的经验。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一个传遍了全世界的经典童话故事——《灰姑娘》。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一会儿)午夜零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
  2、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长期以来,在我们国人的人性中就存在着一种被动服从的劣根性,而我们的应试教育给这种劣根性浓墨重彩地添上了一笔,老师让我们学什么,我们就学什么。老师问什么,我们只能回答什么;老师不问的,那肯定不需要问了,结果我们的学生很少去怀疑老师的话,很少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不用说去探索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是一个美国化学教材的片断:某钓鱼协会组织钓鱼比赛,在某条大河上举行。某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其父亲也参加了钓鱼比赛。该学生随从父亲来到河边,发现河里有少死鱼。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他首先想到了这些鱼的死亡,可能是化学毒物排入河道造成的。于是,他打捞了几条死鱼送到一个专业部门检验。但检验的结果否定了他的推测,即鱼体检不出什么毒物。于是他继续调查鱼的死因,花了几天时间走访了河两岸的工厂,最后查清鱼的死亡是由一些工厂向河里排放大量热废水造成的。就是说,这些鱼是死于热污染——由排放各种废热水或废热气导致的环境破坏。
  看到河里的死鱼,并且想到了可能是毒物致死,这样的人不会少。如果人们的思维止于这样的“可能”状态,就缺乏了科学探索精神。生活中因满足于“可能”而导致损失或错过重要发现、发明机会的事情很多。美国教材中的学生,没有满足于“可能”。更可贵的是,当实践否定了自己最初的推测,他并没有停顿下来,而是带着新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鱼的死亡”去进行新的探索。通过这样的探索所获得的正确结论——热污染导致鱼的死亡是很有价值的:这种成功探索的价值具有一步激励人的作用。
  二、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我国传统的教学只是把学生看做一个有待加工、可以被任意塑造的对象,认为人的大脑就像存储知识的仓库,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用知识去填充大脑这个“仓库”,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存储”能力,其在本质上是一种灌输式教育或“储蓄式教育”,它“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教师越是往容器里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好教师;学生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好学生。”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严重剥夺、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根本上否定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意义,把个体活生生的生命窒息于机械记忆、呆读死记之中,严重剥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权利和反思批判意识。
  袁振国教授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如果学生提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有一次,一个美国教育代表团到我国访问,接待人员为他们安排了一节公开课,上课的是一位优秀特级教师。这位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思路清晰、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是当接待人员请美国的客人谈谈他们的观感时,他们的回答出乎人们的意料,他们反问:既然一堂课上老师问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有上的必要吗?然而,我们的教师却错误地认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比他们“不满足地”离开教室要好得多。事实上,我们传统的作法: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正好破坏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动机。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每天带着一些未解决的问题离开教室。
  三、不要给学生唯一的标准答案
  中国的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不管学什么都得背,学历史,背年代,背事件,背结论。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所有历史问题个个都有标准答案,10多亿中国人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书上怎么说,权威怎么说,就怎么背,不准自己找资料,自己思索,自己寻找结论。书本改了,权威改了,照样背新的,不用问为什么改,不背答案就考不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用英国自由主义教育家P·怀特的话来说:……向学生灌输知识和观念……导致霸权主义,使学生失去心灵的自由,沦为思想的奴隶;……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丧失,从而成为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或是没有创造力的生物,这难道不意味着学校教育的失败吗?
  事实上,不管是生活中的问题还是学习中的问题,其答案多是丰富多彩的。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它三个类型不同?
  
  
  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不规则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的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只一个。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为题写一篇文章(摘自2000年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的确,由于标准和视角的不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从中得到启示。
  鲁迅先生在《集外集拾遗〈绛花调〉小引》中曾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众家对《红楼梦》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的教学何曾不是如此!
  昭君出塞一事,古今文人墨客所见各不同。
  西晋士大夫石崇在《王明君辞》中说:延我于穹庐,加我阁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这是封建士大夫以远嫁异族,虽贵非荣的种族观念对王昭君出塞的悲伤与怜悯。
  梁代诗人施荣太在《王昭君》中说:垂罗下椒阁,举袖拂胡尘。唧唧抚心叹,蛾眉误杀人。这里表现出对红颜薄命的慨叹,揭示一个道理:统治者对美女的争夺,是造成红颜薄命的社会根源。
  梁代女诗人沈满愿站在女性视角说:早信丹青巧,重货洛阳师。沈满愿从女性相怜相惜角度,认为早知如此,何不重贿毛延寿!同时也暴露了宫庭的黑暗,反衬了昭君的高洁。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目光犀利,见解独到: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告诉人们,毛延寿也是悲剧性人物,他并非主事人。何况,他自己也死于非命。又告诉人们,美女即使在宫中得宠,终将也会因年老色衰而遭冷遇,与远嫁异族并无不同。
  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则另有一番见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董老不议男女之间的情感,不言谁喜谁悲,而以无产阶级的广阔胸怀,着眼于民族大团结,赞美昭君的远见卓识。
  
  参考文献:
  1 张天宝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2003年
  2 王宏甲著《中国教育新风暴》 北京出版社 北京2004年
  3 乔欣 赵田锋著《中国教育调查》 九州出版社 2004年
  4 黄全愈著《素质教育在美国》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
  5 魏薇等编著《中外教育经典案例评析》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年
  6 中国青年报 2004年11月22日
  7 杨雁斌编著《创新思维法》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年
  8 沈宁著《点击美国中小学教育》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9 王国安著《把创新当成习惯》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年
  
  李汉潮,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其他文献
烧伤、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肠梗阻或电离辐射伤等的缺氧和低灌流都造成肠粘膜损伤、增大通透性等肠功能障碍,导致肠细菌移位、局部中性白细胞缺乏、吞噬细胞功能减退等.这
在修理单缸柴油机时,常发现气门杆与导管的磨损较快,究其原因乃是由于气门杆与导管的润滑不良所致。为改善其润滑状况,可在气门导管上钻孔,使机油压力指示器根部小孔喷出的
算盘噼叭,计算机轻唱,窗前枝头升起新春朝阳;新的岁月伴着新理想走来,会计拨起算盘把新一年歌唱。一声声,牵起一片美好的春梦。一声声,唱的鸟语花香,一声声,一曲曲春天的旋
在中国的科举史上,明朝曾经闹出一个响声很大的南北榜案。洪武三十年,即1397年2月春考,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白信蹈等任主考,录取了51名,全是南方人,一时间引起北方读书人哗然,
星期六,我们又相约到教委报名,报名处人山人海,站在一旁的我望着拥挤的人群中你的背影,泪眼朦胧,为你深沉的爱和无私的付出,无比感动。认识你已三年,悠悠岁月使我们的爱更执
当孩子问到下面这些难点问题时,您将如何回答呢? (一) 问:小刚的爸爸要和小刚的妈妈离婚,他怎么不和他们一块住了? 答:大人们一块住也有不高兴的时候,他们觉得分开住会使大
咸阳偏转线圈厂是全国第一家定点生产彩色电视机搞转线圈的专业化工厂.工厂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17O万只.工厂从1988年6月初动工兴建,1990年7月初试生产,到91年12月初已全面通
今年6月是第15个全国“安全生产月”。6月16日“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当天,省内多地纷纷设立安全生产咨询日主题活动场所,活动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安全
分类讨论是每年高考必考的数学思想方法.由于分类讨论常常涉及参数,而且,参数在不同取值或取值范围下,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因此,许多同学有畏惧心理,为此,本文介绍分类讨论的五个切入点,以帮助同学们应对分类讨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也不知从哪年开始,中国人也开始过起“情人节”来了,印象里这个节该咋个过法,似乎只剩下影院门前18元一支的玫瑰和礼品店前的广告,再有就是某家报上耸人听闻的说法,称情人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