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1 X”主题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z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教材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工作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现阶段的小学阅读教学中,“1 X”主题阅读教学逐步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和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关注了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更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四年级为例,对小学“1 X”主题阅读的概念界定、教学的有效开展、如何进行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以及形成多元评价和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统编教材;核心素养;主题阅读
   阅读历来被认为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途径之一。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现出对阅读的高度重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板块的设置,都是指向阅读。教材主编温儒敏更是指出:新版语文教材主张“读书为主”“读书为要”,抓住了这一条,就能化繁为简。他倡导“1 X”阅读教学模式,鼓励海量阅读,他认为不阅读的学生无法适应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要求,也直接导致学生初高中以后语文学习的后劲不足。
   基于以上分析,如何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有效开展“1 X”主题阅读指导呢?我将以四年级为例进行简要阐述。
   一、“1 X”主题阅读的概念界定
   所谓“1 X”,是指以现行统编语文教材的学习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为目的,以精读课文的有效延伸或单元主题有效延伸为主要路径,进行单元整合备课或把若干优质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入课内的群文阅读方式。
   “1 X”中的“1”通常有两个类型,其中一个“1”是统编教材的精读课文,第二个“1”是单元的语文要素。当“1”是精读课文的时候,“X”就是把精读课文与略读或课外阅读文本一起读。当“1”是第二种时,“X”是以单元要素为线索,组织课内外文本进行阅读。但无论“1”是哪种情况,确立中心议题,优选适宜阅读材料,构建核心阅读任务,寻找添加的合理契机,都是“1 X”主题阅读务必要解决的问题。
   二、“1 X”主题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确立中心议题
   所谓中心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这既是组文的依据,也是组文的核心要素。一组选文,可以有多个议题,议题往往开放而多元,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议题确立。
   1.指向文章思想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一文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潮来时的壮观之美。为了让学生感受更深刻,想象更丰满、立体,教学时立足文本内容拓展了杨洋的《钱塘江观潮》和邸延生的《钱塘江观潮》,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描写同一事物时在内容选择与表达方式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而让钱塘江大潮的恢宏气势根植心中。
   2.指向作者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李清照的古诗《夏日绝句》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的爱国情怀及坎坷的一生,可拓展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目的是让学生对比李清照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以及国破家亡后的悲哀凄苦,从而懂得本诗中暗含着她对无能统治者的蔑视和期盼祖国统一的热望。
   3.指向主人公
   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让学生认识了志存高远的少年周恩来,教学时充分利用课后周恩来总理的《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了解这首诗的写作渊源,学生对这位一心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总理不禁肃然起敬,激发了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的兴趣。
   4.指向文體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外神话故事”以文体进行单元组文,通过该单元课文的学习,带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籍《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等,并围绕这个主题开展讲神话故事比赛、制作读书卡、尝试自主创编神话故事等语文综合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热情,取得良好效果。
   5.指向单元语文要素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会多角度提问,教学时,以单元两篇精读课文《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例,教学生如何从文章内容与写法以及如何联系生活经验、文章启示进行提问,而两篇略读课文则放手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课后再适时补充类文阅读练习,通过这样一组文章的学习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多角度提问的阅读策略,并在后续的语文课堂常态化运用,使其成为学生必备的一项阅读技能。
   (二)精选优质的“X”文本
   “1 X”主题阅读的议题确立以后,“X”文本的选择也就有了依据。
   1.以文章内容关联进行选择。可以求同,可以存异,也可以互为补充或解释。如学习四上小古文《精卫填海》,适时补充现代文版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既能让学生直观地对比古文与现代文的不同表达特点,助力学生更快捷地读懂小古文,又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生动、神奇之处。
   2.以作者为核心进行文本选择。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同类作品或不同作品,有利于全方位立体地认识作者。
   3.以作品主人公为对象进行文本选择。可以是与主人公相关联的其他文章或书籍,便于全方位客观地了解人物形象。
   4.以文体为依据进行文本选择。同一文体的文章进行拓展,对学生掌握文体特点、学习写作手法具有重要意义。
   5.以单元语文要素为训练目标进行文本选择。所选文章便于对单元知识点进行训练、夯实、巩固。
   (三)进行文本加再工,阅读任务构建与整合
   “X”选择后,一定不能原文照搬,不顾长短,要对其进行取舍、加工,从而提高文本的使用效率。
   加工过程包括主题阅读议题再聚焦、文字再推敲、长度再精简等,力求做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难易适度、文质兼美、体式多元,不顾现实情况的生硬添加,只会造成学生阅读疲倦,适得其反。    文本选择之后还要进行阅读任务的构建与整合。阅读任务的设置是有效组文的重要环节,因此任务要精简,数量不能过多;任务要指向明确,突出重点;任务要开放,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精神;任务要兼顾各水平层次的学生,既有积累、理解、运用这些指向低阶思维的基础性问题,又有分析、评价、创造这些指向高阶思维的提升性问题。
   如在教学四下《琥珀》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科普小品文的特点,构建学习任务:让学生把原文和课后链接的文章进行对比,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两篇文章都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但课文原文生动、具体、富有趣味性,而课后链接的文章语言精练准确,条理清晰,无任何修饰,从而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科学小品文和普通说明文的区别。由此可见,适宜的阅读任务更能帮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让合作学习真实而有深度地发生,从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不断发展。
   (四)抓住“ ”的有利时机,实现最大的主题阅读效果
   “1”和“X”明确了,阅读任务也已经构建完成,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 ”的最有利时机,以促进阅读目标的最后达成。
   1.课首“ ”,整体感知,激发兴趣
   在课首“ ”,学生可以整体感知文本主旨,激发兴趣,尽快进入新课学习状态。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前,可出示高鼎的《村居》,使学生通过回忆和诵读,产生“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画面感,感受农家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为新课学习做好氛围铺垫。
   2.课中“ ”,突破重点,排除疑难
   在课中“ ”,“ ”的内容应指向明确,有助于学生突破重難点。如教学《精卫填海》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精卫的精神,课中引入了顾炎武的诗《精卫·万事有不平》,其中“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一句把精卫坚韧不拔、顽强斗争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3.课尾“ ”,适时迁移,举一反三
   在课末“ ”,让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当阶梯,适时地迁移应用到“X”中,能及时巩固所学,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时候,为了巩固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感受人物形象,课末我们增加了小古文《王戎观虎》,让学生借助注释自由阅读,品析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了学生阅读小古文的能力。
   4.课后“ ”,阅读延续,习惯养成
   课堂容量是有限的,而阅读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课后,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适宜阅读的书籍,便于学生长期持续的阅读行为的形成。
   三、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形成多元评价和长效管理机制
   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与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搭建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既要做好学生阅读引导者,也要做好监督者、评价者。
   (一)基本阅读方法的课内渗透
   课堂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应针对教学内容、学段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向学生传授精读、略读、浏览、跳读、预测、提问、摘录、批注等基本的阅读方法,要力求让每个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长此以往,势必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高效的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二)课外阅读的监督与评价
   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随意性较强,因此教师除了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适宜阅读的书籍,更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开展“阅读交流会”,分享心得,挖掘有价值的问题,推进阅读向纵深发展;在阅读后期可以把阅读体验通过物化形式充分展示,如手抄报、读后感、美篇、相关公众号等媒体,或鼓励学生作品提交相关杂志、期刊发表,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层次,增强学生阅读满足感和成就感。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月”进行一些综合性评选活动,如“阅读小明星”“书香家庭”等,实施多元化、差异化阅读评价,形成全员阅读的氛围,倡导人人读好书,人人好读书。
   借用欧阳修的一句话“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基于统编教材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1 X”主题阅读指导恰恰是一个语文教师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价值所在。阅读——我们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陈丽丽.统编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7):15-16.
   [2]余燕花.探索“1 X”主题阅读的组建方法[J].课程与教学,2019(19):23.
   [3]黄惠英.小学语文“1 X”阅读教学策略的多元建构[J].课题研究,2020(31):9-10.
   作者简介:栾翠连,女,汉族,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年级的上升,不仅相关知识点覆盖面更为广泛,题型也更加丰富,难度也相对更高。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同时还要对多种类型的题目做到熟悉于心、了然于胸。围绕这个要求,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习惯;价值   在中国古代教育理论中就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即强调不仅要学,还
摘 要:首先,一节“好课”首先必须具备明确的、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其次,在有效的课堂设计和实施中,每个教学环节必须环环相扣且有严密的逻辑性。另外,一节优秀的课堂一定要有助于点燃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节有效的课堂还需要整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一节“好课”还不容忽视板书设计的重要性,因为板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一节课的质量。基于此,对一节
名篇名句是指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是高考必考题型,能力层级为识记A,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记忆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高,被称之为高考“送分”题。但学生由于记得不牢,背得不活,写得不准,对这六分却往往不能照单全收,得分率并不高。其实在备考中只要方法得当,提高此题的得分并不难。下面笔者结合近五年高考名篇名句的默写,粗浅地谈谈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的应考策略。 
摘 要:小学班主任工作繁琐又复杂,而且班主任本身也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掌握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用真心去爱每个学生、去呵护每个学生、去理解和关心每个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友好、尊重、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让班级各项活动有效展开。   关键词:班级管理策略;爱心;沟通;信任   时光似鸟翩翩而过,一转眼自己从事教育事业已经十多年了。还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第一年担任
摘 要:古诗词的教与学承担着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和学习能力,以《泊船瓜洲》和《浣溪沙》为例开展古诗词比较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思维能力   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王冠上的明珠,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到如今中国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动力、树立文化自信,古诗词的教与学承担着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
摘 要:游戏寓教于乐,是小学阶段教学工作的常用手段。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借以数学游戏展开数学教学,能够将知识点趣味性地传递给学生;在课后练习中设置游戏,适当增加实践性游戏环节,能够有效带动日常教学工作的展开。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育;数学课堂   围绕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及学生思维的培养。游戏教学不仅能调动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思考与
摘 要:主要探讨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下,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借助比较建构知识系统,结合实例,在三次活动设计中进行了新知、旧知的比较,特例间的比较以及正误的比较,逐步建立知识系统,达到真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的组成;真学习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1]比较是确定相同、相似和差异的一种思想过程,一种逻辑方法[2]。小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厘清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开发、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多维度、全方面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要求基础教育要关注爱国主义教育,并将其全面贯彻于课程教学中,着眼于小学生价值观养成,凝心铸魂,做到春风化雨、润物于无声。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应是语文教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德育越来越重视,单一的课程教育逐步向全面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礼貌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把传统文化课知识融入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至关重要。在小学传统文化德育化实施过程中,既要对德育化概念有深刻的了解,同时学校要加强教师团队对德育化教育思想的高度认识,促进教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创
摘 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英语成为一门主要的外交语言,对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在新高考背景下的英语更加注重英语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写作水平的考查,这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最有效的测试,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写作教学的价值,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考;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英语学习的难点,尤其新高考理念下的英语写作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