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b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只有在对乐曲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的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相反,音乐中的情感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情感上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能莫衷一是,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人们发自内心情感世界的对音乐的认识、欣赏、感悟的结合。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2
  
  一、音乐欣赏与情感体验的内涵及关系
  (一)什么是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人们通过音响感知达到情感体验,去想象联想,从而完成理解和认识的过程。简单来说,音乐欣赏就是听音乐,是对某一事物存在的感知。然而,事实上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活动,是欣赏者主体性的意识活动,这个活动由于欣赏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感情、个性特征、艺术修养以及审美情趣不同,在欣赏中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们说音乐欣赏也具有创造性,它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的参与。例如在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时,我们心头会涌起一种凄楚、哀怨和愤懑的感受,不可能产生欢乐和豪迈的激情。每个人都在欣赏中改变着对象,把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体变为主体感受的一部分,这就是欣赏者的创造。音乐欣赏是思维在意识形式中将感觉经验转化成想象的活动。音乐欣赏的创造性是音乐审美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作为欣赏者不仅要善于理解和想象作品,还要能借助审美,想象审视音乐作品,达到自我表现和自我认识。张前教授在《音乐欣赏心理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一书中指出:“欣赏者对由音乐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复杂的情绪和情感,所引起的情感活动会产生感知、想象、理解等反应。这时,欣赏者的情绪和情感又会影响和作用于音乐作品的本身。这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交融、相互统一、相互结合的过程”。一个作曲家,在创作和审美地反映世界过程中,总是情感与认识相伴随的,他对于生活的审美的情感、态度,推动着他去反映生活,进行美的创造。
   (二)什么是情感体验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这即是说,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是人的主观体验,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心理学家戈尔曼也曾说过:“情感决定着我们潜能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成就。”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体验。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人的情感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
  (三)音乐欣赏和情感体验的关系
  音乐感知植根于人类的本性之中,只有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使人的这种感知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
  音乐是通过其旋律起伏、和声张驰、调式转换、音色变化、动机发展、曲式结构直接表达人的情感的。
  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个音乐主题:
  例1快速地
  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到边寨》 bE大调 4/4拍子
  曲调热情奔放, 高亢矫健,由高,中音的木管和乐器齐奏,铜管和低音木管齐奏,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情感体验。
  而当我们听到下面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
  例2
  慢速地
  黄海怀:《江河水》
  乐曲中一音一顿的弓法处理,犹如声声重锤扣击着人们的心扉,悲愤激昂的情感可以说抒发得淋漓尽致,乐段末句的逐渐下行和渐慢演奏,又使音乐回到了思绪万千悲痛之中。
  而当在钢琴上响起了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时,我们又能深深地体会到肖邦那种对暴力的愤慨,对祖国灾难的悲痛和号召人们起来斗争等各种复杂的心情。
  例3
  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
  在低音由半音的向上和向下的盘旋快速走句,似乎又在积蓄力量,音乐转回原调,在最后爆发出愤怒的音响,强力度的升高了三音的大主和弦引出一连串的快速走向,使情绪变得更加明朗,大有排山倒海,势不可挡之势,终止在升高了三音的大主和弦上,不但使激情和愤慨达到极点,同时也体现了肖邦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情感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
  难怪李斯特要说:“音乐能直接表达感情的内容和深度”.对于情感而言,音乐形象永远是鲜明而具体的。欣赏者在达到完满的音响感知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情感体验的活动。所谓“体验”音乐,就在于对音乐的全身心投入。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意思是说,创作者由于情感的激发而创作作品,而观(听)众是通过作品体验其中情感的。欣赏音乐,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去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从这一观点出发,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因此,准确、细致、深入地体验作品的情感是欣赏好音乐作品的重要基础和基本要求。
  二、如何在音乐欣赏中进行情感体验
  (一)怎样从感性认识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作品,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首先是对审美对象的感性认识,听到优美的旋律就会愉快、喜悦,整个身心都受到震动,例如,我们在欣赏肖邦《夜曲》时,都会为之陶醉。
  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堂实验表明,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情感性质。例如,在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我为学生们放了一段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副部主题在展开部的变奏段落的录音,然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1、回忆的、欲以挣脱某种纠缠。
  2、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
  3、充满深沉的情绪。
  4、悲哀、哀怨。
  5、远方的倾诉。
  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情感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德沃夏克在这首乐曲中所抒发的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与身在异乡所感到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感,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
  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情感,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情感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情感的内在含义。
  (二)怎样从标题、文字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在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情感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的。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比如,在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时,为了能使听者真正进入音乐,感受中国古典音乐的博大、深邃,将张若虚的同名诗《春江花月夜》引入欣赏中,并配以多媒体画面,把音乐、文学、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了欣赏者的情感体验,情感的交流也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一首动人的乐曲就这样留存在他们的记忆中。再如,在欣赏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时,我们通过对标题的理解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作曲家的写作动机和表现内容,平静的多瑙河水波荡漾,晨曦拨开河上的薄雾,河水击岸,生机勃勃,使人感到振奋,多瑙河水畅流不息,它歌唱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歌唱春天已来到奥地利人的故乡。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情感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情感内涵的体验。
  (三)怎样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因素,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想基础。相反,在音乐中的情感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的,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虽然“非标题音乐”比“标题音乐”更难以理解,但如果我们对作曲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矛盾、艺术思潮、民族风俗等有所了解,加上一定音乐素养,同样能领略音乐的感人之处。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如果学生们通过理解认识的作用,了解到这部协奏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晚年旅居美国时写的作品,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倾诉了他对远隔重洋的祖国和亲人的深切怀念,那么,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就会对这部作品的情感内涵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又如,对贝多芬的《爱格蒙特》所写的十段配乐中的序曲,不了解这部戏剧的主人公爱格蒙特是十六世纪荷兰人民所崇敬的英雄,对他所领导的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和争取独立的斗争也毫无所知,那么也就很难体验到这部序曲中戏剧性的感情变化:痛苦的呻吟、激烈的反抗、悲壮的颂歌和胜利的狂欢。如果欣赏者能够充分发挥理解认识的作用,对这部戏剧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也必然会对乐曲的情感内涵有更深刻的体验。
  (四)怎样从音乐作品的创作个性和风格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态度,所以了解作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了解作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生平、社会地位、政治观点、处世哲学等;二是作者的创作个性。作曲家由于生活环境、文化素养、艺术趣味、个人性格上的差异,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同样题材的作品,将会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贝多芬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家里生活很困难,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8岁起他就挑起了负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严酷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过早走上了独立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培养了他刚毅不屈的性格。19岁时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他逐渐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反对封建专制的压迫。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充满斗争性,追求光明,号召人们为人类的自由、幸福而斗争。
  三、结语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音响艺术,是一种最具有情感性的艺术。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音乐做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情感的内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
其他文献
一、朝陽矿产资源开采现状  朝阳位于辽宁省的西部(东经118€?'~121€?0'、北纬40€?5'~42€?0')。行政区划为二市(北票市、凌源市)、三县(朝阳县、建平县、喀左县)、三区(双塔区、龙城区、开发区),全市土地总面积19700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位,"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幅达到20%以上,矿产资源开采是朝阳市经济的增速的主要原因,截止到2008年采矿业在朝阳
期刊
一、前言  1993年,世界最大的营造公司之一法国布伊格公司,以P.Richard为首的研究小组仿效"高致密水泥基均匀体系",依照密实堆积原理,剔除传统混凝土的粗骨料,代以的细石英砂,成功地研发出一种新型混凝土。和传统混凝土相比较,这种由于增加了组分的细度和反应活性,而具有"超高强度、高韧性、耐久性强和体积稳定良好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称为Reactive Power Concrete,简称RP
期刊
断路器压力闭锁与继电保护装置或自动重合闸装置及其相关回路的配合直接关系到断路器能否正确动作。本文主要结合某型断路器,论述弹簧未储能时,断路器应提供闭锁重合闸接点给继电保护装置或自动重合闸装置。  我公司在一500KV线路检修中出现过如下情况,合上机构电源当机构储能后断路器自动合闸的情况。该线路断路器采用AREVA的GL317型断路器,自动重合闸装置采用南瑞公司的RCS-921A型装置及CZX-22
期刊
2010年10月14日,在北约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的联席会议上,北约拟定了未来10年的新战略草案,草案提出将联合俄罗斯建立欧洲的导弹防御系统,并与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进行对接,构建一个旨在保护所有北约盟国的导弹防御体系。该建议能否在11月20日召开的北约首脑会议上得到通过,与会者俄罗斯的态度将至关重要。此次北约首脑峰会上"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提议必将再次引发主导北约的美国和俄罗斯双方在反导问题上的新一
期刊
配电系统自动化是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络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狀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它包括10KV馈线自动化、开闭所和小区配电自动化、配电变压器和电容器组等的检测自动化等。  一、配网主站建设技术要求  在完成某供电局配网自动化系统分析后,结
期刊
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控制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传统的机械传动系统跨越了旧的机构组成概念,新型复合传动机构,即控制与机电相结合的传动机构获得了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是目前机械科学领域的国际前沿性课题。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正是一种广义复合传动机构,它集超环面蜗杆传动和电磁驱动及控制技术于一体,具有传动比大、无接触、无磨损、传动扭矩大等特点。超环面传动的效率高,结构紧凑,可以在很小空间
期刊
少兒期刊,是指以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期刊。少年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量,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今后的人生旅程,因此少儿期刊的编辑工作可谓是任重而道远。笔者从事少儿期刊编辑工作十余年,对如何提高少儿期刊编辑的素养、做好少儿期刊的编辑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现作一介绍,诚祈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一、紧密联系读者,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组织好作者队伍  要成为一个好
期刊
一、学分制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制度设计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前提,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成绩考核的变通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质量评定的综合性是学分制的基本特征。在教学管理制度上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在学习年限、选择专业、设置课程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思想,学生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人的能力和爱好,可以跨专业自主选修最喜爱
期刊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近几年来,这个问题是更加的棘手。自2003年以来,高校应届生数量以跳跃式幅度增长,2003年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2万,比前一年增长46﹪,而到今年2010年更是高的630万,比2003年翻几番了。回顾中国高校扩招的历程,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使得大学招生迅速扩大,
期刊
任何一个民族的女性伦理都会有不同的发展轨迹,中国传统女性伦理的演变也经历了自身复杂的过程。《周易》是我国最早阐述男女两性关系的儒家经典。它以阴阳、乾坤为核心概念,对天道、地道,男德、女德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有天尊地卑而致男尊女卑,开启了古典伦理的运行轨迹,奠定了其后中国传统社会男女道德人格的基础,成为处理两性关系的指导性原则,也带来封建女性伦理观念的形成。  一、家国同构的儒家伦理结构使女性自觉置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