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对TNF-α刺激的HacaT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以及对HaCaT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和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①以TNF-α(10μg/L)单独或TNF-α(10μg/L)与他克莫司(10-8mol/L、10-7mol/L、10-6mol/L)同时作用HaCaT细胞,在24h和48h分别观察胞核NF-κB的表达;②以他克莫司(10-8mol/L、10-7mol/L、10-6mol/L)作用HaCaT细胞,在12h、24h和36h分别观察GRα和GRβ的表达.结果 未处理组HaCaT细胞的胞核有NF-κB(p65)蛋白的表达,灰度值比值为0.4988±0.03506;TNF-α作用24h和48h后,HaCaT细胞胞核NF-κB(p65)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强,灰度值比值分别为0.73±0.0316和0.8925±0.0171,与未处理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与10-8 mol/L、10-7 mol/L、10-6mol/L他克莫司同时作用组HaCaT细胞胞核NF-κB表达灰度值比值分别为0.6825±0.0263、0.6200±0.0163和0.5575±0.0299,NF-κB表达随他克莫司浓度增加而减弱,后两组与TNF-α单独作用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他克莫司作用24h和48h的NF-κB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处理组相比,不同浓度他克莫司作用HaCaT细胞后,各时相点GRα和GRβ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司能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TNF-α刺激的角质形成细胞胞核NF-κB的表达,不影响角质形成细胞GRα和GRβ的表达。
他克莫司对HaCaT细胞核因子-κB和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摘 要】
: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对TNF-α刺激的HacaT细胞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以及对HaCaT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和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①以TNF-α(10μg/L)单独或TNF-α(10μg/L)与他克莫司(10-8mol/L、10-7mol/L、10-6mol/L)同时作用HaCaT细胞,在24h和48h分别观察胞核
【机 构】
:
400037,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皮肤科,400037,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皮肤科,400037,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皮肤科
【出 处】
:
中华皮肤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0年43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下简称毛囊炎)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两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致病菌均为马拉色菌,诱发因素也类似,如高温、高湿、油性皮肤、多汗、遗传因素、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等[1]。
期刊
我们采用皮损扩大切除局部转移皮瓣修复,治疗2例巨大型Mibelli汗孔角化病,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例1,女,38岁.22年前右臀部出现一绿豆粒大小疣状增生物,质较硬,缓慢增长,16年前增长速度加快.行冷冻治疗,未见效,增生物继续扩大,在外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无效。
期刊
皮肤光老化是指紫外光长期辐射引起的慢性损容性皮肤损伤,表现为面部等曝光部位皮肤粗糙、深皱纹、色斑增多等.为了寻找安全有效的天然防光物质,我们应用夏枯草进行皮肤光老化的防护研究。
期刊
目的 利用滚环扩增技术检测耐氟康唑白念珠菌的TAC1点突变,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特异的检测核酸单点突变的方法,同时进一步了解TAC1点突变与耐药的关系.方法 收集33株耐氟康唑白念珠菌(8株来自美国,25株来自澳大利亚),根据文献报道的与耐药有关的点突变和挂锁探针设计原则设计4个挂锁探针.提取DNA、PCR扩增获得TAC1的三个目的 片段;然后用滚环扩增技术检测耐药株的点突变.将滚环扩增所得结果与
患者女,59岁,因躯干、双下肢红斑、丘疹伴痒1个半月于2009年1月31日入院.患者于1个半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出现数个大小不等红斑,其上覆米粒大小丘疹,瘙痒明显,在当地诊所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12、病毒灵口服,曾自服中药(具体不详),并拔火罐治疗,部分皮疹可消退,留有色素沉着。
期刊
患者男,67岁,以周身皮疹1月余、发热1周为主诉入院.1个月前双大腿出现红斑样皮疹,伴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于外院诊为荨麻疹、过敏性肺炎给予抗生素、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2 d后皮疹消退,症状减轻,甲泼尼龙渐减量.治疗期间发现颈部、腋下、腹股沟多枚肿大淋巴结,行淋巴结穿刺后诊为淋巴结结核.1周前开始给予抗结核治疗,患者出现发热,最高39.8℃,皮疹复现并泛发周身.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体检:颜
期刊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皮肤色素缺失性疾病,以局部黑素细胞部分或完全缺失导致皮肤白斑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自身免疫学说被多数研究者认同.有研究显示,白癜风患者体内存在抗酪氨酸酶抗体,且其水平与病情活动性相关[1]。
期刊
迪苏(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是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高效、安全的免疫调节剂,适用于多种皮肤病,如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和病毒性皮肤病(尖锐湿疣、扁平疣、单纯疱疹等),具有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的特点。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促进皮肤科事业的发展,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迪苏临床应用有奖征文”活动,内容如下。
梅毒的发病与梅毒螺旋体(Tp)在体内大量繁殖及其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个体差异大.简华慧和韦秀玲[1]对50对首诊梅毒患者及其配偶进行3年追踪诊疗,共发现91例梅毒患者,其中一期梅毒15例,二期梅毒36例,潜伏梅毒40例,5对仅一方患梅毒的配偶,发病前一直有密切接触史,未进行安全防护,在长达两年的追踪检查中梅毒血清学检查一直为阴性。
期刊
患者女,53岁,足跟部走路时出现皮疹,伴疼痛1年.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走路后双足跟部有半球状物鼓出皮肤,疼痛,将足抬起后鼓出物消失,疼痛缓解.每逢走路或受压后鼓出物明显,疼痛出现.既往体健,无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