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女性人格形成的影响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ang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个民族的女性伦理都会有不同的发展轨迹,中国传统女性伦理的演变也经历了自身复杂的过程。《周易》是我国最早阐述男女两性关系的儒家经典。它以阴阳、乾坤为核心概念,对天道、地道,男德、女德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有天尊地卑而致男尊女卑,开启了古典伦理的运行轨迹,奠定了其后中国传统社会男女道德人格的基础,成为处理两性关系的指导性原则,也带来封建女性伦理观念的形成。
  一、家国同构的儒家伦理结构使女性自觉置诸"内"的伦理位置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体系中,宗法血缘关系构成了国家结构的范型,而国家成为家庭的摹本。家庭伦理成为国家伦理的基石,而夫妇之道是天地之道的家庭呈现,男外女内是儒家伦理体系下所规定的男女性别角色的伦理位置。为了实施"男外女内",从周代开始制订了一系列隔离男女的具体制度或措施。《礼记·内则》规定:"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外内。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闾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形成隔绝男女的闺阁制度,利用居家条件隔绝男女交往。与此同时,是严格的性别回避制度。周礼规定:男女从七岁开始,"不同席,不共食","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外内不共井,不共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敝其面,夜行以烛, 无烛则止。道路, 男子由右, 女子由左。这些制度主要是用来封闭、约束妇女的,不仅如此,还要隔绝内外语言",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 ,以次隔绝男女之间的任何交流。在儒家的伦理体系中,男性身处由君到子层层相扣的伦理阶梯,而妇女则限制在家的脉络里,仅居五伦之一,她们的社会脉络被无限简化。"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及性别隔离制度把妇女的角色定位在家庭内部", 家"成了女性全部的生活空间,家务成为女性的一生事业。考察传统伦理话语,妇女一直被深植于家庭之"内",终究没能归结到女性主体本身。
  二、"三从四德"的封建礼规塑造了传统女性的价值取向
  在漫长的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似乎还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重视礼仪,有着这样盘根错节的繁文缛节。"礼"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它产生于西周,是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巩固而日趋严密和完善的。其核心是"三纲五常",《白虎通义·三纲之纪》中说:"三纲者,何谓也? 君臣、父子、夫妇也。"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中阐述道:"夫仁、谊(义) 、礼、知(智) 、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这几乎是无处不在的"礼"的大体系中,女性的礼仪无疑是最为庞大、严密,也最为残酷的子系统之一。其最为典型的纲领性条规是:"三从"、"四德"。"三从"最先见于《仪礼》:"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三从"把女子的一生固定在一个依从他人的毫无自主、泯灭自我的整体框范之中;"四德"则为女子的举止言行提供了严格而细致的规定和典型。女性从降生开始,到待字闺中、出嫁、守寡,直至死了安葬,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诗经·小雅·斯干》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可见,女性一降生,便有异于男性的礼遇迎接她:她所寝卧的地方、穿的衣服、玩的玩具都是简陋的低级的东西,与男子迥然不同。这种不同的待遇,无疑就是传递一种信息:男尊女卑。出生后至未嫁前的全部生活就是待字闺中,为自己一生的使命和归宿——嫁人做好一切准备。
  儒家伦理所构建的女性人格的最高理想是:仁爱,知书达理,居家贤良,坚贞守节。这样的女性人格有自主性吗? 在封建礼仪教化下的女性人格是欠缺的、无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其欠缺在于女性被排斥于社会之外,没有在智力和德性上得到公平全面的发展;其无独立性在于女性依附定位于男性之下,遵从社会的礼仪规范和屈从于男性的权威,从而使女性丧失了主体性和自主性,只是被动的存在。儒家学说是在人伦关系中强调个人的心性完善,虽然是以家庭之小我的完善而推及国家之大我,个人的心性完善是基础,但它的立足点和目的是整体性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这和西方从个体出发,强调主体性和个性发展而建立的伦理观是有区别的。虽然中国女性在儒家的道德观念的教化中处于从属和卑微的地位,以人格的不完善和丧失自主性为代价,但是儒家学说中的道德观念诸如仁爱之心、知书达理、厚德贤良自古以来都是构成中国女性人格的重要成分,它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历史) 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值得称道和继续发扬光大的。但同时要指出,这不是中国妇女完整的人格表现,这就需要对在中国政治文化主流中居于不显著地位的道家文化做一番探究。
  三、道家伦理对女性人格的构建
  道家的学说和儒家的学说不同,它是指示人从心性上修炼从而达到生命解脱的途径。由于它从理论上遵从自然、崇母尚柔的情结,使求道的人格更为自然而少有礼的束缚,在伦理上对女性的要求少有歧视,从而使道家伦理下的女性有了几分尊贵和自主。
  (一)慈、俭、朴素
  老子認为,一个人要过一种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才是符合和接近道的生活,符合道的生活也是有德的生活。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即爱人爱物,俭即简而不奢。人要善利万物而不太多地损害万物,回归到人的自然本然状态,这是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他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像婴儿一样的状态,去掉一切人为的雕饰,包括求智学知,减少知识给人的身心造作。
  (二)柔顺自然
  老子认为道是遵循自然的法则而发展变化的,即"道法自然"。人为做作、主观任意都与自然相对,有德的生活就是自然而不强求的生活。在老子的哲学中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真正的刚强是柔弱不争,柔弱是保存实力从而成为刚强的方法。"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为人处世应该以柔克刚。"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他认为水的柔弱能胜万物而不争,这里的柔弱并无性别的强弱之指,它象征柔软的身心能含纳一切,消融一切,战胜一切。这里一向以象征女性的柔弱一词在老子这里有了十分的尊贵。
  (三)无为而无不为
  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圣人也应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想境界。"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即是去掉一切智慧和欲望,过一种自然而然简单的生活,而这恰恰能使天下大治。做人也是一样,无为而柔弱,做事不主观强求恰恰能有所为而胜刚强。
  综上所述,道家伦理影响下的女性人格的最高理想是:慈、俭、朴素,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它注重个体得道的修炼和崇尚自由自在的人生使道家人格具有相对的自主性。但它只是在内心世界修炼中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和自主,在实际生活中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自主是很难的。在实际的生活中,儒道的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是交融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儒家是入世的哲学,而道家是隐士的哲学。无论怎样,道家学说反对儒家虚设的道德礼仪规范,它主张去礼弃智,存真去繁,推崇人性的自然真性。它的最高理想是自然而然,完成求道的人生。它注重个体的自觉和道德的完善从而使生命自在解脱。它崇尚人性自然而少有虚设的礼仪束缚,它在对人格理想的构建中并无性别尊卑之分,而特别尊母尚柔,推崇一向被认为是女性特点的柔弱之性,使在儒家文化统治下卑微的女性有了几分尊贵。
  四、中国女性人格自主性的建立
  中国女性要想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格,需要在文化传统上进行深入的反思,从文化的历史造就中批判取舍,从而完成一个自我整合的过程。人格的自主性是相对于个体也是相对于社会性而言的。对于个体,它既是理论观念上的,又是实际行为上的,它主要是指作为伦理主体人的独立而主动性的存在,在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它不是孤立的,它不能脱离社会。所以女性人格自主性是在社会诸多关系中实现的。
  (一)和男性发展的同步性
  中国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面对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并不特别强调个体性的人的存在。所以有关人格自主对男人和对女人都是一个重要问题,这里都要对中国传统思想合理取舍,但要分别对待,也要同步发展。比如对于儒家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男性和女性是有共同点的,他们都过多地依附于社会和伦常关系,泯灭了个性,而且女性不仅如此,她还受制于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观念。其实,男性也是此观念的受害者。因为在此观念影响下,男性也失去了真实的生活状态,这也需要男性的自觉。
  (二)和社会发展的同步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封建社会造就了中国女性的人格特点。1949年以后,中国女性在人格独立性上已有了很大改观。在变革的社会,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条件和以前相比又发生了很大變化,女性人格的独立自主性是和这些条件相联系的,比如说现在的中国城市和乡村在教育和经济这些方面还有许多差别,所以人格的自主性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发展条件。只有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女性人格的独立自主才会成为可能。
  (三)自身发展的素质
  女性的人格自主性的获得和女性自身的成长紧密相关,它必须是女性的自觉,它和女性自身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的成熟程度是同步进行的。
  (四)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
  只有观念的改变才能有实际的行动,只有在一个充满文化发展的氛围下,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认识到了建立独立自主人格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地去做,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人格自主。
  中西方有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但它们发展的终极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使人类更为幸福和和谐,包括男人和女人。这使得东西方人、男人和女人有了共同的目标。人格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人格应是健康的、独立的、自主的,这对东方和西方、男人和女人都是一样的,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其实现过程中也是不同的,中国的女性和西方的女性具有很大的差别,每一个女性,也各自有其特点,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我们文化人格的建立最终的理想是使人——当然这里有女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和充分实现其价值。这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三松堂全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
  [2]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3]朱谏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 2000.
  [4]邱仁宗.中国妇女与女性主义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5]肖巍.女性主义伦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6]蒙培元.中国哲学主体思维[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4.
  [7]杜芳琴.中国社会性别的历史文化寻踪[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佛教伦理的中国化。文章首先论述了印度佛教的伦理想;在传入中国时,由于生长发展的土壤不同,佛教与中国的传统伦理发生了冲突;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佛教调整教义来适应中国的思想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也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渗入了佛教思想,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佛教;儒家;伦理;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
期刊
一、朝陽矿产资源开采现状  朝阳位于辽宁省的西部(东经118€?'~121€?0'、北纬40€?5'~42€?0')。行政区划为二市(北票市、凌源市)、三县(朝阳县、建平县、喀左县)、三区(双塔区、龙城区、开发区),全市土地总面积19700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位,"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幅达到20%以上,矿产资源开采是朝阳市经济的增速的主要原因,截止到2008年采矿业在朝阳
期刊
一、前言  1993年,世界最大的营造公司之一法国布伊格公司,以P.Richard为首的研究小组仿效"高致密水泥基均匀体系",依照密实堆积原理,剔除传统混凝土的粗骨料,代以的细石英砂,成功地研发出一种新型混凝土。和传统混凝土相比较,这种由于增加了组分的细度和反应活性,而具有"超高强度、高韧性、耐久性强和体积稳定良好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称为Reactive Power Concrete,简称RP
期刊
断路器压力闭锁与继电保护装置或自动重合闸装置及其相关回路的配合直接关系到断路器能否正确动作。本文主要结合某型断路器,论述弹簧未储能时,断路器应提供闭锁重合闸接点给继电保护装置或自动重合闸装置。  我公司在一500KV线路检修中出现过如下情况,合上机构电源当机构储能后断路器自动合闸的情况。该线路断路器采用AREVA的GL317型断路器,自动重合闸装置采用南瑞公司的RCS-921A型装置及CZX-22
期刊
2010年10月14日,在北约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的联席会议上,北约拟定了未来10年的新战略草案,草案提出将联合俄罗斯建立欧洲的导弹防御系统,并与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进行对接,构建一个旨在保护所有北约盟国的导弹防御体系。该建议能否在11月20日召开的北约首脑会议上得到通过,与会者俄罗斯的态度将至关重要。此次北约首脑峰会上"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提议必将再次引发主导北约的美国和俄罗斯双方在反导问题上的新一
期刊
配电系统自动化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络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狀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它包括10KV馈线自动化、开闭所和小区配电自动化、配电变压器和电容器组等的检测自动化等。  一、配网主站建设技术要求  在完成某供电局配网自动化系统分析后,结
期刊
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控制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传统的机械传动系统跨越了旧的机构组成概念,新型复合传动机构,即控制与机电相结合的传动机构获得了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是目前机械科学领域的国际前沿性课题。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正是一种广义复合传动机构,它集超环面蜗杆传动和电磁驱动及控制技术于一体,具有传动比大、无接触、无磨损、传动扭矩大等特点。超环面传动的效率高,结构紧凑,可以在很小空间
期刊
少兒期刊,是指以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期刊。少年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量,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今后的人生旅程,因此少儿期刊的编辑工作可谓是任重而道远。笔者从事少儿期刊编辑工作十余年,对如何提高少儿期刊编辑的素养、做好少儿期刊的编辑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现作一介绍,诚祈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一、紧密联系读者,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组织好作者队伍  要成为一个好
期刊
一、学分制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制度设计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前提,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成绩考核的变通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质量评定的综合性是学分制的基本特征。在教学管理制度上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在学习年限、选择专业、设置课程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思想,学生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人的能力和爱好,可以跨专业自主选修最喜爱
期刊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近几年来,这个问题是更加的棘手。自2003年以来,高校应届生数量以跳跃式幅度增长,2003年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2万,比前一年增长46﹪,而到今年2010年更是高的630万,比2003年翻几番了。回顾中国高校扩招的历程,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使得大学招生迅速扩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