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皮瓣法睑袋整复术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肌皮瓣法睑袋整复术在临床上应用的操作技巧。方法:对153例患者行肌皮瓣法睑袋整复术,术前设计切口线及去皮量,眶隔膜前肌皮瓣分离,充分显露并去除疝出的脂肪,伤口连续缝合。术前、术后6天拍照存档。结果:共153例患者,1例老年男性患者单侧短期内轻度睑球分离,1例中年女性患者单侧局部轻度血肿,其余患者均Ⅰ期愈合,疗效满意。结论:肌皮瓣法睑袋整复术用于成人松弛衰老性睑袋,解剖层次为自然的疏松间隙,损伤小,手术视野清晰,术后瘀血水肿轻微,患者恢复时间短。
  [关键词]睑袋整复术;肌皮瓣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3-0334-02
  
  睑袋整复术是一项重要而常见的面部美容术,手术方法多种多样,有结膜入路、皮肤入路、结膜皮肤联合入路。皮肤入路,有皮下分离术式和肌皮瓣分离术式。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近几年来大量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睑袋整复术越来越成为最常见的整形手术之一。为探求一种适用这一人群、组织损害最小、解剖方法合理、术后反应轻微的整复术,笔者采用肌皮瓣法行睑袋整复术153例,对术前、术后效果及安全性,术后反应等进行了观察评价,并对操作技巧进行了归纳。
  
  1 临床资料
  
  本组153例,女性121例,男性32例,年龄20~73岁,临床分类。引均为混合型,只是在睑部皮肤肌肉松弛程度以及眶脂膨出程度有所差别而已。
  
  2 方法
  
  2.1 术前设计:患者平卧位,切口线位于距下睑缘下方1~3mm的弧形或其自然皱襞内,睁眼张嘴使下睑皮肤处于最大张力位,此时设计第二条切口线,不使下睑外翻为度,二条线内外眦自然相交,之间为去皮量。
  
  2.2 麻醉:含适量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2.3 手术操作:沿二条切口线切开,首先在轮匝肌表面剪除所需要去除的皮肤,显露两切口线之间的眼轮匝肌区域,电刀止血。距下睑缘约5mm,平行切口用电刀或CO2激光切开肌层并剥离,充分显露肌肉与眶隔膜之间自然的疏松间隙,轻压眼球,清晰观察到内、中、外组向外膨出的脂肪,分别对应在眶隔膜上戳孔,去除三组疝出的脂肪组织,电刀止血,并丝线结扎,还纳入眶隔内。一部分患者外眦角下方、眶隔层有一赘生脂肪,也一并摘除,回位肌皮瓣,于其外1/3深面筋膜提紧缝合一针,皮肤7-0尼龙线皮内连续缝合,术后6天拆线。
  
  3 结果
  
  153例患者中,1例73岁男性患者左眼拆线时发生轻度的睑球分离,40天恢复,1例32岁女性患者右眼外侧小血肿瘀血约10天自行消退,其余瘀血肿胀轻微,术后6天拆线时,水肿等术后反应均已很不明显,患者满意率为98.6%。
  
  4 讨论
  
  4.1 术前设计:术前在组织自然正常状态,下睑处于张力最大时,测量并设计出可去除的皮肤量,方法简便可靠,避免术中局部肿胀引起去皮量判断的误差,也可节约手术时间,减少组织创伤,减轻术后组织反应。切口线设计在下睑缘下1~3mm自然皱襞内,可使得手术切口更为隐蔽,恢复后外观更为自然。
  
  4.2 麻醉:常规局部组织浸润麻醉已能很好的进行手术操作。我们通常在局麻后再向眶隔内注入适量麻醉剂,或在去眶脂尤其是内侧组眶脂前,局部注入适量麻醉剂,以减轻系膜牵扯眼球而致的胀痛,减少眼心反射的发生。
  
  4.3 肌皮瓣分离:手术第一步去除拟定下睑皮肤后显露部分眼轮匝肌,与距睑缘5mm处水平顺肌纹电刀或超脉冲CO2激光切开肌层,清晰显露其下眶隔膜前层,此层呈自然疏松间隔易于分离显露,极少出血,眶隔膜前很容易判断疝出的眶脂并完全去除。一部分患者外眦角下方,眶隔层有一突出赘生脂肪,常为双侧性,摘除这突出脂肪,明显改善外眦角下方的臃肿。回位并上提肌皮瓣,于外1/3肌层深面,牵拉缝合其下的眶肌筋膜,肌层自然对合不再缝合。7-0尼龙线连续皮内缝合,6天拆线,减少间断缝合拆线的疼痛感,减少了瘢痕反应,切口细小。
  
  4.4 肌皮瓣法分离层次位于解剖的自然疏松间隙内,损伤小。有学者认为采用皮瓣法可以去除更多的皮肤而减少皱纹,但我们感觉减少皱纹并不显著,且皮肤与肌层之间组织较紧密,分离出血多,导致术后瘀血肿胀明显,皮瓣法也不便于观察眶脂突出以及外眦下方的赘生脂肪。术前设计去皮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因术中各种原因引起的皮量误差。肌皮瓣分离位于睑缘下5mm处,减轻了近睑缘5mm以内眼轮匝肌的损伤,从而杜绝因睑缘组织损伤过多而引起的并发症。
  
  4.5 肌皮瓣法手术适用年龄不限,只要存在下睑组织松弛均可选用。本组均是尽可能多的去除疝出的各组眶脂组织,但并没有出现下睑眼球凹陷和下降的现象,反而下眶缘沟、鼻眶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介绍应用耳后皮肤扩张术联合支架植入修复外伤性部分耳郭缺损的方法。 方法:手术分2期进行,I期在耳后埋置扩张器并进行扩张;II期手术以自体肋软骨或Medpor材料为支架,雕刻合适大小的支架,植入后与患侧耳残余软骨缝合,用耳后筋膜瓣和扩张皮肤覆盖支架,耳后区植皮。 结果:临床应用196例患者,187例耳创面愈合良好,外形满意,双侧耳对称。仅有9例出现支架外露,经治疗后愈合。 结论:
目的:探讨修复圆形瘢痕疙瘩手术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双侧反向半圆形皮瓣修复圆形瘢痕疙瘩切除后遗留缺损,术后联合应用局部放射治疗和硅凝胶敷贴综合治疗12例。结果:创面修复满
[摘要]目的:探索经下睑缘切口行睑袋切除同期鱼尾纹除皱术的可行性。方法:经下睑缘切口行睑袋切除术的同时,将外眦部眶部眼轮匝肌楔形切除一部分,以消除鱼尾纹形成的动力因素。结果:25例受术者经6个月至一年随访,睑袋、下睑皱纹及鱼尾纹消除满意,表情活动时鱼尾纹不明显,面部年轻化效果明显。结论:该方法设计合理,切口隐蔽、创伤小,手术效果良好,适用于睑裂周围老化型患者。  [关键词]鱼尾纹;眼轮匝肌;除皱术
瘢痕疙瘩是一种过多胶原沉积导致的纤维增生性疾病,它常在易感人群中发生,为一种超过损伤边界的皮肤瘢痕,常可以在轻微损伤后诱发瘢痕疙瘩的出现和生长。至今,瘢痕疙瘩的治疗仍很复杂和困难,没有一种方法有特效,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是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治疗策略。笔者从2002年4月~2008年4月,用中药复春散Ⅱ号(吉林通化昌源灼伤瘢痕研究所)联合曲安奈德瘢痕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摘 要】 目的:观察围术期循證护理对普外科开腹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围术期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
临床上一些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牙槽脊吸收严重,软组织萎缩变薄失去弹性,义齿基托易与之形成点接触,导致义齿固位力差,反复多区域粘膜压痛,影响咀嚼功能,修复后效果差,满意度降低。而软衬相当于—个弹性缓冲垫,可以将患者的咬合力均匀地传递到牙槽脊上,避免局部组织应力,减少咀嚼时义齿对粘膜的直接冲击,解决了因口腔粘膜变薄而引起的疼痛,从而提高了义齿佩戴的舒适感和满意度。