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钱林说家教(十七)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是点燃智慧的火花,也是有效学习的基石。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努力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
  故事分享:鼓励杳杳写作
  杳杳从小对童话类书籍感兴趣,想像力丰富,也喜欢讲童话故事,三四岁时就能讲得绘声绘色。上学之后,我顺势引导她写作文。
  写作文毕竟是苦差事,兴趣保护最关键。我的做法是先让杳杳独立写,写后肯定优点,也指出问题并加以引导。我常说,“好作文就是改出来的”,每改一次我都不吝表扬。久而久之,杳杳对写作文、改作文越来越有兴趣。
  三年级时,老师布置“童话”征文比赛,杳杳写了《小蜗牛成名记》,后来在校报上发表,并获得了全国(民间组织)征文比赛三等奖。2004年,我的作文教学专著《新理念作文》出版,我特地约杳杳写了篇《牙齿演义》。孩子都有表现欲,文章的获奖和发表,更加激发了杳杳的作文兴趣,也增强了自信心。
  五年级时,杳杳要写一篇人物文章,正好送水工来送水,我就叫她细心观察。后来,杳杳写了一篇题为《送水工》的文章,主题为“平凡的人有颗不平凡的心”。此后,杳杳顺此思路写了好几篇文章,写得都不错。我感受到,不知不觉中,杳杳心中对诸如清洁工的普通人多了一份尊重。这是作文的进步,也是做人的进步。
  六年级时的一天,我带杳杳上街寻找作文素材。路上,恰遇堵车。杳杳问:“都堵车了,人们为什么还买这么多新车?”我与她讨论了关于人与自然、社会的问题。后来,杳杳写出了《蜗牛买壳记》,寓意人们对车的盲目热衷,总有一天车会变成“蜗牛身上的壳”。文章写的很有趣味,也很有思想,受到我的表扬。
  因为有兴趣,杳杳的作文水平提升很快,这又进一步增强了她对作文的兴趣。直到高中,杳杳的作文都是强项。
  家教建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只有激发兴趣,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品尝生活和学习的幸福。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从儿童眼光来看,宇宙中的万物都新鲜有趣,值得观察、探索、研究。孩子常会突发奇想,如椅子翻倒会是什么样子?床底下到底有什么?把水龙头开了,脸盆里的水漫出来会是什么样?家长发现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当然应该教育引导,但要弄清楚孩子的想法,如果是好奇心使然,自然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好奇心与调皮的区别与把握,我的办法是:孩子第一次出现调皮行为,好奇心的意义更大,鼓励为主外加引导教育;如果孩子多次出现同样的调皮行为,则给予适当的批评纠正。
  孩子俩三岁时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发现他们低头不吭声,原来他们将妈妈的化妆品都涂在了墙上,因此受到奶奶批评。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支支吾吾道出了原由:曾看到爷爷油漆墙壁时用一种白色的粉浆打底,总能涂抹平整,也想试试,但是爷爷说油漆有毒不让试。显然,鼓励好奇心比批评违规更重要。后来,尽管考虑油漆不适合孩子玩,我还是准备了一些油漆,让孩子俩玩了一次。
  孩子俩小时曾有段时间,很喜欢吃动物造型的饼干,吃饼干时总喜欢慢慢啃,啃成不同的动物造型后,放在桌子上久久舍不得吃。以这样的方式吃东西,显然是不卫生的。我教育他们,讲卫生关系到健康,每次吃饼干前要洗手,如果要放着看看,一定要放在餐巾纸上,游戏结束就要吃完。后来孩子俩遵从了我的要求,我也就更宽容地对待他们的游戏。
  寻找孩子的特别兴趣点
  孩子看到陌生的东西,都会有好奇心。但此时孩子的兴趣,往往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也往往缺乏持久性。家长的教育引导,不能仅仅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首先,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没有广泛兴趣,就很难判断孩子的特别兴趣点。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事物,是明智的选择。孩子俩小时,我很重视家里玩具的类别齐全,玩过愈多的事物,才愈会激发孩子的兴趣。我也常带孩子外出游玩,尽情领略自然的美和社会的形态,以此引发孩子的探究兴趣。每当我出差,凡看到孩子没有玩过的或吃过的东西,总想办法带回家来。我发现,貌似平常的地方特产的背后,往往会有一些感人的故事、一段特别的历史,或者承载着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这些都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家长才可更细心地观察到孩子的特别兴趣点。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同样的教育环境,杲杲与杳杳的兴趣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杳杳兴趣面更广,幼儿期特别对画画、讲故事、天文与动物的探究感兴趣,上小学时对作文特别感兴趣,读高中时对物理特别感兴趣。杲杲幼儿时对数学、天文、地理感兴趣,上学后则喜欢数理化学科,尤其是数学,兴趣随着年龄增长愈发浓厚。只有抓住孩子的特别兴趣点,对孩子发展的引导才能更有针对性,与孩子也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兴趣与爱好
  兴趣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是从有趣开始,产生兴趣,然后向爱好、志趣发展。从兴趣引导到成为爱好,是家教的重要任务。兴趣是爱好的心理基础,爱好进一步强化兴趣。孩子俩幼时,我发现他们对地球仪特别感兴趣,就引导他们认识各个国家的地理,涉及国家首都、经度纬度等知识。当时家里配备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地球仪,他们乐此不疲地进行观察,还用尺子丈量不同地球仪上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记得当时有一个吹气的地球仪,他们不断研究吹气与放气后地球仪上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的区别。这个兴趣后来变成孩子俩对地理的爱好,他们读中学后地理学科都学得特别好。
  孩子的兴趣越广泛越好,可爱好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希望孩子什么都爱好,最终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天赋,帮助他们对爱好进行取舍。孩子俩小时兴趣都相当广泛,我引导他们有所选择发展爱好。杳杳小时也很喜欢画画、音乐,但更喜欢科学探究、阅读、作文,后来我引导她放弃了画画、音乐的爱好。杲杲幼时对数学表现出特别浓厚的兴趣,我就强化他对数学的爱好,杲杲的志向一直以来都是成为一名数学家。   强拗的瓜不甜
  饭吃饱了,还勉强喂;不喜欢吃肥肉,非要逼着吃;这些都是苦差事。学习也一样,如果孩子不喜欢,一般不应该强迫孩子。有时候,家长认为很重要的“知识”,也并不是非学不可。退一步海阔天空,转换一个方向也许风景依然独好。我曾碰到一位家长,逼着孩子学毛笔书法,孩子却压根没心思,一连写了几个“杀”字,又急又恼。我说,练书法有很多好处,但仅仅是一门艺术技能,并非必修课。后来这个孩子放弃书法学习,也发展得很好。
  即使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如果孩子不喜欢,家长也不能硬逼着让孩子服从,而应该想办法通过引导,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选择合适的情境,有可能改变孩子的兴趣。如孩子不喜欢阅读,带孩子参加读书节大型活动;孩子不喜欢作文,带孩子观摩作文比赛现场;这些热闹的场合,会让孩子产生“情境兴趣”,使孩子产生跃跃欲试的热情。志向激励也是不错的方法。志向会产生意志力,对一些并不感兴趣的东西,也会因为克服了困难而产生愉悦感,进而发展为学习兴趣。通过对于原本兴趣不大的东西的学习,一旦孩子尝到进步的成功感,就极有可能产生兴趣。另外,家长的评价鼓励很重要。一些没有兴趣的项目,如果家长给予特别的评价鼓励,孩子也可能会产生动力,慢慢形成兴趣。
  将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
  孩子有了兴趣,如果不引导到学习上来,是很可惜的。带孩子到户外游玩,也许仅仅是玩而已。而如果引导孩子认真观察、分析,就由玩转换成了学习。如当孩子爬山看到溪水时,提出“水为什么往下流”等问题,家长告知答案,这是一种简单学习;引导孩子查找资料,就是一种探究性学习。又如,孩子看到广场的喷泉,可能会联想到水都是往下流,为什么喷泉可以往上喷?这时让孩子自主查找资料寻求答案,则是探究性学习。
  杳杳幼时喜欢对我说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我都表扬,表扬多了她就更乐于表达。二年级开始,我引导她把说的写下来。刚开始,她写得自然很稚嫩,而我仍以表扬为主。我非常乐于找出孩子作文的优点,并加以表扬;表扬多了,孩子的兴趣越来越深厚,作文水平自然会提升。小学时的作文爱好,会带动语文学科的学习,使杳杳在中学时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理科学习。
  亦学亦玩原则
  孩子一出生,就开始通过玩来了解世界。幼儿期,通过玩来学习;学龄期,在学习中也少不了玩的因素。亦学亦玩,不仅学得更有效,也更能享受童年的幸福。
  家教故事:去上海过年
  孩子俩小时,我常带一家人外出旅游。我对上海情有独钟,到上海过年就有三次。我读大学时曾因家境困难只身去北京做生意,后因偶然因素在上海公平码头成为“天涯沦落人”,总觉得上海有我的故事。更主要的是,我希望孩子俩从小通过接触国际大都市,而具有面向世界的眼界与开阔心胸。
  2001年底,孩子俩七岁,我们坐火车去上海。中午出发的火车,夜里1点多到上海。这是孩子俩第一次坐火车,整个旅途中充满了好奇、兴奋。在上海住了10多天,我带着孩子俩参观了大世界、博物馆、科技馆、拍摄红楼梦的“大观园”。除夕夜,在闪烁着霓虹灯的南京路步行街上,只有我们一家人在散步,当时响彻上海的鞭炮声,是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景象,那一段经历是难忘的。
  2004年底,我们第二次去上海过年。第一站是杭州,除夕前一天,我们一家人去游西湖,整个西湖边也几乎没有人。后来我们赶到上海过年。正月初一,先去了豫园,体验了“两片豆腐干、一壶绿茶香”的清闲生活。接着几天,我们去了无锡、苏州等地。孩子俩对苏州盘门景区的水城门特别感兴趣,了解了2000多年前修水城门的伍子胥以及那段历史,回家后还对水城门的结构进行研究。
  2007年底,下了场大雪,我们乘飞机前往上海过年。此次我有意设计了三个重点教育情境:一是外甥彬已经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在上海市政府信息中心任职,让孩子俩与哥哥在一起过年,感受以学习改变命运的榜样;二是带孩子拜访蔡笑晚先生,让孩子俩近距离接触心目中的英雄校友、曾经的中科大少年班学生、现在的哈佛大学教授蔡天西的事迹;三是大雪中前往公平码头,让孩子俩感受我曾经的“沦落”场景。
  三次上海之旅,对孩子俩的影响深远,他们不只看到了一些新鲜的东西,收获是全方面的。特别对孩子的探究精神、人文精神、志向与性格,都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家教建议:追求玩中学
  玩可以启发兴趣爱好,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还可以从玩中发现问题。一些家长看到孩子上学了还玩,总是很纠结。实际上,玩与学并不矛盾,玩可以促学,学离不开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从法律的角度看,玩是孩子的基本权利。我觉得,只要不存在危险,大人尽量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玩耍,应该给予其自由的时间与独立的空间。
  孩子的玩主要是游戏。孩子是天生的游戏者,能随时随地游戏,只要孩子看到或接触到的东西,甚至如月亮、星星,都可能会成为游戏的道具。孩子在游戏中能获得快乐的体验,基于快乐体验,孩子会乐此不疲地投入游戏。无论是富贵人家的孩子玩钢琴,还是贫困家庭的孩子玩泥巴,在游戏中获得的快乐都是相近的。
  孩子俩小时,他们玩的东西相当多,体育类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乐器类有笛子、二胡、小提琴、口琴等,棋类有围棋、象棋、跳棋、陆战棋等。尽管我重视体、艺、演讲等技能学习,但都没让孩子俩参加辅导班。我觉得,专业的学习与玩不是一回事,学龄前儿童主要的任务是玩,如果过早地进行专业化学习,并不见得都有利,起码是利弊并存。
  引导幼儿有目的地玩
  孩子的玩完全是随机的,自由的。从综合素养发展的视角看,游戏仅有快乐体验还不够。当发现孩子在玩中出现安全问题、习惯问题、道德问题时,家长就要及时纠正。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将随机的玩逐步导向有目的的玩。这个目的大体上可以是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培养性格。   随机游戏的目的性不强,如果在游戏中导入益智、习惯、情商的因素,自然更有意义。我特别注重引导孩子玩益智性、创新性的游戏,如扑克算24点的游戏、用筷子摆数学算式的游戏、演历史剧的游戏;也引导孩子进行小课题研究,如研究蚂蚁、苍蝇,研究天文、地理,研究植物。这样的玩法对孩子同样有吸引力,同时对培养能力也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我常带孩子俩去旅游,如到上海过年,这不仅只是玩,更重要的是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并体会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引导学龄期孩子结合课程玩
  幼儿以玩为中心,学龄期的孩子则以学为中心。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学龄期孩子的时间宝贵,如果玩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就会无端地消磨时间。玩物可以益智、修身,玩物也可以丧志。
  基于儿童喜欢玩的心理特点,学校课程应充分考虑玩的因素。小学低段的学科课程,本身就具有边学边玩的特点。家长要把基于课程的玩与孩子无目的性的玩分开来。学校课程专门设置了活动课程,如许多学校开展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课程,学工、学农、学军、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课程,其目的都是让孩子玩中学。如果能引导孩子结合学校课程来玩,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俩小学转学到瑞安安阳实小后,学校里开设有劳动教育课程,他们对种植与制作很感兴趣。我就在屋顶阳台添置了盆栽花草,并配备了木头、电线、螺丝刀等工具材料。孩子俩玩得不亦乐乎,同时也完成了学校课程的目标。
  玩与学的统一
  幼儿期以玩为中心,并不意味着不能学习;上学后,孩子以学为中心,也并不意味着从此就不能玩。学与玩有时并不矛盾。孩子俩幼儿时,我常以游戏引导孩子学。如 “狼与羊”的游戏:父子各手持玩具狼与玩具羊赛跑,“羊”被“狼”抓住了,“狼”说“如果你们谁能解决我的难题,我就放了羊”,于是,背古诗、做数学题、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就成为了一种情境性的学习,这种快乐的学习本身就是玩。“狼”还会说“谁能锻炼身体20分钟,我就放了羊”,或“谁能画一张画,我就放了羊”“谁能把客厅的地板擦干净,我就放了羊”,孩子俩同样都抢着做。
  孩子俩小时,我家常常停电。停电后点蜡烛,孩子很喜欢,因为可以玩影子游戏,用手形变换看影子变换,研究光线经过木头的小孔和管子之后的影子变化。我借机引导,给他们讲光学原理,慢慢地,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后来物理学习一直很超前。杳杳曾写了作文《我爱黑暗》,并特别关注暗物质的研究动态,后来在报考南方科技大学教改实验班的面试中,因为对暗物质的认识博得了评委老师的好评。
  杲杲的数学才能,最先也是从玩开始的。杲杲两岁多,我发现了他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发明了筷子游戏,准备了一大批锯成段的筷子,形同加粗了的火柴梗,让他自由地摆数字。这个游戏一直玩到小学。一次,我带他去看望我的一位老师,当时那位老师住的地方的门牌有点乱,杲杲在寻找门牌的过程中,发现了单双号的门牌规律,我就顺势引导数字规律的一些趣题。杲杲三岁时的一天,关上门躲在房间里,原来他在静听闹钟发出的滴答声。我就引导他观察声音与秒针的关系,后来他很快学会了看分针与时针,这是在小学二年级才会学到的知识。
  劳逸结合利于有效学习
  曾有家长对我说,孩子双休日都喜欢玩,盯一会儿才会学一会儿,不盯就开始玩了,于是心里很苦恼,不让玩嘛,孩子毕竟是孩子;让玩嘛,总不能不学习。我分析,这是家庭教育中缺乏规则引领。我建议以作息时间表来引导。有了时间表,孩子休息时间可放心玩,学习时间就认真学,做到劳逸结合,孩子学习效率会更高,家长也便于监督。
  作息时间表的制订,应该充分征求孩子的意见,既要照顾孩子的心理,又要便于实施。孩子俩的作息时间表,我都只从大体上提出要求,具体则由他们自己商订。有时,明知道他们订的时间表不合理,我也不会马上指出来。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俩慢慢会发现时间表的问题,这时我就一边表扬,一边鼓励他们重新制订时间表。孩子俩学习越来越拔尖,与从小养成的良好作息习惯是分不开的。如杲杲,从小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幼儿时20:00上床,早上6:00起床;上小学时睡觉时间为20:30,起床时间不变,一直坚持到中学后。读大学后,因年龄还小,我引导他一定要保证睡眠,后来他基本上保持晚上10:00就寝,早晨7:00起床。大学生作息很自由,有的学生睡得很迟,起床也很迟,而杲杲基本上没受到影响。
  责任编辑 颜雪梅
其他文献
批判性思维是人们公认在学习过程、认知发展以及信息处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思维方式。美国著名学者多拉·豪维尔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中指出:“批判性思
同学们:  今天,是10月20日。153年前的今天,是让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日子。在这一天,野蛮的英法联军闯来了,仗着他们手中的洋枪洋炮,将曾被西方誉为“造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洗劫一空。为了毁灭罪证,他们放火烧毁了这座闻名世界的艺术殿堂。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批珍宝毁于一旦。英法侵略者用他们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双手,亵渎了璀璨夺目的人类文明。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今天,当我们站在庄严的国旗下,高
以优质核桃当年生充分木质化枝条为接穗,进行夏季嫩枝嫁接。对劣质核桃树春季利用枝接法高接换优嫁接不成功的可用此法进行补接,弥补了春季枝接不成活而因抽生枝条生长期短,枝条
异色瓢虫在临夏地区1年发生4代,幼虫共4龄,越冬成虫4月上旬始见,成虫交尾时长为80-160min,交尾后3~5d开始产卵,在(20+2)℃的室温下饲喂表明:越冬雌虫产卵量(133.40±33.78)粒,头,孵化率98
以1年生红豆杉的茎段、芽尖及种子作为外植体,以MS和B,培养基添加2,4.D、NAA、KT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条件为以茎段为外植体,消毒时间6min;B,+N
调查了玉门市移民区社会经济及林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移民区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不利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移民区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个核心素质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无论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教师的主体
王夫艳在《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8期撰文指出,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处理各种道德关系,面临诸多道德张力,乃至陷于道德困境。教师的道德困境主要是关系型的,基本可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对抗性的道德困境,即相互对立的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通常发生在教师与家长、同事之间。非对抗性的道德困境,即同一价值体系中不同道德规范在运用于特定情境时所产生的冲突。如在随班就学这一情景中,教师面临保护特殊儿童的差别原则与保障
【案例】  2012年3月,中考体育模拟考后进行英语测验。测验已开始好几分钟了,我任教的2009级初三(5)班的小谭仍趴在座位上没动笔。  小谭英语基础薄弱,在课堂上比较沉默,与老师同学不太亲近,有厌学情绪,但仍能认真完成作业,平时测验也会认真作答,但现在为什么不动笔呢?难道是生病了?我走到他身边,轻拍他的头问:“怎么了?快坐起来测验!”谁知道他仍埋着头,一动不动,还居然大声叫嚷:“走开,你给我走
1905年,京师大学堂第一届运动会举行,开创了我国高校运动会先河。运动会发文告说:“盖学堂教育之宗旨,必以造就人才为指归,而造就人才之方,必兼德育、体育而后为完备。” 蔡元培主持学校校务后,直接把体育摆在德育、智育、美育的前面,认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个指导思想至今引领着北京大学创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学体育工作,培养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并不是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