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改革命运迥异之探析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l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改革指导思想
  苏联改革坚持"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思想。戈氏上台推出"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鼓吹全人类共同利益高于阶级利益,放弃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在西方和平演变面前麻木不仁,彻底解除思想武器。其次是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抹杀苏联历史,丑化和否定整个社会主义制度,为全面摧毁社会主义成果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鼓吹民主化、公开化和多元化,将其作为"三大革命性倡议"推至极端,为反对派、反共派大开绿灯。以"全人类价值观优先"为核心,以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三项革命性倡议为先导,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共产党的领导为内容,以彻底改造苏共为主要目标,以抽象的人道主义、全人类的价值观为主要理论基础,以民主社会主义为目标和思想来源,修正马列主义关于阶级、政党、专政等基本原理和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二、改革的步骤
  苏联改革大体分为两段:一是1985年开始到苏共27大召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未收到预期的效果。从苏共28大到苏联解体为第二阶段,实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给本国一个良好的国际、国内改革环境,全球收缩军事,改善与西欧、中国和日本关系。从东欧仓促撤军,最后资本主义东欧复辟并殃及到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微观过急、效果甚微,戈氏改弦更张,将改革转向政治体制,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不大是由于政治体制,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向转变,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议会制、总统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改革失去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经过"文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从农村开始,推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1982年经济改革重心转向城市,以国营大中型企业改革为重点。在农村与城市改革成功后采用稳妥、渐进方式进行政治体制改革。1982年9月举行的中共12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党目前任务就是实现"四化",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来保证和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安定。由于改革渐进稳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适当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四項基本原则规范改革性质,保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正确,目标明确。
  三、改革的内外环境
  (一)改革时苏联国际国内环境恶劣。1、国内政治经济模式僵化、权力集中,党内无民主。过分强调政府计划,党内过分集中权力,基层无民主可言,虽强调加强党的建设由于党内集权,党内民主没有很好地发挥,形成集权与腐败,影响党群关系与党的威信;2、民族关系复杂。历届苏联领导人认为消灭了民族压迫与民族不平等的现象,事实证明苏联存在严重的大俄罗斯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而且有强烈民族沙文主义,二战民族大迁徙的社会阴影,使苏联民族关系复杂化,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就是明证。
  (二)改革时中国国际国内环境。1、改革思想统一:冲破"两个凡是"束缚,恢复党的优良传统,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国掀起"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大讨论。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是一切工作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党工作重心实现重大转折,改革有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民族关系融洽。以民族区域自治为主的民族政策,实现了各民族全面平等,民族地区建设实行政策倾斜,各省支援民族地区,虽经文革但是民族关系未受影响,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我党周围。
  四、改革困难关键时措施
  苏联改革在89年遇到困难,党内出现反对派,戈氏完全可以将其开除出党;当俄、乌、白三国分裂苏联时,戈氏却是听之任之,未镇压分裂的行为。更甚是戈氏宣布苏共自行解散,葬送改革事业,亡党亡国。我党针对困难措施相反,出现"自由化"学潮和"八九"风波后,邓小平及时利用集体领导方式进行了替换不合格领导人,特别是八九年政治风波酝酿成反革命暴乱时,邓小平更力挽狂澜,动用国家专政机器镇压反革命,不听信西方领导人,保证改革事业的延续。
  五、改革领导力量内部状况
  (一)苏共党内状况:1、思想路线混乱,丧失了精神支柱与思想凝集力、丧失了政治敏锐性与分辨是非的能力。全盘否定苏联建设成就,当戈氏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时没有人提出异议,修改宪法,放弃党的领导,无力把握局势,无思想凝聚力,无法带领群众前进;2、党内腐败严重、缺乏民主监督、专权严重、纪律松驰。由于党内腐败,党的形象而受损,由公仆变成了人民的主人。党内民主破坏严重,各派林立,纪律松驰,正确的思想无法集中;党内专权严重,党内集体监督缺乏,与主张回归"资本主义"的党内"民主派"和国内民族分裂主义斗争时,毫无群众支持与战斗力,最后丢掉政权。
  (二)中共党内状况:1、思想路线清晰,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提出了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观点,恢复党的优良传统,贯彻民主集中制,倡导党内民主;2、党的形象廉洁奉公,经过文革,党群关系密切,党内没有严重腐败,党具有引领建设社会主义大业的资格;3、正视历史、实事求是评价建国后的历史与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的历史地位,通过《关于是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为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4、倾听民声、解放思想、顺应潮流。当小岗村落18户农民提出包产到户的思想时,党中央及时吸取群众智慧,顺应时代的潮流,表明党还是为民办实事的党,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领导的改革必然能得到全党与全国人民群众拥护。
其他文献
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控制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传统的机械传动系统跨越了旧的机构组成概念,新型复合传动机构,即控制与机电相结合的传动机构获得了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是目前机械科学领域的国际前沿性课题。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正是一种广义复合传动机构,它集超环面蜗杆传动和电磁驱动及控制技术于一体,具有传动比大、无接触、无磨损、传动扭矩大等特点。超环面传动的效率高,结构紧凑,可以在很小空间
期刊
少兒期刊,是指以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期刊。少年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量,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今后的人生旅程,因此少儿期刊的编辑工作可谓是任重而道远。笔者从事少儿期刊编辑工作十余年,对如何提高少儿期刊编辑的素养、做好少儿期刊的编辑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现作一介绍,诚祈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一、紧密联系读者,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组织好作者队伍  要成为一个好
期刊
一、学分制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制度设计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前提,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成绩考核的变通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质量评定的综合性是学分制的基本特征。在教学管理制度上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在学习年限、选择专业、设置课程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思想,学生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人的能力和爱好,可以跨专业自主选修最喜爱
期刊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近几年来,这个问题是更加的棘手。自2003年以来,高校应届生数量以跳跃式幅度增长,2003年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2万,比前一年增长46﹪,而到今年2010年更是高的630万,比2003年翻几番了。回顾中国高校扩招的历程,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使得大学招生迅速扩大,
期刊
任何一个民族的女性伦理都会有不同的发展轨迹,中国传统女性伦理的演变也经历了自身复杂的过程。《周易》是我国最早阐述男女两性关系的儒家经典。它以阴阳、乾坤为核心概念,对天道、地道,男德、女德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有天尊地卑而致男尊女卑,开启了古典伦理的运行轨迹,奠定了其后中国传统社会男女道德人格的基础,成为处理两性关系的指导性原则,也带来封建女性伦理观念的形成。  一、家国同构的儒家伦理结构使女性自觉置诸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只有在对乐曲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的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相反,音乐中的情感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情
期刊
自教师公开招聘制实施以来,关于教师公开招聘制的研究和讨论非常之多。以往人们对教师公开招聘的研究多是集中于招聘考试的程序公正层面,而对于这一公正公平公开的教师招聘制结果,即其核心价值层面却很少有人讨论研究。教师公开招聘制作为国家实施的一项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在确认其合理性的前提下,以下问题的提出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教师公开招聘制的核心内容——公正招聘,如何保证其公正性?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原本是中小学教师
期刊
一、临汾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一)旅游资源丰富  临汾市古为帝尧之都,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素有"现代花果城"和"华夏第一都"美誉。全市辖1区2市14个县,总面积20280平方公里,人口达412.05万。  临汾市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壶口瀑布、古槐、尧庙-华门),3A级旅游景区1处(仙洞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处(壶口瀑布),省
期刊
一、汽车节能惠民补贴概述  (一)节能汽车推广车型及企业条件  1、发动机排量为1.6升及以下的燃用汽油、柴油的乘用车(含混合动力汽车和双燃料汽车);  2、已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和通过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备案;  3、综合燃料消耗量限值如下:  4、推广企业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履行约定的质量及服务;具有完备的产品销售及用户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  (二)补助标准和方式
期刊
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 是"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Navigation System - Timing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NAVSTAR/GPS) 的简称, 这是一种利用接收GPS 卫星信号实现授时、导航与测地的高新技术。它具有全天候、观测操作简便、布点自由、观测与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高, 同时提供三维坐标、定位精度高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